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說道,“就掛三列燈就行,最頂上到底第一排燈沒有含義,隻是用來指示亮燈,告訴遠方有三列。然後第一列向下掛第二盞燈時,代表一十,依次類推;第二列向下掛第二盞燈時,代表一,依次類推;第三列,如果向下再掛第二盞燈,代表求援;”
那少年舉例道:“比如二十三號陣地,求援!就是第一列三盞燈,第二列四盞燈,第三列兩盞燈。”
李大虎再問:“如果是九號陣地求援呢?”
另外的少年說道:“第一列隻有一盞燈示列燈,第二列十盞,第三列兩盞。”
李大虎明白了,“如果第一層壕溝有四十公裡,我每隔1000米豎立一個五米的木頭信號燈柱,用望遠鏡能看清楚多少盞燈嗎?”
一個少年回答道:“我用八倍鏡看過兩公裡外,船上的信號燈,應該能看清楚。”
李大虎算了算,“所以如果陣地是四十公裡寬,我們隻需要四十根信號燈,就能快速在白天和夜裡傳遞消息。每個信號柱子最多隻需要十九盞燈,對嗎?”
一個少年笑道:“是的白天肯定能用望遠鏡看清楚,但是隻需要十八盞就夠了!但每一組,可以備用兩盞,共二十盞就夠了。比如,最大的數字,其實是三十九號陣地,決死一戰!那麼第一列是四盞,第二列隻有十盞,第三列是四盞,隻需要十八盞燈。”
李大虎再次想了想,說道:“嗯,先這麼弄,我們去找高木頭,繩子,滑輪和煤油燈,弄四十套。”
一群少年全部行動起來,一群人去木頭廠,一群人去煤油燈廠。
這一千人用了一天一夜,在四十公裡的第一道戰線上拉起了一個快速通訊網絡。
首先,精確命令雙向快速傳遞係統這玩意是兩根兩米高的木棍,中間是白布拚接的一米六寬和一米六高的白布。它們插在壕溝後方,隻要發現上麵有命令箭支,就會有人去取下來。
找到最好的射手,在一百米外朝這裡射箭,箭支上帶著命令紙卷。這些弓手後來都是部落戰士,他們常年用弓,射術比漢人高很多。
紙卷上有標記,給全體的,還是給哪一個陣地的!
會有弓箭手,不斷向下一個百米靶標射擊,用來快速傳遞命令。命令每一次都會從中間發起弓箭傳遞,傳遞到兩邊最遠處需要射擊兩百次,經過測試,最快的傳遞時間需要大約60分鐘。
而四十根木杆加上燈語,代表緊急信號傳遞。最初的意思很簡單,求援,失守或者決死一戰!
有專人負責的燈光信號係統,這個信號的傳遞速度極快,十分鐘信號就能傳遞二十公裡到達戰場後方的指揮所。但其實,後麵附近壕溝裡的兄弟,看到立刻會通過交通壕溝快速向亮燈處集結,這速度絕對超乎想象。
往往總部才知道,後方的增援就已經到了!
但後來燈光係統製作了一批專用顏色大型煤油燈,戰場畫麵就變了,這是後話。
趙營長看到結果佩服的不行,而從第七天開始,這套係統就開始運作了。
李珠江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每個村長和坊長,給老子守好自己的陣地,打不贏就喊增援。增援也打不贏,就給老子撤退到下一層壕溝,誰不準搞決死!”
好吧!燈,可以少用一個!挺節約。
而第六天,英國人終於開始進攻了。
此時,第一層壕溝裡一共有三萬東望城民兵,第二層壕溝裡也有三萬人,大約每一點三米就有一個民兵。
當英國海軍陸戰隊散兵線出現在原野上時,他們那紅色上衣,配有深藍色飾邊,頭戴漆布材質的圓帽,搭配白色馬褲和綁腿的服飾,真的不要太紮眼!
這是中華國和英國海軍陸戰隊的第二次交手,卻也是線膛和線膛的第一次正規對話。
英國散兵的訓練其實已經有現代戰爭的模樣,他們是以35人為一個小集群分散作戰,依托地形如樹林、丘陵、房屋)隱蔽自身,對敵方發起“冷槍”攻擊。
每次射擊後不與敵軍近距離纏鬥,而是快速轉移位置即“機動射擊再機動”),避免被敵方騎兵或線列步兵包圍;若遇敵方反擊,會迅速向己方主力方向撤退。
英軍非常謹慎,第一次進攻派出了一個連隊,他們實際上在進行一種試探性攻擊。
1802年起,英國海軍陸戰隊被授予“皇家”稱號時,每個連通常包括1名上尉、2名中尉、8名中士、8名下士、6名鼓手和大約120名二等兵。
但成為散兵後,六名鼓手也變成了持槍士兵,於是一個標準的英國海軍陸戰隊有145人。
荒原之上,這些英國士兵散成了大約35個大大小小的作戰隊伍,三人,或者五人一組,貓著腰借助起伏的地形在慢慢前進。
這時,李珠江其實不知道英國人已經全麵換裝了貝克線膛步槍,他的命令是把敵人放近到一百米再開槍。
可這貨雖然在望遠鏡裡看到了,命令也下達了,可命令還沒有到前方陣地,英佬就已經在三百米外開火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下,這邊陣地有人傷亡,於是反擊也開始了。
由於新的中一八式步槍還剛剛製造,所以雙方都是前裝線膛槍,雙方開始了打槍和裝彈的遊戲。
原本英國佬是嘗試遠程調戲中華國民兵,他們以為中華國還是滑膛槍士兵,以為可以隔著三百米隨意調戲中華國士兵,可對方的子彈居然也能打三四百米,有兩三個英軍士兵倒下,這下英國人也嚇了一跳。
他們開始拚命找掩體,石頭,起伏的土地,反正能夠遮掩身形的都可以。
可東望城民兵很凶啊!比英國佬凶殘多了,這群人隻要一開槍,那就停不下來了,子彈把英國士兵藏身的木頭和小坑打的木屑和泥土亂飛。
英國佬被迫吹響了哨子,這是呼叫炮火支援,然後兩個英國海軍陸戰隊共十六門六磅線膛炮,分布在兩個小山頭上,隔著一千五百米,以四十五度仰角,開始朝著開槍的那片陣地進行榴彈齊射。
這個時代是黑火藥時代,炮擊之後有大量白煙,而且1.5公裡這些白煙完全能被看到。
炮彈落在壕溝附近,不斷爆炸,居然真的把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民兵都嚇到了,大多數都躲到壕溝下麵去了,隻有十幾個狗膽包天的狗東西還在射擊。
李珠江在望遠鏡裡看到對方的白煙了,他命令道:“大炮反擊”。
那群早已等待多時的民兵炮兵們,興奮勁頭一上來,打的卻是那些臥倒的英國佬。
而且,四十公裡的戰線,每公裡其實隻有一門炮在負責,能打到英國佬的也就是兩門前裝線膛炮,這兩門炮相互之間還隔著老遠,卻轟的極其精準,第一次兩發炮彈落進敵人區域,居然有一枚落進三個英國士兵的散兵坑裡,一炮直接帶走三個英國佬。
山頭上的英軍也能看到遠處兩股白煙,但已經超過他們的炮射距離,還是隻能繼續轟擊原來的炮擊區域。
於是,雙方都拿對方士兵出氣,一邊是不斷炮轟壕溝,一邊是不斷炮轟散兵線。
兩邊士兵都在破口大罵。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