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咚!"
那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世家權貴,儘數化作怒目圓睜的頭顱,氣息全無。
台下百姓歡呼雀躍,喝彩聲震徹雲霄,宛如歡度佳節。
唯見滎陽鄭氏族長鄭經承等人麵如金紙,冷汗浸透衣袍,渾身戰栗不止。
此情此景已令他們魂飛魄散,連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完了......全完了!"
"我世家官員......儘數伏誅!"
"朝廷......好狠的手段!"
鄭經承緊閉雙目,不忍看那遍地猩紅。
他從未想過......
----------
長安城這場公審震動朝野。
紫宸殿內,刑部侍郎滿麵春風,向李世民複命。
"微臣叩見陛下!"
"啟稟陛下,世家蠹蟲已儘數明正典刑!"
"如今關中風氣煥然一新,再無宵小作祟!"
"朝廷政令所至,百姓莫不景從!"
"長安萬民皆稱頌陛下聖德如日,澤被蒼生!"
此番公審既彰顯國法威嚴,更令世家元氣大傷。
百姓歸心,對天子的崇敬更勝從前。
如此結果,堪稱圓滿。
李世民聽罷龍顏大悅,目光愈發明亮。
"善!"
"卿家辦得漂亮!"
"經此一役,我大唐律令終得彰顯。往後百姓遇事,首當依朝廷法度,而非求諸世家!"
"賜卿碧玉一對,禦酒一壺,以資嘉獎。"
"著刑部再接再厲,務必要成為天下法度之準繩!"
自三省六部建製以來,刑部雖職責重大,卻始終難展拳腳。
出了長安,政令便大打折扣。離了關中,律法更是形同虛設。
百姓訴訟,從不知官府為何物。
蓋因衙門裡坐著的,儘是世家爪牙!
這些人哪管什麼王法綱紀,隻管門第高低,親疏遠近,以及賄賂多寡!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這才是百姓心中官府的真實模樣。
既如此,蒙冤受屈又當如何?
唯有投靠宗族。
但凡百姓,追根溯源總有家族倚仗。遇事便求世家主持公道。
這正是世家在地方盤根錯節的根源。
至於真正無依無靠的貧民,不出三代便會絕嗣!
李世民設立刑部之初,便是要奪回這司法大權。
"那小子說過,司法、財權、人事乃立國三大命脈。"
"如今刑部既樹威名,正當乘勢而為!"
"朕要讓大唐律令,成為天下共遵的鐵律!"
刑部侍郎聽聞此言,頓時眸光熾熱,心潮翻湧。
聖上對他竟有如此殷切期望!
若大唐刑部真能達成此等偉業,必將躍居朝廷中樞要職。
而屆時,他本人亦將躋身帝國權力核心!
恍惚間,他仿佛看見錦繡前程正向自己展開。
刑部侍郎難掩喜色,恭敬地伏地行禮。
"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請陛下明鑒,臣定當竭力推行律令,使刑部威儀遍及四海!"
李二微微頷首,示意其退下。
遠眺關中方向,目光深邃。
"李小子,關中大局已定,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
世家勢力遭朝廷雷霆,再難興風作浪。
市井百姓與商賈們則歡欣鼓舞。
掙脫世家桎梏後,商界徹底沸騰。
所有人都預感到,商道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朝廷公審世家,大快人心!"
"看那些豪族今後還如何作威作福!"
"從今往後,我等商賈終於能放開手腳了!"
過往尚存顧慮的商人們,此刻儘數拋卻猶豫。
曾經如項圈般束縛商賈的世家勢力,再也無法遏阻商道洪流。
新興的商盟更如明燈,為天下商賈指引方向。
與此同時,李沐約定在醉月樓晤談商賈的日子也已到來。
長安,醉月樓。
隨盛世來臨,這座頂級風月場愈發繁華。車馬絡繹,賓客如雲。
其魁首青綺姑娘聲名鵲起,成為無數權貴魂牽夢縈的存在。
然而今日,本該笙歌不絕的醉月樓卻異常安靜。歌姬皆退居後室。
廳堂內濟濟一堂的儘是錦衣華服的富商。
詭異的是,這些平日恣意享樂的商賈此刻個個神情肅穆。
路過的行人見狀嘖嘖稱奇。
"怪哉!這些商賈轉性了不成?"
"既來醉月樓,為何不作樂?"
"這可不似他們往日做派!"
商賈雖富甲一方,卻難獲尊崇地位,向來沉湎聲色。
今日這般情形著實反常。
"不對!"
"看他們頻頻張望的模樣,分明是在等候某人!"
商賈們不僅毫無嬉戲之意,反而不斷望向門外。
這般姿態,必是在恭候某位大人物駕臨!
路人們愈發好奇。
"究竟是何方神聖?"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