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見了鬼了”一名疲憊不堪,剛剛回到母港的英國海軍軍官低聲嘀咕。
1809年三月初,三十條飛剪船再次起航。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依然是英國商船。
陳老豆站在最新的“媽祖號”的蒸汽飛剪船的甲板上,望著遠方的海平線。
“英國人以為他們在掌控海洋,”他低聲笑道,“但他們不知道,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1809年3月,印度洋的季風尚未完全轉向,但海麵上已經暗流湧動。三十條飛剪船悄然駛離馬爾代夫的隱蔽錨地,桅杆上懸掛著荷蘭、西班牙、美國,這群貨甚至還準備了丹麥的旗幟——這些旗幟在陽光下獵獵作響,仿佛在向整個印度洋宣告: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
這些船隻並非普通的商船,而是媽祖軍最精銳的戰艦。每艘飛剪船都配備了12磅彈線加農炮,船身經過特殊加固,能夠承受遠洋風浪的衝擊。
陳老豆站在旗艦“媽祖號”的甲板上,手持六分儀,目光冷峻地掃視著海平麵。他的身旁站著陳阿發、李海、林老和趙大,五位指揮官神色凝重,但眼中都閃爍著戰意。
“英國人以為我們消失了。”陳老豆低聲說道,“但他們錯了。”
“他們正在恢複印度洋的航運。”李海指著遠處的海平線,“我們的情報顯示,英國人已經重新組織了十幾支遠洋船隊,從好望角到孟買,從錫蘭到爪哇,他們的商船又開始活動了。”
“那就讓他們再活動一次。”陳老豆冷笑一聲,“三月的印度洋,正是獵殺的好季節。”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三十條飛剪船如同幽靈般穿梭在印度洋的沿岸水域。他們時而懸掛荷蘭國旗,時而換上西班牙旗幟和美國佬的旗幟,甚至偶爾偽裝成英國商船,利用季風和洋流的掩護,對剛剛恢複不久的英國遠洋船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致命的伏擊。
3月5日,錫蘭以東200海裡
一支由五艘英國商船組成的小型船隊正緩緩向東航行,船上滿載著從印度運往歐洲的香料和茶葉。突然,海麵上出現了三艘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它們看似無害,甚至還在遠處揮手致意。然而,當英國船隊放鬆警惕時,這三艘“英國商船”突然升起美國的戰旗,炮口齊鳴!
短短半小時內,兩艘英國商船被擊沉,一艘被俘,剩餘兩艘在猛烈的炮火下倉皇逃竄。
3月18日,也門以南海域
一支由八艘英國商船和兩艘護航戰艦組成的中型船隊正駛向孟買。媽祖軍的飛剪船偽裝成葡萄牙商船,混入附近海域。當夜幕降臨,十艘飛剪船突然升起西班牙旗幟,發動襲擊,利用黑暗和季風的掩護,迅速擊沉了三艘商船,並迫使剩餘船隊潰散。
4月2日,孟買以東海域
一支由十二艘英國商船組成的大型船隊正緩緩向非洲東海岸航行。媽祖軍的飛剪船懸掛荷蘭戰旗,攔路搶劫,炮火齊鳴!這場戰鬥持續了近兩個小時,最終,英國船隊損失了四艘商船和一艘護航戰艦,其餘船隻倉皇逃竄。
一個月內,媽祖軍共伏擊了二十七支英國遠洋船隊,擊沉或俘虜了45艘英國商船,並成功繳獲了10艘英國五級戰艦——這些戰艦雖然不如英國主力戰艦強大,但在印度洋上,它們仍然是大不列顛耀武揚威的存在。
到了5月底,媽祖軍的戰利品已經堆積如山。四十五艘商船滿載著英國的貨物——香料、茶葉、紡織品,甚至還有幾箱英國皇家海軍的機密文件。
然而,英國人已經察覺到了異常。他們的偵察船報告,在印度洋沿岸再次頻繁出現“不明國籍的襲擊者”,但每次追擊時,這些襲擊者總是能神奇地消失在季風和洋流之中。
陳老豆知道,他們不能繼續在印度洋上逗留太久。英國人會再次調集更多的艦隊,而媽祖軍的已經轉向,目標是西海城——那個正在崛起的澳洲貿易港。
“繞行印度洋深海區域。”陳老豆下令,“避開所有可能的偵察,然後直接向東航行。”
於是,三十條飛剪船和五十五艘英國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悄然駛向印度洋的深海區。這裡幾乎沒有商船經過,甚至連英國的巡邏艦都很少涉足。飛剪船利用六分儀和航海鐘,精確計算航線,避開所有已知的航道,像幽靈一樣在深海中穿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809年八月初,當這支龐大的艦隊終於抵達西海城時,整個港口再次沸騰了。
45艘英國商船的貨物被迅速卸下,香料、茶葉、紡織品等物資被分類儲存,一部分直接進入市場交易,另一部分敏感的貨物,則被轉運到蘭芳共和國和緬甸的黑市。
英國五級戰艦全部迅速改裝,編入媽祖軍的澳洲船隊,也扛著炮,乾起來貨船的買賣。
《英國在印度的恐慌:海盜風暴下的殖民危機》
1809年夏,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當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短短兩個月內,印度洋上接連傳來的戰報如同晴天霹靂——英國商船隊再次遭受重創,超過45艘商船被劫掠,10艘五級戰艦被俘,無數貨物沉入海底或落入神秘海盜之手。這些損失不僅直接威脅到本年度的殖民收益,更讓整個印度的貿易網絡瀕臨癱瘓。
在加爾各答的總督府內,英國駐印度總督威廉·本廷克憤怒地將一疊戰報摔在地上。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他咆哮道,"上一次他們劫掠了印度洋沿岸,我們的護航艦隊什麼也攔不住!這到底是不是大不列顛的海洋?"
財政官員麵色慘白地彙報:"總督閣下,僅在過去兩個月,英國商船的損失就超過了320萬英鎊!如果再這樣下去,本年度的貿易收益將徹底崩潰!"
更糟糕的是,英國商人們開始集體拒絕出航。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的港口堆滿了貨物,但商人們寧願讓貨物爛在倉庫裡,也不敢冒險駛向印度洋。他們聯名上書英國政府,要求"清除海盜",甚至有人提議"與這些海盜談判,支付贖金換取安全"。
跟誰談判,他們連這群人是誰都沒有搞清楚,怎麼談?
難倒讓英國國王去和拿破侖去談嗎?那不可能!
麵對這場危機,英國殖民當局徹底瘋狂了。
"所有戰略任務暫停!"本廷克總督下令,"所有可用軍艦全部出發,不惜一切代價搜尋這群海盜!"
於是,英國在印度洋的所有戰艦——包括駐守馬六甲的艦隊、錫蘭的巡邏中隊、甚至剛剛從非洲調來的增援——全部被緊急調往印度洋。他們沿著印度洋沿岸重新布防,試圖封鎖所有可能的海盜航線。
但問題是——這群海盜就像幽靈一樣,來無影去無蹤。
他們再次消失。
英國海軍將領們憤怒而困惑。
"他們到底是誰?"一位艦隊司令咆哮道,"他們難道有隱身術?為什麼我們每次追擊都撲空?"
而在西海城,陳老豆正站在碼頭上,望著堆積如山的戰利品,樂的像一朵老花。
"英國人越瘋狂,說明我們打得越準。"他低聲笑道,“這,就對了!”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