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願為李郎君效勞!必全力以赴!”
“敢問何時動工?修路隊已熟知水泥特性,定不負所托!”
李沐見他鬥誌昂揚,欣然頷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淳風精通建橋技術,能確保渭水大橋的施工質量,顧元寶負責調度工人與材料。有這兩人相互協作,李沐對工程進展十分放心。
“甚好!既然二位熱忱十足,這項重任便托付給你們。”李沐滿意道,“待你們研透圖紙、籌備充足後,即可擇日開工!”
消息如風般傳開,從長安到關中,人人都在議論渭水將架起一座前所未有的巨橋。
“當真要在渭水上造橋?這可是天大的喜訊!”街邊商販興奮地搓著手,“往後過河再不用苦等渡船了。”身旁的老者卻撚須沉吟:“渭水浩蕩千載,從未有人敢橫跨架橋,這橋當真能成?”
東西兩市茶肆裡,質疑聲與期待交織。有人猜測會用連環舟搭成浮橋,有人憂慮洪水時會衝垮橋身。儘管心存疑慮,百姓們仍翹首期盼——畢竟若真建成,百利無一害。
這些傳言正是顧元寶刻意散播。他捧著李沐繪製的彩圖,望著橋上精細的廊柱紋樣,突然拍案而起:“此圖若公示於眾,何愁民心不聚?”那前所未見的透視畫法,連瓦當陰影都纖毫畢現,必能轟動長安。
他當即命人尋訪丹青妙手,仆從很快來報:“城北閻侍郎閻立本,乃當世第一畫師。”顧元寶眉頭一挑——這般人物,怕是要備足誠意才請得動。他整了整衣冠,帶著圖卷與錦盒登車而去。
朱門銅環前,顧元寶仰頭望著“閻府”匾額,抬手正了正鎏金襆頭。
府前的侍從接過顧元寶的名帖,快步入內通傳。
閻立本正捋著須髯在書房品茶,聽聞來客姓名,不由輕哼一聲:"區區商賈,也配登門?"他正欲回絕,忽然想起近來商盟在關中的作為,又改了主意。
"且慢!"他展開燙金名帖,目光掃過上麵"立體透視"幾個字時,指節突然一顫,"竟是李郎君的手筆?"這名青年才俊的名號他早有耳聞,雖與世家立場相左,但其人風骨倒是令他欣賞。
真正讓他挪不開眼的,是帖中提及要用西洋畫技臨摹建築圖樣。這位書畫大家當即來了興致,連聲吩咐:"快請顧先生入內看茶!"
顧元寶抱著一卷絹帛疾步而來,深揖到底:"此乃李郎君親繪的"透視圖",請閻公品鑒。"
畫卷展開的刹那,閻立本的呼吸都凝滯了。畫中廊橋的每一處榫卯都閃著釉光,連橋墩下的水紋都仿佛在流動。他顫抖的手指撫過凹凸有致的墨線,忽然疑惑道:"這橫跨渭水的飛虹,莫非是仙界景致?"
"此乃李郎君要修建的真實橋梁!"顧元寶眼中迸出精芒,肥胖的身軀因激動而微微發顫,"若閻公願為此橋繪製全景圖,必是千古佳話!"
偏廳裡,李淳風正用炭筆演算著橋墩承重,聽聞此言突然抬頭:"顧東家且慢誇口,這"預應力混凝土"的配方尚需調試......"
"有二位襄助,大事可成。"李沐將茶盞輕輕一擱,青瓷與檀木相觸的脆響中,渭水兩岸的夯土聲似乎已隱約可聞。
“等你們熟悉圖紙,召集好人手和材料,便可立即開工!”
......
李沐要在渭水建造一座宏偉橋梁的消息,很快在長安城乃至整個關中傳開。
“什麼?”
“要在渭水上建橋?真是天大的好事!”
“有了這座橋,我們過河就再也不用乘船了!”
“隻是渭水如此寬闊,究竟要建什麼樣的橋才能橫跨兩岸......”
百姓們對修建渭水橋普遍持歡迎態度。
但所有人都清楚渭水的寬度和水勢之大。
這樣的大江大河上,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建橋的先例。
因此,百姓們對這座橋能否建成仍持保留態度。
“這麼大的工程,難度確實不小!”
“或許是要建浮橋,用船隻連接起來......”
“無論如何,有座橋總比沒有強。”
“就怕橋不夠堅固,一場洪水就給衝垮了!”
長安城內議論紛紛。
大多數百姓仍將信將疑,不敢確信。
當然,他們也明白,渭水橋一旦建成必將帶來便利,因此不會阻撓工程進展。
他們隻是好奇,這樣不可思議的工程能否真正實現。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即將動工的渭水橋項目上。
這個消息正是顧元寶主動散播的。
他這麼做自有打算:既是為了爭取民眾支持以方便調動資源,也是為了激勵工匠們的積極性。
此外,當他看到李沐繪製的橋梁效果圖時,又有了新的想法。
李沐按後世風格繪製的效果圖極為逼真,還配有彩色渲染。
這種畫法在大唐前所未見,必將引起轟動。
“既然效果圖如此生動,能讓人直觀了解橋梁樣貌,何不多複製幾份張貼出去?”
“這樣不僅能贏得更多支持,還能提升李郎君的聲望!”
顧元寶越想越覺得可行。
以效果圖的震撼效果,定能讓長安百姓大開眼界!
說乾就乾,他立即著手尋找長安最出色的畫師。
憑借雄厚的財力和廣泛的人脈,他很快有了目標。
喜歡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