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六月,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英國正在和法國做本土決戰;
在亞洲,中華國已經排擠掉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全部利益。
與此同時,美國在北美大陸的擴張勢頭愈發凶猛,美國通過戰爭後不斷蠶食加拿大邊境,並在加勒比海奪取英國大量海島殖民地,全麵挑戰英國的美洲海上權威。
英國終於意識到——它無法同時在歐洲、亞洲和美洲與多個強國作戰。
經過數月的艱難談判,1819年6月19日,英國與美國在倫敦簽訂了《1819年北美條約》。
條約內容:英國的讓步與美國的勝利
1.英國承認美國對“除墨西哥外整個北美洲大陸的統治權”
美國正式獲得對加拿大除魁北克法裔區外)、五大湖地區、密西西比河流域、落基山脈以東的絕對控製權。
英國不再乾涉美國對俄勒岡地區今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滲透,並承諾逐步撤出哈德遜灣公司在北美的貿易站。
2.美國保證不再進攻加拿大但保留對加拿大的影響力)
美國承諾不主動軍事入侵加拿大剩餘領土主要是法裔魁北克),但英國必須允許美國商人在加拿大自由貿易,並逐步開放聖勞倫斯河航道。
加拿大東部的新不倫瑞克、新斯科舍等沿海省份成為“英美共管區”,實際上由美國主導經濟與外交。
3.英國將原本屬於中華帝國的北美洲西部地區今美國加利福尼亞、俄勒岡、華盛頓州等地)全部劃給美國
條約規定,“美國將接管該地區,並保證其不再受任何非歐洲勢力暗指中華帝國)影響”。
這份條約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政府的欲望。
“整個北美是我們的!”總統詹姆斯·門羅在條約簽署後興奮地宣稱,“英國人終於承認了我們的天賦使命!”
“西海岸是我們的!”美國軍方和商界巨頭們盯上了加利福尼亞、俄勒岡的肥沃土地和太平洋貿易航線,開始策劃進一步的西進擴張。
“墨西哥也遲早是我們的!”南方的種植園主和擴張主義者已經開始覬覦墨西哥的德克薩斯、新墨西哥,甚至有人提議“直接吞並整個墨西哥”。
美國的野心不再局限於北美,而是整個西半球。
美國國會之中,“門羅主義”的雛形開始形成,美國開始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並暗示任何國家不得乾涉美洲事務。anifestdestiny)的思想開始蔓延——美國人相信,他們“被上帝選中”,必須統治整個北美,甚至向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擴張。
1819年的條約,讓美國從地區強國一躍成為北美洲的霸主。但它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向西——吞並墨西哥,控製太平洋沿岸
向南——乾涉中美洲,建立加勒比海霸權
向北——進一步擠壓英國在加拿大的影響力
大英帝國將恢複加拿大的和平,同時和美國開啟全麵貿易,用來恢複經濟活力,從而會的資源和物資,獲得對法戰爭的支持。
但美國人的野心已經鼓蕩,他們將要開啟新一輪的向西殖民擴張的步伐。
這份協議,英國人本質上就是要激發中華國和美國的矛盾,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份協議讓這兩個國家陷入戰爭,從而減緩這兩個國家的發展。
而此時的美國也在不斷學習歐洲最新的科學和技術,美國海軍和陸軍開始全麵裝備線膛炮和線膛槍,同時開始全麵為戰艦做蒸汽化改裝。
此時,由於美國擁有了加勒比海大量的殖民地,他們開始大量建造“俄亥俄級”戰列艦,用來保護其海上利益。
“俄亥俄”號ussohio)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戰列艦——該艦於1817年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鋪設龍骨,1819年下水,排水量達2724噸遠超同期歐洲三級風帆戰列艦的17001800噸),配備104門火炮下層甲板34門42磅加農炮、中層34門32磅加農炮、上層34門42磅卡隆炮+2門32磅加農炮),火力配置遠超歐洲同級戰艦。
北美洲有大量原始森林,再獲得大量中美洲殖民地,煙草和蔗糖帶來的巨大收益刺激著整個美國。
美國議會決定開始大量建造俄亥俄級戰列艦,1819年就有十條戰列艦開始鋪設龍骨。
英國和法國的海戰,雙方戰艦都損失慘重,到1819年的六月,英國隻剩下三十一艘戰列艦,法國也隻剩下三十六艘戰列艦。
大西洋之上,曾經英國皇家海軍已然沒落,而法國也並未崛起!
於是,剛剛獲得丹麥統治權的瑞典,剛剛建立的德國,同時開始大量建造戰列艦。
而新的俄羅斯也開始重建海軍,克裡米亞組建俄羅斯南部海軍,而聖彼得堡組建俄羅斯北部海軍。
俄羅斯的平均地權運動,讓整個國家欣欣向榮,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俄羅斯的伊萬政權大多數核心官吏都源自於西征軍團,他們了解西歐的發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聖彼得堡的伊萬政權,製定了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用來集中力量投資俄羅斯重工業。
1819年,俄羅斯共和國,已發展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其國土範圍在19世紀上半葉已基本成型,涵蓋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的部分地區,是全球領土麵積最大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