716
星火戰隊兵不血刃地碾過破軍戰隊,其展現出的全新團隊形態——“五弦之琴”,在聯盟內引發了更深入的研究與震動。分析師們試圖用數據拆解這種打法,卻發現其核心並非固定的戰術公式,而是一種動態的、基於高度默契和某種難以言喻共鳴的臨場應變。
“這已經超出了傳統電競戰術的範疇,更像是一種……團隊藝術。”一位資深評論員在節目中如是說,語氣中充滿了驚歎與困惑。
然而,季後賽沒有留給人們太多回味的時間。星火戰隊下一輪的對手,是同樣以戰術多變和團隊協作著稱的“天際戰隊”。與皇朝的絕對力量、破軍的凶猛衝擊不同,天際戰隊更像是一個精密的儀器,他們的指揮“圖靈”,以冷靜、精確如同人工智能般的計算和布局聞名。
賽前分析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場極致的“腦力”對決。星火的“五弦琴”對陣天際的“精密儀器”,孰強孰弱?
天際戰隊的備戰室內,氣氛嚴肅。
“星火的這種新打法,核心在於那個feng。”圖靈推了推眼鏡,屏幕上播放著星火戰隊的比賽錄像,畫麵定格在林風平靜的臉上,“他不僅是指揮,更是整個團隊能量的協調器和放大器。他們的‘共振’,是以他為絕對核心建立的。”
“也就是說,隻要乾擾甚至切斷feng與團隊的連接,他們的‘五弦琴’就會失調,甚至崩盤?”天際的隊長問道。
“理論上是這樣。”圖靈點了點頭,眼神銳利,“但難點在於如何乾擾。他的操作並非頂尖,但意識和位置感極強,很難通過常規的針對擊殺來奏效。我們需要……一種更根本的乾擾。”
他調出了一套複雜的戰術模擬圖。
“他們的‘共振’依賴於高速、流暢的信息交換和情緒同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對抗這種共振,而是……向其中注入‘雜音’。”
比賽日,半決賽,星火戰隊vs天際戰隊。
地圖是“深淵研究所”,一張結構複雜、視野多變的地圖。
比賽一開始,星火戰隊便試圖按照既定的節奏,展開“五弦之琴”的共鳴。林風沉浸於感知中,試圖引導團隊的“弦”奏響和諧的樂章。
然而,幾乎是立刻,他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天際戰隊的打法,極其……“粘稠”。
他們不再追求極致的擊殺效率,也不再固守固定的防守陣型。他們的行動充滿了大量的、看似無意義的假動作、頻繁的、小範圍的陣型變換、以及目的性不明的道具投擲。整個比賽的節奏,被他們刻意地拖慢、打碎,充滿了大量冗餘和乾擾信息。
這就像是在一首流暢的樂章中,被強行塞入了大量不和諧的、雜亂無章的噪音!
fire首先感到了不適。他的“熾”弦需要明確的目標和爆發點,但天際戰隊如同泥鰍般滑不留手,他的火焰無處著力,反而因為幾次冒進,差點被對方設伏擊殺。
“媽的,他們到底想乾嘛?!”fire在語音裡煩躁地低吼。
odbear的“穩”弦也受到了挑戰。對方的攻擊不再是從明確的方位襲來,而是來自四麵八方,時強時弱,讓他難以判斷哪裡才是需要重點防禦的“中流砥柱”。
猴子的“詭”弦更是難以發揮,在對方這種毫無規律、遍地都是“雜音”的環境中,他的潛行和騷擾效果大打折扣。
阿光的“韌”弦也感到壓力倍增,因為隊友們的節奏被打亂,他需要彌補的漏洞和提供的支援變得雜亂無章。
而處於“融”之核心的林風,感受最為深刻。
他感覺自己像是在試圖傾聽一段被嚴重電磁乾擾的廣播信號,原本清晰和諧的團隊共振,被天際戰隊刻意製造的“信息迷霧”和“節奏雜音”嚴重汙染。他需要耗費比平時多數倍的精神力,才能勉強分辨出隊友們“弦”的振動,協調起來變得異常艱澀、滯重。
“五弦琴”的樂章,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走音和卡頓。
天際戰隊抓住了星火戰隊節奏紊亂的機會,憑借其精密的計算和執行力,連續拿分。
比分開始落後。
場館內支持星火的觀眾發出了擔憂的驚呼,直播間彈幕也開始出現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