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麵,是一台完整的蒸汽機。
不是模型,不是零件,而是一台結構完整、似乎還能運轉的小型船用蒸汽機,約20馬力,帶有銅製管道、氣缸、活塞與傳動軸,雖然已經被海水浸泡多日,但核心部件依然清晰可辨。
“我的上帝……他們居然在船上裝了這個?”格雷厄姆上尉喃喃道,“看來傳言是真的,他們是蒸汽動力戰艦”
就在技術組圍著那台蒸汽機嘖嘖稱奇時,另一組潛水員從沉船右舷底部打撈出了一個圓柱形金屬構件——它外表烏黑,帶有明顯的膛線刻痕,一端還殘留著燒灼與火藥爆炸的痕跡。
“這……這是炮管!”一名炮兵出身的海軍陸戰隊員驚呼,
眾人湊近一看,這才發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門線膛炮的尾部,並沒有焊接或固定在傳統炮架上,而是通過一組複雜的螺栓結構,連接在一個可以旋轉與俯仰的獨立基座上!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他們將這門炮與旁邊打撈出的其他零部件拚合後,赫然發現:
這是一座被拆卸下來的、可移動的“獨立炮塔”部件——炮管與炮架是分離的,炮塔本身是一個可以調整角度與方向的獨立戰鬥單元!
“我的天……他們的炮,為什麼能打得那麼遠、那麼準?”格雷厄姆上尉瞪大眼睛,聲音有些發抖,“我們一直以為是他們的炮手特彆厲害,或者是火藥配方特殊……可現在看來——”
“他們的炮,根本就不是裝在艦體固定炮位上的。”一名技術軍官低聲說道,“他們是把炮做成了可移動的炮塔,甚至可能實現了某種‘脫離艦體’的獨立操作!”
經過數日的研究與拚合,英國技術組終於還原出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
1.蘭芳人在這三艘飛剪船上,秘密裝備了早期形式的“船用蒸汽動力裝置”
雖然這些蒸汽機功率不高,但可以推動船隻加速。
2.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製作線膛炮和移動式炮架。
炮不再固定死在船體某處,而是可以調整射擊角度與高度;
炮管為線膛設計,炮彈旋轉飛行,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整套係統可能被集成在一個可移動的基座或裝甲箱中,甚至可以臨時安裝於不同艦船或岸防工事上!
“怪不得他們的炮彈能打到我們根本看不到的位置,而且每次命中都那麼精準。”一名皇家海軍炮術軍官麵色凝重,“他們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彈線……這是技術上的代差。”
一條戰艦快速帶著這些回去巴達維亞。
當這一發現被快速層層上報至英軍巴達維亞遠東艦隊司令部,印度總督府,乃至倫敦海軍部時,整個英國海軍高層都為之震動。
“他們用的是線膛炮——而且不是裝在艦炮上,而是某種可移動的獨立裝置?”
“他們已經將蒸汽機用於艦船輔助動力?”
“這些蘭芳人,究竟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一位海軍大臣在秘密會議上沉聲道: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在裝備與技術上遙遙領先東方。但現在看來,在某些領域,他們或許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麵——隻是我們從未注意。”
而對於英國人來說,這場從沉船中獲得的發現,不再隻是一次普通的戰利品研究——
它是一次警醒,一次對“技術代差”的重新認知,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在東方的那個小國——蘭芳共和國,他們所麵對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個頑強抵抗的對手,而是一個正在悄然崛起、擁有自己技術與戰術革命的海上力量。
巴達維亞,這座坐落在爪哇島西北海岸的殖民名城,此刻卻被一層凝重的氣氛籠罩著。高大的殖民地風格官邸矗立在綠蔭與炙熱空氣之間,牆壁上爬滿了熱帶藤蔓,然而屋內的空氣卻比窗外的陽光還要灼人。
進攻發起後的第二十五天,英國駐巴達維亞總督,正站在寬大的辦公桌前,雙手緊握一份剛剛從戰地送回的加密報告。他的麵色鐵青,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不是因為這南洋的濕熱,而是因為報告上那觸目驚心的一連串戰況描述。
報告來自英軍遠東艦隊前線指揮官與登陸部隊指揮官的聯合彙報,內容簡短,卻字字如刀:
“……我軍三艘戰列艦於馬六甲海峽遭蘭芳共和國海軍第二分艦隊十艘‘飛剪船’頑強攔截,雖最終突破封鎖,但損失慘重,被迫放棄強行突襲坤甸計劃……
坤甸港守軍依托海岸炮台與飛鷹船殘部,遲滯我軍行動,拖延達三日之久,為敵軍爭取了寶貴的防禦與撤離時間。
登陸部隊於加裡曼丹雨林遭遇蘭芳陸軍主力約三千人,對方裝備射程極遠的槍和炮,以及某種榴彈,戰術靈活,依托叢林伏擊,我軍傷亡超過五百人,被迫撤退……
更為嚴重的是,在昆汀港打撈起的三艘蘭芳自沉飛剪船中,發現其裝備有獨立可移動線膛炮塔結構與小型船用蒸汽機裝置,技術來源不明,戰術思想先進,遠超我軍對‘東方海軍’的認知……”
克勞福德的手微微顫抖著,將報告重讀了一遍,每一行字都像燒紅的釘子,紮進他的心臟。
“他們不是野蠻人……他們不是落後的土著政權……他們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擁有現代武器與戰術思想的國家!”
