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龍城讓周主任代筆,在報紙上刊發了悼念何應欽,以及表現出願意和平解決南京事情的文章後。
很快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且不說許多進步人士,希望儘快結束國內戰事,實現真正的統一。
當這篇文章被國外的報社轉載,海外的不少華僑同胞,也關注到了這件事。
一些有一定影響能力的人,紛紛給光頭發來電報,希望光頭認真考慮龍城的建議,畢竟大家都是華夏兒女,就算他們身居海外,也希望看到祖國儘快統一強大起來。
尤其是何應欽這位陸軍上將,光頭任命的國防部次長,兼軍政部長在戰爭中犧牲,更是引起了熱議。
畢竟內戰打到現在,何應欽是唯一一個犧牲了的陸軍上將,雖說也有像鄧西侯這樣的地方軍閥,在戰爭中死亡,但是比起何應欽,還是要差一些。
當光頭看到這份悼念何應欽的文章,以及龍城表現出願意和談的意思,在他的南京官邸內大發雷霆。
指著被他丟在地上的報紙,憤怒的說道:“他龍誌遠就沒安好心,貓哭耗子假慈悲,要不是他麾下的部隊步步緊逼,敬之怎麼會選擇自我了斷?
現在還有臉跟我說和談,他心中還有沒有我這個校長?
如果現在與他和談,那之前犧牲的眾多將士們,我如何跟他們的家人交代?”
發泄完畢後,便煩躁的在客廳來回走動,隨後,對著自己的筆杆子陳布雷說道:“彥及,給我登報,狠狠的反擊他龍誌遠。
就說我光頭絕不同意和談,有本事讓他打進南京城,我看看他是不是也要逼死我?
並且在報紙上,數遍龍誌遠的種種罪行,就說他私自挑起內戰,不顧治下百姓的死活。
完全違背了孫先生的遺願,篡奪革命勝利的果實,是華夏最大的軍閥,如果讓他統一全國,必定是下一個袁世凱。”
隨後,又將目光對準了同樣在場的楊傑,“聯係東北的張作霖,就說我願意放下之前的恩怨,與他結盟,讓他出兵河北進攻中原。
隻要打敗了龍誌遠,以後的事情咱們再協商,並且告訴他,如果我們敗了,龍誌遠也絕對不會放過他,讓他自己好好思量思量。”
在場的眾人聽到光頭的話,都不由得心頭一震,沒想到光頭為了打擊自己的這位學生。
居然願意放下身段,去求北洋軍閥的代表張作霖,要知道之前光頭之所以能夠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就是占據了孫先生遺留的大義,那就是北伐打擊北洋軍閥,爭取實現全國統一,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大義存在,所以之前的各省軍閥,才會共同出兵北伐。
就算是之前龍城拿下中原和西北各省,以及幾個沿海省份,將光頭的地盤壓縮到僅剩,安徽,浙江,江蘇三省的時候,光頭都沒有拋棄大義。
但現在,光頭不僅拋棄了之前的大義,而且還尋求與北洋軍閥合作,真等這篇報道登報以後,必然會引起不小的波瀾。
在眾人看來,這完全就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就算張作霖願意出兵,他們雙方共同擊退了龍城的這次進攻。
但是大義已失,以後再想要扛起孫先生遺願這麵大旗,基本就不太可能了。
畢竟現在的光頭,嚴格來說,連第一次北伐都沒有完成,自從龍城崛起插手戰事以來,光頭用大義聚集起來的部隊。
就一敗再敗,地盤也僅剩一部分安徽和江蘇北部,原本支持他的各省軍閥,也基本被龍城給解決了。
現在僅有的10萬左右的部隊,可以說是光頭最後的底牌了,並且還都布置在了南京周圍,如果南京失陷,那他們將再無翻身的機會。
這時,作為光頭最大的金主和元老,張靜江出言勸道:委員長,結盟張作霖的事情,咱們是不是需要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