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迅速清理路麵,露出光滑如鏡的道路。
整條路渾然一體,宛若精雕細琢的巨石,透著一股獨特的美感。
陶青小心翼翼地踏上一隻腳,見路麵紋絲不動,才將另一隻腳也邁上去。
"感覺如何?"眾人迫不及待地追問。
陶青不作答,反而在路麵上輕快地踱起步來。
很快,他由緩步變為疾馳,儘情騰躍。
無論怎樣踩踏,地麵始終穩固如初,紋絲不動。
眾人見狀,頓時明白了一切。
"千真萬確!這泥土當真化為堅石了!"
"水泥所築之路,確實可行!"
"快讓我也感受一番!"
匠人們欣喜若狂,爭先恐後躍上水泥路麵,縱情歡騰。
他們宛若稚童般蹦跳嬉戲,驚歎連連。
更有甚者直接仰臥路中,用整個身軀體會這前所未有的平坦。
"堅硬似磐石,平整如鏡麵,簡直難以置信!"
"行走其上舒適無比,令人流連忘返!"
"若使車馬行於此道,該是何等迅捷......"
李沐聞言當機立斷:
"來人,速備車馬!"
"載人運貨,一驗此路承重幾何!"
不多時,數輛馬車駛上水泥路麵,或載客,或負重。
"籲!"
"駕!奔馳起來!"
車夫揚鞭策馬,驅車前行。
"嗒嗒嗒,嗒嗒嗒!"
清脆蹄聲由緩轉急,最終化作疾風驟雨般的奔騰。
即便滿載人貨,駿馬依舊從容飛馳,毫不費力。
圍觀匠人無不瞠目結舌,眼中迸發熾熱光芒。
"這......這般迅捷!"
"神奇的水泥之路!"
"車馬奔馳竟如此輕快,真乃神跡!"
"若處處皆是這般道路,運輸效率何止提升十倍!"
往昔即便是官道,也不過是......
李沐望著跪伏在地的陶青,既覺無奈又感可笑。
此人說聰明卻性情耿直,說愚鈍又知擇木而棲。
"起身吧!"
李沐輕笑抬腳,輕點陶青肩頭。
"我無需奴仆,亦不喜驅使下人。"
"隻要你儘心燒製水泥,自有錦繡前程!"
"日後大唐需水泥如山海,精研此術,必成大器!"
陶青緩緩起身,喜憂參半。
未能攀附李公子這棵大樹,著實可惜......
但想到水泥的神奇用途,便知李沐所言非虛。此物需求必將與日俱增。
"謝李公子垂青!"
"定當嘔心瀝血研習水泥之術,絕不負公子期望!"
"水泥窯現已冷卻,原料齊備,我這就籌備第二窯燒製!"
李沐對陶青這般勤勉甚是欣慰,頷首讚許。
"速去準備,儘早開窯!"
"爾等工匠皆是棟梁,務要精通燒製全法!"
"來日各自執掌水泥工坊,大展宏圖!"
水泥之術,入門易而精通難。原料隨地可取,大唐對此物的需求更是永無止境。李沐早有籌劃,欲廣傳此術。
這便是大好前程,飛黃騰達的開端!
"謝過李公子!"
"我們這就開工!"
工匠們乾勁十足,晝夜不停地燒製水泥。
李沐十分滿意,接連又建起第二座、第三座水泥窯。
由於缺乏電力與機械,水泥窯無法建造得太大,隻能以數量彌補不足。
有了李二和朝廷的鼎力支持,水泥生產進展得極為順利。
望著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水泥,李沐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
"時機已到,該修建長安第一條水泥路了。"
"我要讓長安城的百姓親眼見證這個奇跡!"
李沐正打算派人聯係李二,協調各方準備修路事宜,沒想到水泥路試建成功的消息早已被杜如晦稟報給了李二。
太極宮內,李二與長孫無忌、魏征等心腹大臣正聽著杜如晦的彙報。
"啟稟陛下,李郎君已在渭河水泥廠修建了一條三裡長的水泥路,直通渭水鐵廠!"
"此路平整光滑,馬車行駛其上輕快無比,無論是運貨還是載人,效率都提高了十倍!"
"如今水泥廠已生產出大量水泥,長安城第一條水泥路即將動工鋪設!"
杜如晦話音剛落,魏征便跳了出來。
"什麼?水泥路?"
"這是何物?臣從未聽聞!"
"竟如水麵般平整光滑?簡直匪夷所思,臣實在難以相信!"
"陛下,臣要親自前往查證!"
水泥是李沐新近研製的產物,李二還未告知魏征等人。
他們對這新奇之物充滿好奇,根本無法想象水泥究竟是什麼。
長孫無忌同樣好奇,但因對李沐的信任,也開口道:
"陛下,百聞不如一見,不如臣等隨陛下一同前往,親眼見證這水泥路是否真如傳聞中神奇。"
眾臣聞言,眼中都浮現出期待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