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父子齊心開蠻荒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1800年之龍騰四海 > 第170章 父子齊心開蠻荒

第170章 父子齊心開蠻荒(2 / 2)

"每處定居點一萬漢子,二十萬畝良田!",開普敦民兵總管沙卡和斯賓塞兩人站在"幾內亞號"的艉樓上,用望遠鏡掃視著這片赤道熾土。

第一批登陸的移民們扛著鑄鐵犁鏵、藤編籮筐,身後跟著上百頭從廣州府運來的水牛,這些渾身裹著泥漿的巨獸,將成為未來三年裡最可靠的拓荒夥伴。

開荒的號子聲震碎了雨林的晨霧。在奧果韋河口的定居點,拖拉機手趙鐵柱駕駛著從鐵礦港愛德華拖拉機廠特製的"鐵牛號"蒸汽拖拉機,鋼製犁刀切開盤根錯節的紅樹根係。這台燒著木炭的"怪物"每天能翻耕二十畝硬土。

更多的土地依靠牛馬與人力。移民們將海南島帶來的矮種水牛套上三叉木犁,在寧巴山麓的粘重紅壤裡一寸寸推進;婦女與孩童則用竹篾編織的畚箕搬運樹根,將焚燒後的焦土敲碎成細末。當加蓬灣定居點的拖拉機陷入沼澤時,兩百名壯漢喊著號子,用藤索與圓木將三噸重的機械拖上高地,他們的手掌磨出血泡,卻笑著看蒸汽從排氣管裡噴出白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艱難的是礦脈區的開墾。在博凱地區的鐵礦露頭帶,移民們先用鐵鎬鑿開花崗岩表層,再引河水衝刷含鐵砂礫;而在弗裡亞的銅礦區,他們發明了"火攻法":將乾燥的灌木堆在礦石上焚燒三日,待岩石爆裂後,再用青銅鑿子撬下含銅的礦石塊。這些礦脈將成為日後定居點的經濟命脈,但此刻,它們隻是拓荒路上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到1820年雨季來臨前,二十萬畝土地的輪廓已在地圖上清晰浮現。科隆河三角洲的定居點種滿了從閩南帶來的占城稻,密密麻麻的秧苗在退潮後的灘塗裡舒展嫩葉;奧果韋河口的旱田裡,紅薯藤沿著牛糞堆砌的田壟攀爬,紅薯的香氣混著泥土的腥甜彌漫在空氣中。

每個定居點都遵循著嚴格的規劃:中心是雙層吊腳樓屋,淨水塔與糧倉,四周環繞著八畝稻田、一畝水塘;河流沿岸挖掘了縱橫交錯的灌溉渠,渠邊種植著從嶺南移栽的榕樹,既固土又遮陰;田地與田地之間是橡膠樹,漆樹或者亞麻;礦脈區外圍則圈起了三丈高的刺竹籬笆,防備野獸與未馴服的土著部落。

夜幕降臨時,二十處定居點的燈火如星子般綴滿海岸。移民們圍坐在村落中間的夥房裡,就著烤紅薯,喝著米粥,聽老水手講著第二艦隊是如何來到這裡,以及他們是如何和當地人做生意的。

而在更遠的雨林深處,尚未開墾的黑土上,拖拉機的履帶印與牛馬的蹄痕正交織成網。

"今年每個定居點一萬人,人均二十畝開荒有點難啊,我們需要更多的拖拉機。"斯賓塞站在旗艦的桅杆旁,望著海岸線上漸次亮起的漁火,海風掀起他繡著媽祖像的披風。身邊,黑夜裡的隱形人沙卡,說道,"生地的產量少,至少要保證每人五畝土地,否則明年還要支援糧食和肉食,還要給這些定居點製造一些小型海船,也能解決一些海魚的獲取。"

斯賓塞搖頭,“不是每一個海邊的定居點都有漁業資源,要先研究一下,在決定建造幾條,可今年要交付已經不可能了。”

沙卡說道:“還要建造一些農具廠,可以生產一些簡單的農具,這些商品的持續供應可以減少和當地居民的摩擦。”

斯賓塞回頭拍了一下沙卡的肩膀,“這邊的事情你要多操心,我明天回開普敦,那邊沿河開墾的田地我要去管理。”

沙卡點點頭,“放心,隻要這些地方有源源不斷的黃金和礦產收入,我們就不會讓姚大人有踢人的機會!”

