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媽祖150-40和媽祖95-40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1800年之龍騰四海 > 第128章 媽祖150-40和媽祖95-40

第128章 媽祖150-40和媽祖95-40(2 / 2)

旋轉半徑:4.5米適應艦船多層甲板布局)

仰角範圍:5度至+45度靈活調整射程與彈道)

媽祖150型的問世,標誌著後裝線膛炮技術從實驗室走向了實戰部署。

其40倍徑設計帶來的初速優勢榴彈出膛速度超420米秒)與150毫米口徑的結合,使這門火炮在2000米內可精準打擊敵方桅杆與水線,而特製穿甲彈更能有效對抗同期戰艦的防護。

儘管受限於當時的材料科學,媽祖15040型仍無可爭議地成為19世紀初中期最具革命性的海軍主炮之一,為後續速射炮與無煙火藥時代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火炮引信技術的過關,讓第二種專門為海軍陸戰隊研發的火炮快速麵世,其實大炮的口徑早已確認完成,炮管和閉鎖結構也已經和海軍炮一起鍛造和製造,一直在等引信成熟。

1818年四月初,五門陸軍火炮全部下線。

這火炮擁有一根口徑95毫米、40倍徑的炮管,即將成為馬祖軍陸戰隊最鋒利的"牙齒":一門四匹挽馬可快速拉動、兼具後裝線膛精準與錳鋼堅韌的野戰炮。

傳統陸戰炮的困境在於"要火力必笨重"。雨兒接到的任務很明確:為在山地、林地作戰的馬祖軍陸戰隊設計一門火炮,必須滿足四匹馬二十分鐘內完成陣地轉移,總重不超過1.2噸,卻要有穿透敵方簡易工事與集群的火力。她將目光投向了三項新技術——錳鋼冶煉技術提供了高強度卻輕量的材料,兩百噸蒸汽錘能精準控製金屬纖維流向,彈線機可在炮管內壁旋出精密膛線,而後裝線膛炮技術與雷汞火帽則解決了裝填效率與擊發可靠性的難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輕便是第一要素。"雨兒在圖紙上圈出重點,"更長的炮管能將95毫米炮彈的初速推到極致,而錳鋼的強度能支撐這種倍徑帶來的膛壓。"她選擇含錳量12以上的合金鋼,抗拉強度比普通鑄鐵高3倍,卻比青銅輕15。兩百噸蒸汽錘的轟鳴聲中,炮管基材逐漸成型:錘擊力度精確到每平方厘米2.8噸,金屬纖維沿軸向緊密排列,既保證了抗膛壓能力,又通過優化壁厚關鍵承力區6,非承力區4)將重量壓縮到極致。

最終成型的野戰炮被命名為"媽祖9540型",其設計處處體現著"輕而不弱"的智慧。

炮管部分,口徑設定為95毫米,這一尺寸既能保證足夠的裝藥空間,又不會過度增加炮管重量。炮管長度達到3.8米,實現了40倍徑的設計目標。如此長的炮管,配合雙倍的黑火藥發射藥,能夠將炮彈的初速推至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升炮彈的飛行穩定性,雨兒團隊通過彈線機在炮管內壁旋出了右旋等齊膛線。這使得炮彈出膛後能夠高速自旋,在400米的距離上,炮彈的散布僅有0.8密位,具備出色的精準度。在保證強度的同時,為了實現輕量化,炮管的壁厚經過了精心設計。關鍵承力區域的壁厚為6,足以承受發射時產生的巨大膛壓;而非承力區域的壁厚則減至4。這種差異化的壁厚設計,配合錳鋼本身的高強度特性,使得炮管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重量得到了有效控製。最終,這根炮管的重量大幅降低,為整門火炮的輕量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炮架部分,采用了獨特的"x型彈簧支架+輕質鋼梁"結構。前部的可折疊雙輪轉向架,輪徑達到800,不僅能夠提供穩定的支撐,還方便在行軍過程中進行折疊和展開操作。轉向架外包防滑鐵皮,增強了在不同地形上的抓地力。後部的帶液壓緩衝的滑橇式底座,能夠有效減少在山地等崎嶇地形行進時的顛簸,保護火炮和炮組成員的安全。炮架主體使用錳鋼薄板焊接而成,既保證了結構的強度,又減輕了重量。在關鍵受力點,嵌入了青銅襯套,進一步提高了炮架的耐用性和穩定性,同時避免了金屬之間的過度磨損。整個炮架的設計,使得炮身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配合錳鋼的高強度特性,實現了在保證穩定性的前提下的輕量化。全炮身含炮管與炮架)總重1.18噸,剛好卡在四匹挽馬的標準牽引負荷內每匹馬負重300kg)。

