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些令人發指的罪行就擺在眼前,任誰看了都要怒火中燒。此刻即便同為世家出身的魏徵,也找不出半句辯解之詞。
"世家...怎會變成這樣?"魏徵暗自歎息,"千百年的家學教養,難道都已蕩然無存了嗎?"
更令他痛心的是,藍田縣令絕非個例。此番清查關中官場,曝出的種種惡行簡直駭人聽聞——貪贓枉法、強占民田、民女,幾乎是家常便飯。放眼各地父母官,能守住本分的已是鳳毛麟角!
相比之下,寒門出身的官員雖也有害群之馬,但數量遠不及世家子弟。這讓魏徵對世家徹底心灰意冷。
"這樣的世家,也是咎由自取!"
"從今往後,我魏徵隻效忠陛下,為大唐百姓謀福。至於世家之事,再不過問!"
就在滿朝激憤之際,隨著聖旨頒下,刑部官員立即四散而出,奔赴關中各地拿人。管你是哪家子弟,隻要罪證確鑿,一律捉拿下獄!
藍田縣令正摟著美妾作樂,突然闖進的甲士驚得他魂飛魄散。
"大膽!"
話音未落,赤身的縣令已被一腳踹翻。冰冷的刀刃架在脖子上,嚇得他瑟瑟發抖。
"押走!"
轉眼間,這個昔日作威作福的縣太爺就被扔進囚車,隻裹著件單衣狼狽而去。
與此同時,關中各州縣紛紛傳來官吏的消息。百姓們看著這些魚肉鄉裡的被押解過市,無不拍手稱快!
在關中藍田縣,縣令被長安派來的士兵闖入府邸逮捕,引發全縣震動。
"蒼天有眼!這狗官百姓,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今日總算伏法了!"
"聽說他霸占民女三十七人,囚禁在府中作樂!"
"該千刀萬剮的禽獸!"
"唯有以命抵命,才能告慰亡魂!"
百姓們群情激憤,爭相向囚車裡的藍田縣令投擲。囚車中的縣令尚未反應過來,已然狼狽不堪,歇斯底裡地咆哮:
"放肆!"
"我乃博陵崔氏子弟,爾等豈敢如此!"
"這群賤民竟敢......我要你們!"
他仗著世家背景肆無忌憚,在任期間魚肉鄉裡。百姓雖恨之入骨卻無可奈何。如今李二整治關中吏治,終將其繩之以法。
見其仍不知悔改,民眾怒火更甚,如雨點般砸向囚車。
"死到臨頭還敢猖狂!"
"不殺此獠,難平民憤!"
麵對滔天民怨,縣令終於膽寒,蜷縮在囚車角落不再言語。他百思不得其解:朝廷為何敢動崔氏之人?
"莫非崔氏威名已不足恃?"
"還是朝廷決心與世家決裂?"
"定是長安那個姓李的小子蠱惑聖聽!"
此刻在大唐世家中,李沐之名已令各族聞風喪膽。正是他屢次重創世家,使朝廷得以扭轉局勢。如今李二方能放手整飭吏治。
百姓們不知其中曲折,隻知聖明天子懲治,紛紛向長安方向跪拜:
"陛下明察沐毫!"
"真乃曠世明君!"
這場整肅震動關中,百姓拍手稱快,世家則如坐針氈。
博陵崔氏祠堂內,族長崔宗山聽聞稟報,麵色陡變:
"什麼?藍田縣令被拿了?"
藍田縣的縣令,是崔宗山的侄子。
崔宗山的怒火並非個例,諸多世家同樣憤慨不已。
朝廷大規模清洗關中世家官員的舉動,令所有世族坐立難安。他們明白,若不奮起反抗,今後世族在朝堂眼中將毫無分量,任人宰割。
世家子弟被逐出官場,意味著逐漸遠離權力核心,退出曆史舞台。這一點,凡是清醒的世族中人,皆難以接受。
清除世家官員或許僅是開端,後續尚不知有何手段等著他們。
崔宗山憤怒之餘,更感到深深的恐懼。他清楚,僅憑博陵崔氏一家之力,絕無可能對抗朝廷決心。唯有聯合所有世族之力,方有一線生機!
"即刻聯絡各世家主事者,齊聚長安向朝廷!"
"大不了玉石俱焚!"
於是各地世家掌權者紛紛向長安聚集,意圖聯手李世民的行動。這一切,自然未能逃過皇帝的耳目。
......
長安城,太極宮內。
李世民端坐龍椅,聽聞房玄齡奏報後勃然大怒。
"世家!儘是大唐蠹蟲!"
"縱容如此多禍國殃民之徒,不思悔改便罷,竟還敢結黨脅迫於朕?"
"當真不知死活!"
先前清查關中世族官員時,查出諸多汙吏,虐民之徒。如藍田縣令這般魚肉鄉裡者不在少數,當時便令李世民怒不可遏,下令緝拿歸案。
如今這些背後的世家非但不思己過,反而企圖聯合對抗朝廷律法,這是李世民絕不能容忍的。他目光如冰,眼中怒火燃燒。
"朕未追究爾等包庇之罪,爾等反倒主動挑釁?"
"莫非以為朕的刀鋒不利?!"
昔日因大唐根基薄弱,不得不依賴世家支持,李世民屢屢忍讓。即便明知世族橫行無忌,動搖國本,也隻能隱忍不發。
就如長安糧價之爭,雖已大獲全勝,卻仍不敢將涉案世族儘數處決——那將導致局勢徹底失控。
但今日,李世民不願再退讓。
"區區世家何足道哉!"
"大唐離了你們,照樣運轉!"
"甚或更上層樓!"
李世民鋼牙緊咬,決意與世家鬥爭到底。這一次,他要徹底粉碎世族氣焰,將其永遠踩在腳下!
如今大唐兵強馬壯,國庫充盈,無懼對抗。百姓安居樂業,民心所向,朝廷威望如日中天。如此形勢,若再畏首畏尾,才是真正的懦夫。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