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長安有位姓閻的畫師,名叫閻立本,技藝超群,名望極高!”
“不過此人出身世家,又在朝為官,地位不一般啊!”
“看來得備上厚禮,親自登門拜訪才行。”
打定主意後,顧元寶帶著效果圖、金銀厚禮前往閻府。
來到一處豪華宅邸前,門房接過拜帖後立即入內通報。
蓄著山羊胡的中年文士閻立本聽完稟報,麵露不屑。
“區區商賈也敢登門?”
“不見!”
商人一向為世家貴族如閻立本所輕視。然而近日新唐商盟在關中的興造之舉,卻令他不得不另眼相待。
"且慢......"
"這些商人結盟築路,頗得聖心。"
"不妨看看這拜帖所言何事。"
閻立本展開拜帖,目光掃過字句時驟然凝滯。
"李沐公子?"
"栩栩如生的圖卷?"
李沐之名他自然知曉。不同於那些頑固的世家,閻立本對朝廷與皇帝更為親近,因此對這位年輕才俊不僅無惡感,反生幾分欽佩。但即便欣賞,他亦不願卷入世家與李沐的紛爭。
可帖中提及的奇特畫作,卻勾起他濃厚興致。繪畫恰是其平生摯愛。
"世上竟有如此畫技?"
"來人,請顧先生入內。"
顧元寶闊步而來,不待寒暄便直陳來意:
"此乃李公子手繪之圖,請閣下過目。"
畫卷展開的刹那,閻立本瞳孔猛然收縮。
"這......"
"此等畫法前所未見!"
色彩之鮮活,比例之精準,俱是平生僅見。待驚歎稍平,他指著圖中那座飛跨渭水的巨構問道:
"圖中虹橋可是仙境想象?當真美輪美奐。"
顧元寶聞言,腰杆不覺挺直,眉宇間儘是傲然:
"非也!此乃新唐商盟即將動工修建的實景。"
"不出數月,閻先生便可親自踏足此橋,領略連通兩岸的盛景!"
閻立本聽得此言,臉上寫滿震驚。
"渭水寬逾一裡,如何能架設這般長橋?"
"絕無可能!"
《渭水奇觀》
閻立本望著手中的圖紙,心中仍覺不可思議。
世間竟真有方法能造出這般宏偉的橋梁?
顧元寶見狀,嘴角噙著若有似無的笑意。
"閻先生心存疑慮,也是人之常情。"
"您尚未領略過鋼筋混凝土的奧妙。"
"待大橋落成,閻先生親臨一觀便知。"
"眼下還請您提筆,將李郎君這張藍圖多摹幾份。"
閻立本這次未再推辭。
這種新穎的畫法本就令他心馳神往。
既有豐厚酬金,又能研習新技,何樂不為?
"可。"
"圖卷留下,我即刻動筆。"
"他日渭水橋成,倒要看看是否如畫中這般氣象!"
......
此事自然傳入李沐耳中。
當顧元寶捧著摹本複命時,李沐正在案前批閱文書。
"李郎君,這是著人摹繪的橋梁圖樣。"
"若張貼於長安各隅,既可令百姓知曉工程,又能鼓舞匠人士氣。"
"您看此法可行否?"
李沐聞言撫掌。
"妙策。"
"不知請了哪位丹青妙手?"
展開畫卷的刹那,李沐瞳孔微震。
隻見摹本與原圖分毫不差,隻尺寸放大了數倍。
線條肌理,明暗轉折,竟無一處瑕疵。
這般功力,絕非等閒畫師可為!
"大唐竟有如此人物?"
"未習西洋技法,卻能極儘寫實之妙?"
李沐指尖輕叩案幾,對這個神秘畫師愈發好奇。
若能將此人招入麾下......
顧元寶連忙稟明原委:"此乃將作監閻立本大人手筆......"
"閻立本?"
三字入耳,李沐驀然起身。
這名字似曾相識。
自入長安以來,他鮮少與朝臣往來。
能讓他記住的名姓,必非池中之物。
"閻立本......"
李沐閉目凝思,忽然拍案:
"可是畫《淩煙閣功臣圖》的那位?"
《長橋驚鴻》
長安城牆外,渭水河畔。
數幅巨製圖卷迎風懸展,引得行人紛紛駐足驚歎。
眾人圍觀著那幅巨大的設計圖,旁邊的文字說明格外醒目。
圍觀的百姓們一見到圖紙,頓時沸騰起來,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渭河大橋!"
"原來新唐商盟要建造的是這樣的工程!"
"實在太壯觀了!"
"簡直如同天工開物!"
這座大橋的宏偉藍圖讓人歎為觀止。
許多圍觀者發出驚歎,臉上寫滿不可思議。但也有人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