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之江,說動馮玉祥準備投降的時候,在珠江口之戰,被俘虜的14師團日本士兵。
被押送著上了岸以後,身上的武器裝備就全部被收繳,然後統一進行了關押。
當時龍城忙著關注惠州之戰,沒有理會這幫日本俘虜,不過在解決了第七,第八兩個師團後。
龍城返回廣州,在對空軍進行了授勳儀式結束,返回昆明之前,就對牛建春進行了交代。
讓他將這幫4000多人的日軍俘虜,交給工程隊,榨乾這些人的所有剩餘價值。
龍城不可能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至於最後能不能活下來,龍城根本就不管
並且讓他派出部隊進行看押,將他們與之前剿匪時,抓獲的那些土匪,以及一些重刑犯進行混編。
然後將這些人派去打通拓寬廣州,過廣西到昆明的道路,而且還要求在27年年底之前完成。
為此,牛建春還派出了整整一個團的士兵,對這批接近1萬人的俘虜進行看押和管理。
為了磨掉這幫日本俘虜的傲氣,牛建春在眾多參謀的參與一下,製定了1套嚴苛的管理辦法。
先是對這些日本俘虜進行了一個月的摧殘,當眾踐踏膏藥旗,當然,也有一些頑固的日軍俘虜軍官不願意做。
但是他們將要麵對的是,要麼當眾被處決,要麼就是當眾被執行刺牢,水牢,倒吊,饑餓,饑渴等等酷刑。
至於什麼公約,在龍城這裡,對於俘虜的日軍士兵根本就不存在,按龍城的話就是,“他們不配。”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神折磨後,就是以64的比例,將這些日本俘虜,與土匪和各種重刑犯進行編組,分成十人一個小隊。
如果小隊當日的任務完不成,則全員接受懲罰,要麼挨餓,嚴重的還會挨鞭子,敢消極怠工的,基本都成為了一具具屍體。
而且為了刺激這幫俘虜,每天供應的食物最多隻能滿足八成的人,最後完成任務,或者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則沒有飯吃,而且第二天還要繼續上工。
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挨餓,最初還有人進行抗議,但結果卻是,俘虜營地的門口木杆上,多了一些被倒吊起來的人。
慢慢的就沒有人再敢提出抗議了,至於說逃跑就更彆想了,因為牛建春製定的規則中就曾說過。
隻要十人小隊中有人敢逃跑,就全隊連坐,全部槍斃,反正不管是土匪還是日軍俘虜,在牛建春看來,都不過是一群消耗品罷了。
畢竟不管是日本俘虜,還是被抓到的土匪曾經乾的事情,不把他們全都槍斃了,現在讓他們活著修路,已經是格外的開恩了。
在廣西的隆安縣,川田水穀所在的俘虜修路大隊1000人,他們被派來打通和拓寬隆安縣到南寧的主要道路。
經過幾個月的修路生涯,川田水穀的眼神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桀驁不馴,眼神中隻剩下了麻木和一份期待。
川田水穀,本來也是14師團的一名軍曹,在被俘虜的初期,他曾經也跟隨自己的中隊長進行抗議過。
但是當他感受過那種極度的饑餓,以及那種生不如死的各種牢房,再加上精神上的折磨後,川田水穀也妥協了。
現在的他,隻想帶領著分配給他的小隊成員,爭取最快的速,完成好上邊分派給他們小隊的任務,從而獲取食物,好好的活下去。
至於他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轉變,是在他接受懲罰快要死亡的時候。
他們大隊的文化教員,將一張他隨身攜帶的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擺在了他的跟前,然後留下一碗清水和一個饅頭後,什麼話都沒說,便轉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