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醫者仁心的話語,讓李沐肅然起敬。
懸壺濟世的崇高理想,怎能不令人動容?
更何況孫思邈畢生躬行此道,這份堅守更顯可貴。
李沐鄭重行禮:"道長胸懷天下!"
"為蒼生謀福,李沐定當鼎力相助!"
"我相信道長定能實現這個宏願!"
孫思邈的醫道造詣,堪稱登峰造極。
得到李沐傳授的現代醫理後,融會貫通之下,恐怕能讓中醫之術......
李二聽見李沐提及自己,先是一愣,隨即會意過來。
好個機靈鬼,這是要讓他李二出錢出力,為醫學院籌備後勤啊!
對此,李二當然全力支持。
他當即挺直腰板,向孫思邈鄭重承諾。
"孫道長儘管放心!"
"不論是人力財力,還是場地生徒、病患病例,我老李統統給您備齊!"
"請道長稍候,我這就去調撥錢糧,為大唐醫學院劃選址址!"
此刻的李二一改往日精打細算的作風,顯得格外豪邁。
有了李二的鼎力支持,醫學院與醫館的建設再無阻礙,想必很快就能籌備妥當。
與此同時,李沐來到渭水鐵廠,向工匠們講解所需鋼筋的規格,用作鋼筋混凝土的骨架。
螺紋鋼並非複雜工藝。
渭水鐵廠的工匠們皆是行家裡手,經過長期磨煉,個個都是難得的人才。
經李沐點撥,眾人頓時心領神會。
"小郎君,我們明白了!"
"鐵廠會立即調整工序,全力趕製螺紋鋼,絕不耽誤您的要事!"
李沐滿意頷首,欣然離開鐵廠。
鋼筋已然落實,隔壁水泥廠更在日夜產出水泥。
接下來隻需繪製藍圖、召集匠人,便可著手建造鋼筋混凝土高樓。
雖是樁苦差事,李沐卻乾勁十足。
他已然迫不及待想親眼見證大唐首座鋼筋水泥大廈拔地而起。
......
這段時日,李沐全心投入築樓之事。
而他指點李淳風研製的新式織布機,同樣進展神速。
待李淳風徹底掌握技術,並根據大唐實際改良後,半自動織布機終於定型問世。
大唐科學院機械院內。
李淳風望著屋內由騾馬驅動、飛速運轉的織布機,眼中光華流轉。
"大功告成!"
"小郎君交代的新式織布機終於研製成功,可以批量生產了!"
"這將是我機械院問世的首件作品,必將在青史上留下輝煌篇章!"
親身參與改良的李淳風,深知此物的非凡。
這新式織布機一旦開動,便能晝夜不停地產出布匹,如江河奔湧。
單台效率堪比十餘名織工。
若設廠集中數十上百台,產能將超乎想象。
李淳風輕撫木質機架,宛如撫觸愛子頭顱。
"好器械!"
"此物如同我親手哺育的孩兒。"
"不如為你取個名號?"
他沉吟片刻,麵露慈愛。
若依西俗,當以"李氏"或"淳風"為名,如同珍妮紡紗機般載入史冊。
但華夏謙遜之道,令他難以效仿此例。
他思索良久,終是拿定主意。
"李小郎君創辦書坊,鋪設灰泥路,成立商幫,皆以"新唐"為號,可見其振興大唐之誌。"
"這織機亦是在小郎君指點下製成,不若就喚作新唐織機罷!"
"如此既不會占了小郎君的功績,況且新唐二字寓意鼎革,甚合我意!"
李淳風一錘定音,為織機定下名號。
念及李沐,他不禁又想起此前那少年所言:
"小郎君曾言,此等新式織機若要廣為應用,當借商賈之力,興建大型織造工坊!"
"我不妨先多造些樣機,再去請教小郎君。"
李沐研製這高效織機,本就不是為家用之便。
若不建大規模織造廠,不成流水工藝,新唐織機便失了意義。
李淳風深諳此理,已著手籌備。
他立即在大唐科學院內調集匠人,備齊木料鐵具等物,開始試製。
唯經試產,方能發現問題,改進工藝。
————
長安城,李宅。
"哈——啾!"
李沐直起腰身,舒展筋骨,揉著酸痛的肩頸站起身來。
案頭堆積如山的營造圖紙與工藝詳解,令人望之生畏。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