斯賓塞哈哈大笑,再次拍了拍了沙卡的肩膀。

潮水映著篝火的光,輕輕拍打著艦身的木板。

隨著時間推移,第三批移民區的建築逐漸演進。水泥與鋼筋取代了原始木材,卻巧妙地保留了苗鄉木樓的靈魂。新建的房屋依然采用雙層結構,底層架空的設計不變,上層居住區的走道與欄杆保留了傳統樣式,隻是材質換成了更為堅固耐用的現代材料。屋簷依舊保持著優雅的上翹弧度。

"外表是傳統的苗鄉風格,內裡卻是現代的建築工藝。"建築師林先生解釋道,"我們既要讓移民們在新家園找到家的感覺,又要確保房屋能夠抵禦這裡的濕熱與蟲害。"

村落與村落之間,是一條條寬闊的雙向馬車道,足以容納兩輛牛車並行。這些道路不僅連接著各個移民村落,更是物資運輸與人員往來的生命線。馬車道兩旁,同樣種植著整齊的橡膠樹,既為道路提供陰涼,又為移民區儲備著重要的經濟資源。

"這些道路就像人體的血脈,將各個村落緊密相連。"村長站在村口的石牌坊下,指著延伸向遠方的主乾道說道,"這裡每棵樹真的都是發財樹,每年都有不少銀錢收入"

在這片規劃方正的土地上,八畝田與一畝塘的耕作法確保了糧食與經濟作物的平衡,人工橡膠林、漆樹林與亞麻田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苗鄉風格的木樓承載著移民們的鄉愁與文化認同。當夕陽西下,炊煙從雙層木樓的煙囪中嫋嫋升起,與橡膠林的剪影一同融入幾內亞灣的晚霞中,構成了一幅跨越東西方的耕織圖景。

"這裡就是故鄉",邱父後來總喜歡站在村裡二層的木樓走廊上,在棕櫚樹葉的涼亭下望著遠處整齊的田野與道路,臉上浮現出滿足的微笑。

每個星期,都會有一艘艘從定居點貿易的海船緩緩駛入開普敦的港口。這些海船就像是連接著兩個世界的橋梁,它們不僅帶來了遠方的移民,還帶回了移民們寄給家人的信件。這些信件被送到開普敦後,會被裝上另一艘船,繼續它們的旅程,最終抵達廣州府,再由專人送往大陸各地。

邱一田也不例外,他每周都會請村裡識字的青年幫忙給他的母親和邱三田寫信。在信中,他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在這片新土地上的生活情況,讓家人了解他的近況。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十月。這天,邱一田興奮地對寫信的青年說道:“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一百畝地都已經種下了種子!而且,蔬菜地已經有了收獲,這可真是個好兆頭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接著說道:“這裡的天氣真是炎熱啊,但好在有一種神奇的化肥,讓作物長得特彆快。廣州府過來的老農告訴我們,這裡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水稻,一年能收兩季呢!所以,我們決定拿出一部分糧食,請當地人幫忙收割和播種,這樣明年肯定會有一個不錯的收成!”

邱一田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他接著說:“等我們有了第一季的收入,父親和二田就會再建一個兩層木屋,我會立刻回家去接母親過來,咱們不會再挨餓了,讓母親也能享受到這裡的好生活!”

開普敦的黃金礦已經結束了,但非洲大陸新開發的幾個金礦和銅礦已經開始出現產出,黃金每個月的開采量再次恢複到四噸每個月,而且隨著移民的抵達和蒸汽機的大量采用,開采量還在不斷上升。

這一次,這些黃金和銅料被武裝押運,送去廣州府,坤甸港和鐵礦港換來整個開普敦管理的二十個多個定居地需要的各種物資。

這裡麵最主要的是拖拉機和各種蒸汽機,這些將極大的加強定居點開發的速度和農作物產出。

姚大人寫來信件,“給老子用黃金買拖拉機,每個定居點給老子都買三十台!另外,先把黃金礦和銅礦到定居點的海港之間給老子把鐵路建起來,用鐵路武裝押運黃金和銅料,這兩個是我們的財源必須保護好。另外,沿著鐵路線,修建交易點,用貨物買下沿線多有的水源地和土地,儘量用貿易的方法獲得大量土地。總之,我又看不到黃金,那就把黃金全部用掉,那東西存在倉庫裡屁用也沒有,換可以加速定居點開發的重要生產資料,記住每個殖民地隻要一萬人。建設好一個以後,拖拉機就轉移去下一個新的殖民點,要保證每個一萬人的殖民地,人均擁有土地二十畝,也就是給老子在每個新殖民地開墾出二十萬畝土地。記住了,定居點越多越好,我會從大陸搞人過來,你看負責把人照顧好,我們準備發大財!”

沙卡和斯賓塞知道,這貨準備開賣殖民地,一個是三十萬白銀,現在的二十個就是六百萬兩白銀,問題是這家夥到底要搞多少個,他們倆也搞不清楚。他們總覺得,姚大人已經擼起袖子,準備要開始搶劫中央!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神匙迷航 農民工在三國虐爆名將能臣 美利堅,我的係統來自1885年 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係統 四合院到港綜打開係統的正確姿勢 鹹魚王妃靠吃瓜逆襲 詭異入侵:柔弱路人竟是詭異殺神 手握app,我幫皇帝打江山 神雕新章之俠侶遺風 武林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