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送走姚大人,肖萬裡和一百名非洲成吉思汗們,牛野見到了從烏拉圭過來的阿蒂加斯商隊。
商隊頭領,高興的說道:“上帝保佑,我們沒有遇到死亡風暴,成功的抵達開普敦。”
牛野好奇的問道:“死亡風暴?!”
頭領心有餘悸的說道:“是的,大西洋出現了很多海難,很多國家的船隊都消失在了大海上,我出發的時候,向上帝祈禱了一百遍。看來,上帝聽到了!”
牛野開始並沒有在意,但是頭領後麵說的,讓他有一種不好的感覺。
“您不知道啊!上個月沿著大西洋很多海船都消失了,我在布依洛斯艾利斯聽說,最近連澳洲航線的船也不見了!”,頭領心有餘悸的說道,“真不知道他們遇到了怎樣的風暴?”
牛野手裡的動作停了一下,然後繼續給這位頭領倒了一杯茶水,“跟我說說死亡風暴的事情”。
頭領慢慢的喝著,慢慢的說著,“最近一個月巴西,委瑞內拉,烏拉圭,阿根廷都有很多船隊沒有按時回港,碼頭邊很多商人都急瘋了。”
牛野總覺得不可能有這麼強大的風暴能夠影響如此多的國家,“他們都跑的什麼航線?”
頭領說,“先是歐洲航線,後來是澳洲和廣州航線,總之很多船都沒有回港。”
牛野想了想,拿出一張航海圖,再次問道:“能回憶一下,具體的時間,和你知道的航線情況嗎?”
這個頭領也就知道四個商隊發生的情況,其他都是道聽途說。
把四個商隊的貿易線路和可能的時間點畫在海圖上,牛野能看到似乎有某種東西,在以風帆戰艦的速度移動,而且做過之處,沒有商船能夠幸免。
牛野用炭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根線,似乎有東西從大西洋中部,慢慢向著合恩角在移動,然後他汗毛倒豎。
他猛地站起來,不停踱步,某些東西在慢慢成型。
一,商隊一條船都沒有回來,就算是風暴,也絕不可能毀滅這麼多船隊。
二,先是大西洋船隊,然後是澳洲和大清得航線,這意味那東西在繞過合恩角。
三,繞過合恩角之後,他們隻有可能去四個地方:南美洲西岸,北美洲西岸,澳洲或者大清。
這其中有兩個地方是屬於馬祖軍的,他們到底要去哪裡!
四,此事發生在一個半月以前,那麼。。。如果是去北美,這個艦隊應該在北美洲外海;如果是去澳洲,那他們已經快完成穿越太平洋,正在接近之中。
沒有時間猶豫,他隻是叫來鄭一娘,然後跟鄭一娘快速交代幾句話,在告彆烏拉圭的商隊頭領,然後高聲對著身邊的書記員和鼓號手大聲叫喊:“去通知所有的冬潮級,隨我出發。讓他們立刻加滿補給,快速去三號碼頭區集合。我隻給他們一個小時時間,一個小時如果沒到,艦長彆乾了!”
1818年3月21日,馬祖第二艦隊開普敦駐地的碼頭陷入一片混亂。七條冬潮級戰艦緩緩駛入煤炭與淡水補給碼頭,黑沉的艦體壓得棧橋微微震顫。甲板上的水手們奔跑如蟻,蒸汽機煤炭抓手在咆哮,淡水管道噴湧出嘩嘩的水流。
然而,艦長們卻沒有心思關注這些細節。他們的臉上寫滿焦躁,有人對著船員怒吼,有人咒罵著這突如其來的緊急任務。
“一個小時?見鬼的調度!”一位艦長扯著嗓子,唾沫星子濺在領口。
“三號碼頭集合!彆磨蹭!”另一位怒吼著,轉身時撞翻了一籮筐蔬菜,卻連回頭看一眼的功夫都沒有。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陽光逐漸爬上艦艏,在冬潮級戰艦冷硬的鋼鐵表麵鍍上一層刺眼的光芒。
1145,七條戰艦依次駛離碼頭,引擎低鳴,煙囪噴出黑煙,在港口上空盤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所有艦長並未隨艦,而是齊聚於旗艦“大西洋號”的會議室,參加一場緊急全體會議。
艦隊司令牛野站在長桌儘頭,麵色凝重,手指敲擊著桌麵。他環視眾人,最終沉聲道:
“情況緊急,澳洲和北美洲可能遭遇襲擊。”
會議室內的空氣驟然凝固。
牛野抬手,一一下達命令:
“第一,‘好望角號’立即啟航,直奔坤甸港,將情報傳達給中央和第三艦隊總部。”
“第二,‘摩加迪沙號’前往加爾各答,通知第一艦隊,命他們將所有冬潮級戰艦調往坤甸港,等待中央進一步指令。”
“第三,其餘五條冬潮級戰艦,隨我直航鐵礦港,再轉東望城——希望,我們還來得及。”
艦長們沉默片刻,隨後紛紛點頭,快步離開會議室,返回各自的戰艦。
海風漸起,浪花拍打著艦艏,好望角的風浪,氣勢洶洶。
1818年3月21日下午三點,東望城的市政廳內氣氛凝重。市長李珠江端坐在長桌主位,眉頭緊鎖,目光死死盯著麵前一位衣衫略顯淩亂的中年男子——胡永慶,廣福源號商隊的一名水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是在接近合恩角的時候遇到他們的。”胡永慶的聲音沙啞,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至少上百艘英國戰艦,全是蒸汽機驅動的,速度極快。他們一發現我們,立刻就開動了全部蒸汽機,瘋狂追逐,還開炮射擊。”
他頓了頓,喉結滾動了一下,似乎仍心有餘悸。
“我們有三條三體蒸汽帆船,但根本跑不過他們。船東最後下令,拋棄所有沉重的瓷器和鋼鐵部件,減輕重量,把發動機開到最大,這才勉強逃出生天。”
李珠江的眼神銳利如刀,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追問細節:“具體時間?航速?風向和風力如何?”
胡永慶深吸一口氣,努力回憶:“四十天前,是二月十日。當時是南風,風力中等偏強,海況不算太糟。我們扔掉所有重物,船速全開下大約能維持13節,但英國人的戰艦至少有12節,甚至更快。”
李珠江猛地站起身,市政廳內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他環視在場的官員,聲音低沉而堅決:
“英國艦隊離我們東海岸,最多不超過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