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要渭水沿岸這片地——城內建宅子住人,城外圈莊園搞研究,離渭水鐵廠也近便。"
那鐵廠本就是李沐的根基。要研製新式機械,便得靠著廠裡那群能工巧匠,用不完的鐵料現打現造。把家安在左近,自然事半功倍。
李二二話不說應下:"明日就給你辦地契!"
可轉念一想又覺不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點賞賜算得什麼?
"宅院終究是死物,不如授你封地?在那方天地裡,你便是說一不二的主!"
這封地之製,原是周代分封的遺存。
諸侯裂土而治,生殺予奪儘在掌中。自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漢初又複行郡國並行。後來七國之亂鬨得不可開交,直到漢武帝頒推恩令才算了結...
大唐如今的封地雖不如春沐時那般徹底,但主人在領地內仍享有極高的自。
比起那些宅院莊園,不知強了多少!
然而,大唐極少真正封疆,無侯伯子男,大多隻賜食邑,即劃撥一定戶數的賦稅,而非實際領地。
真正劃分封地的情況極為罕見,全憑李世民的決斷。
李沐了解完大唐的封地製度後,心潮澎湃。
“封地?這可是難得的機遇!”
“若擁有完全的自,不僅能安心鑽研各類技藝,還能嘗試工業建設,乃至資本運作……”
“這簡直是絕佳的試驗場!”
他雙眼放光,激動難掩。
若能得一塊不受乾涉的封地,任他施展拳腳,該有多好?
“試驗場……”
李沐猛然一怔,似有所悟。
“試驗”二字,莫名熟悉。
嘗試新技術、新製度、新文化,仿若經濟前沿……
“特區!”
“這不就是特區嗎!”
他豁然開朗,幾乎拍案而起。
封地之於他,正如特區之於國家——政策自主,開放嘗試。
甚至,封地比特區更自由!
這樣的機會,豈能錯過?
然而,興奮之餘,他也心生疑慮。
“老李,這可是實打實的封地!”
“真正的裂土封疆!”
“你……真能辦到?”
他深知實際封地的難度。
沒有君王願將疆土分與他人。
“我雖有些功勞,但在朝堂眼中,未必值得如此破例。”
“陛下雄才大略,恐怕不會應允吧?”
李世民原本隻是隨口一提,見李沐如此熱切,反倒愣住了。
實封一事,他確實不便輕易開口。
內容截斷)
李沐直言不諱:“我要封地,是為設立特區!”
老李一臉茫然:“特區?何為特區?與封地何乾?”
見李世民不解,李沐引他至院中落座。
“此乃長遠大計,利在千沐,但需細說。”
“我們坐下詳談!”
這小院是書鋪後的一片清幽之地,不大,僅植幾株樹,置一方石桌。
李沐請李世民坐於石桌前,自己亦坐下,回頭喚道:
“小翠,沏兩壺好茶!”
“再備些點心。”
小翠應聲去準備茶點,這些向來常備。
見李沐神色鄭重,李世民也不由端正姿態。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亦肅立其後,凝神靜聽。
茶香嫋嫋,青碧的茶水自壺口傾瀉,注入白瓷盞中。
李沐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才開口。
“特區,就是政策特殊、技術試驗、經濟先行的區域!”
“我要在自己的封地裡試遍新技術,建工廠,改製度,推動工業發展……”
“說白了,就是放開手腳嘗試各種科技和製度,吸引人才,模擬大唐未來的可能!”
李二起初聽得雲裡霧裡,經李沐一番解釋,頓時震驚不已。
這前所未聞的特區構想,令他深深著迷。
“試驗製度,模擬大唐未來?”
“妙!絕妙!”
“快細說,具體如何操作?”
大唐初立,沿襲千年的三省六部等製度尚在磨合。
李二雖勤於調整,卻無李沐那般洞悉曆史的眼光,對製度創新、經濟運轉仍感棘手。
聽聞能模擬大唐發展,他迫不及待想親自嘗試。
李沐便詳細闡釋特區構想。
“老李,以紡布製衣為例。如今大唐女子自種苧麻,紡線織布,再縫製成衣,費時費力,質量參差。”
“若專人種麻,設紡織工坊,用機器量產,再招女工分工縫製,效率與品質會如何?”
李二略一思索,豁然開朗。
“男耕女織自古如此。若分解工序,采用工坊機械,產量必增,品質也更佳!”
“大唐兵器鎧甲,正是這般打造!”
秦時已有流水線工藝,兵馬俑坑便出土過製式器具。大唐軍械沿用此法,李二自然一點就透。
他目光灼灼,期待更甚。
李沐繼續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