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寶回府時,眉間溝壑更深。他正思量如何護住獨子——那孩子萬不能步自己後塵。
大總督聽著威風,內裡滋味卻如飲黃連。他費儘心思想抽身,偏偏李沐認定非他不可。
"但願那小子莫要犯渾。"他摩挲著茶盞喃喃,"若跑去尋李沐理論,這番周折可就全白費了。"
與新唐商盟王東海那場爭執,不正是為給孩兒掙個自在前程?
《職場抉擇》
顧元寶盯著聘任函上的薪資數字,指尖微微發顫。豐厚報酬背後藏著令人齒冷的——這崗位簡直是把活人當畜牲使喚!他猛然抱緊雙臂,仿佛有陰風從後頸竄進脊梁。
《密函決策》
同一時刻,李沐的廂房內飄落一封朱漆密信。李二遣人送來航海計劃:明日艦隊將赴東瀛勘察,歸航約需數月。羊皮紙上墨跡力透紙背,卻讓李沐喉間泛苦——新式科舉在即,雛鳥般的教員們豈能獨自撐起變革?
他摩挲著信紙沉默良久,最終提筆寫就回函。每次傳遞都需經三重中間人,這般戒備令李沐暗自搖頭。李二既忌憚他民間如日中天的聲望,又惱其閒雲野鶴的性子。或許正是這份無意逐鹿的淡泊,反成就了君臣間微妙的安全感。
窗外乍起的喧嘩突然刺破寧靜。李沐捏著狼毫的手懸在半空,抬眼時瞳孔倏地緊縮。
《驚變前夕》
李沐心中生疑,總覺得這地方被人暗中監視,或是李二派了人跟蹤他。
否則怎會剛把信送走,李二便親自找上門來?
李二卻毫不在意這些,見李沐神色古怪地盯著自己,他清了清嗓子,揉揉鼻尖,咧嘴笑道:“你猜猜,最近我得了什麼好事?”
一聽這老套的開場白,李沐眼瞼微跳,斜睨著李二,半晌才扯出一抹苦笑:“好事?我隻知道有個壞消息——我得跟著他們出海。”
這壞消息一出,其他好事便與他再無乾係。
隔著茫茫海峽,哪還輪得到他摻和?
李二聞言大笑,拍拍他的肩,眯眼道:“這話可不對,陛下怎舍得讓你出海?那麼多事等著你操辦,巴不得你留下呢!”
原以為要費一番口舌勸留,沒成想李沐自己不願走。
李二心頭一喜,見他仍一臉茫然,便斟酌著解釋:“這事兒不難懂,以你的腦子,肯定早想明白了吧?”
李沐沉默良久,冷冷抬眼:“我這腦子恐怕不夠用,不如你直說?朋友間聊天還得動腦,未免太累。”
倒也是。
李二咂咂嘴,兩眼放光道:“我已向陛下提議留你,大臣們也一致讚同。”
“一致……留我?”李沐神色微妙。
李二重重點頭,攥拳欣喜道——他本憂心航海會帶走李沐。
如今諸事皆需李沐推動,萬幸眾臣竟無異議,反倒極力支持。
畢竟,李沐確為大唐帶來諸多變革,此刻正是關鍵,絕不能少了他。
——
得知眾人如此看重自己,李沐心頭微熱。
原來他對大唐竟這般重要,甚至值得他們甘願放他孤身赴險,哪怕有去無回。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看向李二,堅定道:“放心,我定不負所托。請轉告陛下,我必傾儘全力助大唐興盛。”
李二暗自欣慰——就等這句話。
縱然無今日之事,他亦深信李沐絕不會辜負大唐,更不會辜負他的信任。
李二暗自思忖,他隻想把李沐留在身邊,不願其涉足海外險境。這份私心,不過是一位君主對臣子的關懷罷了。
望向李沐時,李二目光柔和。在他心中,李沐的分量甚至勝過皇位。隻要李沐尚在,他的江山便可千沐萬代。
如今大唐日益強盛,若李沐繼續輔佐,王朝必將攀至頂峰。
“陛下必定信你。”
李沐展顏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輕舔嘴唇,悠然道:“信與不信,是他的事。但不論如何,我都會竭儘全力輔佐陛下。”
既然來到這個時代,他便不會讓後人重學外語,更不會讓倭寇之患再現。待情報確認、局勢穩定,他將親率艦隊,蕩平威脅。
二人暢談良久。李沐目含憧憬,而李二亦含笑頷首,深信他日李沐必成賢主。即便房玄齡、杜如晦,也未得他如此讚譽。
辭彆李沐,李二決定前往學堂,查看房玄齡近況。此前他已命房玄齡協理事務,而李沐則退居幕後,大多事宜交由房玄齡處置。
如此,房玄齡與李二的聯係日益緊密,每隔三日便會呈報要務。前日,房玄齡還提及學堂事務,如今正好前去一探究竟。
思及此,李二加快腳步。此刻,房玄齡正與數名夫子商討授業之道。學子們心性未定,傳授李沐的理念尚需時日。但這些天資聰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