牽引係統方麵,搭配了特製的雙輪拖車,拖車的載重分配經過優化設計,能夠確保在牽引過程中火炮的平衡和穩定。四匹中等挽馬在硬質路麵上能夠以8kh的速度行進,在碎石路或草地等相對較差的路況下,也能夠保持5kh的持續牽引力。炮車與火炮之間采用了快拆連接機構,這一設計極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展開和撤收效率。兩名炮兵在接到指令後,能夠在十分鐘內完成牽引狀態與戰鬥狀態的轉換——包括拆卸牽引杆、展開炮架、固定炮身等一係列動作,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大大提升了火炮在戰場上的反應速度。

後裝填方式無需炮管複位即可重新裝彈,大大節省了裝填時間,提高了火炮的射速。炮閂為滑動式並配備了閉氣環,閉氣環的設計使得炮膛的氣密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在發射時,火藥燃氣能夠更有效地推動炮彈前進,燃氣利用率提高了20,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炮彈的初速。相比傳統的前裝炮,這種後裝填設計讓火炮在射速和威力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發射藥選用了經過優化的雙倍裝藥黑火藥,標準藥包的裝藥量為600g。配合40倍徑的炮管,能夠將95毫米炮彈的初速推至410s,這一初速相比傳統12磅前裝炮的250s有了大幅提升。更高的初速意味著炮彈能夠攜帶更多的動能,在飛行過程中保持更快的速度,從而在擊中目標時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彈藥類型豐富且針對性強,包括95毫米榴彈和穿甲彈。榴彈的裝藥量為120g,爆炸後能夠產生巨大的殺傷威力,殺傷半徑達到15。榴彈采用了定時引信,這種引信可以根據作戰需求設定爆炸高度,能夠有效打擊隱藏在掩體後的敵方目標,如躲在戰壕內或樹林中的敵人。穿甲彈的彈頭重3.8kg,憑借其較大的質量和較高的初速,能夠穿透200鬆木與12鐵板複合裝甲。穿甲彈配備了觸發引信。

此外,火炮還考慮到了引信失效等意外情況的應對措施。即便引信失效,穿甲彈的3.8kg重量仍能保證其對敵方簡易工事等目標造成有效的打擊;榴彈的15殺傷半徑也能對集群目標產生一定的殺傷效果。更關鍵的是,炮管與炮閂采用的錳鋼材質,經過特殊設計和鍛造,能夠經得起多次後裝衝擊,具有出色的可靠性,能夠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下穩定發揮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終定型的“媽祖9540型”野戰炮,在實際測試中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性能。

在野戰測試中,“羽林9540型”野戰炮充分展現了其適應複雜地形的能力。它能夠輕鬆地跟著步兵翻越陡峭的山脊,在20分鐘內從行軍狀態迅速轉為戰鬥狀態,為陸戰隊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當麵對敵方依托樹林搭建的臨時工事時,410s初速的穿甲彈發揮出了強大的穿甲能力,輕鬆擊穿200鬆木與12鐵板,為步兵開辟前進的道路。當改為榴彈模式時,15米的殺傷半徑能夠覆蓋整片衝鋒的敵軍,有效地壓製敵方集群。

更關鍵的是,在一次演練中,馬隊遭遇了伏擊。炮組迅速做出反應,僅用五分鐘便拆解炮架,跟隨騎兵中隊快速脫離戰場,全程未損失任何部件。這充分證明了"媽祖9540型野戰炮不僅具有強大的火力,還具備良好的機動性和戰場生存能力。

雨兒曾經這麼評價這門步兵炮,“可以四馬牽引以八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長時間移動,每分鐘平均射速四發,爆炸彈藥十五米破片殺傷半徑,有效射程1500米,最遠射程2000米。它不需要考慮穿甲,它要的就是精準的拋射和大麵積殺傷,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比她更優秀的步兵炮”。

馬祖9540型野戰炮的誕生,讓馬祖軍第一次擁有了可在複雜地形快速部署的速射重火力。

它跟著步兵翻越山脊,伴隨騎兵衝擊敵陣,用精準的炮火重塑了19世紀陸戰的規則。而這一切,都始於兩百噸蒸汽錘的轟鳴,始於錳鋼合金的冷光,更始於一群工程師對"機動與火力並存"的執著追求。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鬥破,我的女主們不對勁 在港城搞事業,她比男人還野 帶著破爛係統遠航 葬天碑主 我在古代偽裝成半老徐娘 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 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 吾為昊天帝 兵者,俠也 高冷校花帶兩個蘿莉女兒喊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