他猛地抬頭,望向窗外遠處那片被夕陽染紅的海麵——那是通往蘭芳共和國的海路,也是大英帝國在南海與印度洋的戰略命脈所在。
他不僅是英國駐巴達維亞的總督,更是大英帝國在整個荷屬東印度與東南亞海域的首席戰略協調官。他的職責,不僅是管理殖民地行政,更是確保英國在這一地區的海上霸權不受挑戰。
而如今,這個突然崛起於南洋群島之間的蘭芳共和國,卻像一顆深埋在帝國戰略版圖中的釘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扼守馬六甲海峽南翼與加裡曼丹貿易航線;
它擁有自己的海軍、陸軍、工業體係與技術創新;
它的軍隊不僅敢於與英軍正麵交戰,還在戰術、火器與裝備上讓英軍吃了不止一次虧;
更可怕的是,它還處於上升期——如果讓它繼續成長,讓它的武器流傳到南亞各國,它將成為英國在整個南海與印度洋霸權的巨大威脅!
“不能再等了。”總督低聲自語,聲音冷得像鐵,“絕不能讓這個共和國繼續存在下去……它必須被扼殺在搖籃裡!”
轉身回到辦公桌前,抓起羽毛筆,毫不猶豫地在一份標有“絕密·緊急軍事指令”的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即刻起,從巴達維亞駐軍中抽調至少一個整編步兵旅約2000人)、一個炮兵連六門12磅滑膛炮)、以及一個海軍陸戰隊加強連,組成‘清剿特遣隊’,由駐巴達維亞英軍司令官威廉·費舍爾少將全權指揮,於七十二小時內啟程,目標——蘭芳共和國核心控製區,重點打擊其政治中心與軍事樞紐。”
他在文末,用粗重的墨水添上了這樣一句話:
“目標隻有一個:徹底摧毀蘭芳共和國的軍事與政治力量,絕不能讓這個南方國家成長起來。它若存活,必將成為大英帝國在南海與印度洋霸權的最大威脅。”
他盯著那行字,眼神銳利如刀,仿佛穿透了南洋的密林與海浪,看到了那個尚在成長中的南方國度——蘭芳共和國。
當夜,巴達維亞港口燈火通明,碼頭上軍鼓齊鳴,士兵列隊,火炮被套上挽具,軍需物資裝船,一支規模不小的遠征軍正在緊急動員。
命令如野火般傳遍駐巴達維亞英軍各部:
“增兵!絞殺蘭芳!絕不容忍任何新興勢力挑戰帝國權威!”
而在總督府的書房裡,總督站在窗前,手中握著那封剛剛發出的命令副本,低聲呢喃:
“你們或許有先進的槍炮,有靈活的戰術,有頑強的士兵……但你們麵對的,是大英帝國。我們不會允許任何新興國家,在我們的海洋與貿易命脈上崛起。”
“蘭芳共和國……你若成長,我便將你扼殺在搖籃之中。”
夜色籠罩著巴達維亞,海浪拍打著殖民地的碼頭,遠處的軍艦開始升起錨鏈。
一支滿載著士兵、火炮與殺意的英國遠征軍,正悄然拔錨起航,他們肩負的,是大英帝國的意誌。
而此刻的蘭芳,也正在緊急動員,隻要是15歲以上的男子,從現在起就要學習搏殺和武器,他們已經退無可退,唯有和英國侵略者死戰到底。
風暴,即將來臨。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