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親眼見證盛世開啟,又得見天降祥瑞,百姓們都說這輩子值了。
寒冬的餘韻漸漸消散。
春風拂過大地,帶走了最後一絲凜冽。
貞觀三年的春天如期而至。
李沐盤點著過往一年,心中頗有感慨。
“去年此時,我還身處偏遠山村,對外界一無所知。”
“短短一年光景,竟已能影響大唐的進程。”
自紅薯在關中推廣,百姓饑饉得以緩解。
隨後鋼鐵、煤炭、水泥、紡織廠接連問世。
連新唐醫院也即將揭開帷幕。
每一項成就皆來之不易,凝結著李沐的心血。
對此,他深感欣慰。
“新的一年,新的開端。”
“且看看還有哪些事需在今年推進……”
細數之下,待辦事項依然繁多。
關中交通網計劃梳理完畢,待招工啟動。
新唐醫院開業在即。
推廣教育、科舉改製亦需籌謀。
前路依舊忙碌。
“凡事需循序漸進。”
“先與新唐商盟商議招工事宜。”
李沐當即喚人尋來顧元寶。
此等龐大工程,他無暇親自主持,欲委托對方代為統籌。
不多時,顧元寶恭敬立於堂前。
“拜見小郎君!”
李沐打量著這個看似憨厚實則精明的商人,頗為滿意。
單憑其機敏,就足以應付諸般事務。
“今日喚你前來,是有一項重任相托。”
“可願代我出任關中交通網總管,統攬全局?”
總管?統攬全局?
顧元寶驚得渾身一顫,臉上肥肉直抖。
“小郎君折煞在下了!”
“如此浩大工程,千裡水泥路,豈敢……”
稍有不慎,恐釀大禍。
他實不敢擔此重責。
李沐卻不容推辭,揮手打斷。
“不必過謙!”
“以你之能,足堪此任!”
“隻需按部就班,依我規劃行事,必無差池。”
說罷,遞過一疊文書。
“此乃招工細則與築路方略。”
“仔細研讀,半月之內招募工匠,開工築路。”
李沐態度堅決,顧元寶隻得應承。
懷揣忐忑退出書房,翻開文書細看。
所幸計劃周祥,條理分明,照章辦事即可。
“唉。”
“既蒙小郎君器重,定當竭力而為。”
“招工築路而已,何須畏首畏尾!”
關中掀起築路熱潮
顧元寶雷厲風行,正月未儘,整個長安城便沸騰起來。
新唐商盟聯合眾商賈,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招工行動。
"奉天子詔令,新唐商盟即將修築關中水泥官道!"
"急募十萬工役,管三餐宿,酬勞豐厚!"
長安百姓對修建水泥路並不陌生。新唐大道的修築場景曆曆在目,不少人都曾親身參與。
"這差事再好不過!"
"活計簡單,膳食可口,工錢又豐!"
"速去應募,良機不可失!"
招工進行得異常順利,短短三日就募足了十萬民夫。李沐聽聞此事也頗為驚訝。
"竟這般迅速?"
"十萬之眾啊!"
"顧管事果然得力!"
原本預計半月方能完成的招募,沒想到三日便告竣。關中人口有限,能如此高效實屬難得。
顧元寶難掩激動:"百姓聞聽修築官道,爭先恐後前來應募。許多人家就在築路沿線,相當於在家門口務工,安置起來也省了不少周折。"
李沐恍然。他規劃的交通網絡本就經過人口稠密之處,正合了地利之便。
"甚好,即刻開工!"
"先平整路基,待水泥砂石齊備便可正式鋪築。"
如此浩大工程,自然驚動了朝堂。太極殿內,魏征聽聞杜如晦奏報,震驚不已。
"三日募得十萬之眾?"
"這位李公子究竟要掀起多大的波瀾?"
太宗皇帝也不禁感歎:"李卿行事,當真......"
即便是朝廷,也未必能有這般號召力。
“朕早已與諸位愛卿商議此事,並提前整頓關中官吏,清除阻礙!”
“隻要他不生亂,便隨他去吧!”
“關中道路修建完畢,方為大唐之福!”
群臣紛紛點頭稱是,深表讚同。
修建關中道路之事,眾人皆已知曉,亦有所預見。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動靜竟如此之大。
長孫無忌捋須一笑,從容說道:
“如此反倒更好!”
“聲勢越大,人手越足,道路修築自然越快!”
“或許很快,我們就能見到平整堅固的水泥路遍布關中!”
眾人麵露欣慰之色,對此滿懷期待。
“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