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帝國,更名為俄羅斯共和國。
他們的最高官職參照羅馬,因為俄羅斯自認為自己是羅馬的唯一繼承人。
在聖彼得堡冬宮的金色大廳裡,一幅巨大的馬賽克壁畫靜靜訴說著一個延續千年的神話,俄羅斯人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這個觀念深深植根於俄羅斯民族的精神內核,成為其帝國敘事中最璀璨的篇章。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於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延續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就此隕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公主遠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東羅馬皇室的血脈,更是神聖的帝國使命。伊凡三世迎娶索菲婭後,開始在莫斯科公國推行一係列拜占庭禮儀,並將雙頭鷹徽記,那是東羅馬帝國的象征,納入俄羅斯國徽。當拜占庭牧首將"第三羅馬"的理念傳入俄羅斯時,一個宏偉的帝國敘事就此誕生:滅亡的西羅馬是第一羅馬,覆滅的君士坦丁堡是第二羅馬,而莫斯科,這座"新耶路撒冷",將成為永恒的第三羅馬,肩負起扞衛基督教正統信仰的神聖使命。
俄羅斯人自視為羅馬帝國精神遺產的守護者。當西方天主教會在羅馬教皇的領導下與東正教會分裂後,俄羅斯東正教會成為東方基督教信仰最堅定的維護者。曾經的沙皇不僅是世俗君主,更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承擔著保護東正教信仰免受異端侵蝕的責任。在俄羅斯人的集體記憶中,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為東正教世界的中心,這種宗教使命感強化了他們作為羅馬帝國精神繼承者的認同。俄羅斯東正教會的聖像畫、禮拜儀式和建築風格都忠實延續了拜占庭傳統,成為連接古今的活態遺產。
俄羅斯帝國精心構建了一套法律與製度上的連續性敘事。沙皇伊凡四世加冕時采用了"凱撒",俄語發音"沙皇"的稱號,直接承襲羅馬皇帝的頭銜。曆代沙皇都以"全俄羅斯的皇帝與獨裁者"自居,模仿羅馬帝國的官僚體係和法律製度。聖彼得堡的建造本身就是對羅馬帝國都城的致敬——宮殿廣場上的圓柱與拱門,冬宮建築群的對稱布局,無不體現著羅馬建築美學的深遠影響。葉卡捷琳娜二世等啟蒙時代的統治者更是公開宣稱俄羅斯是"希臘羅馬文明的北方繼承者",將帝國擴張解釋為傳播羅馬式文明秩序的使命。
俄羅斯精英階層始終保持著對羅馬文化的深刻認同。18世紀的俄羅斯貴族以精通拉丁語為榮,將羅馬經典著作奉為教育的基礎。普希金等文學家在作品中頻繁引用羅馬曆史典故,將俄羅斯的帝國事業比作新的羅馬征服。俄羅斯帝國的紋章學、軍事禮儀和外交辭令都深深植根於羅馬傳統。
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從克裡姆林宮到冬宮,俄羅斯人通過建築、藝術、宗教和政治製度,構建了一個跨越千年的帝國連續性敘事。在這個敘事中,俄羅斯不是偶然崛起的北方帝國,而是命中注定的羅馬遺產守護者,肩負著維護世界秩序的神聖使命。這種"第三羅馬"的認同,塑造了俄羅斯獨特的帝國心態,使其在麵對西方時既保持距離又渴望認同,在擴張與防禦間尋找著羅馬式的平衡。
所以,這一次俄羅斯被稱為共和國;
所以,這一次俄羅斯的首領被稱為執政官;
中華國向歐洲派出了大量使團,可是。。。
中華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是零!
對,俄羅斯甚至不允許中華國的外交使臣進入俄羅斯!
為什麼?嗯,諸君是否還記得阿拉斯加的交易?
中華國曾經給俄羅斯最後的皇帝打過一劑強心針,讓俄羅斯貴族階層回光返照了一把。而這一把回光返照,至少讓俄羅斯革命軍多死了至少十萬人,仇恨的種子從此埋下。
六月底,嘉慶帝繞道蒙古的時候,他看到了蒙古人換取的俄羅斯前裝線膛槍,在八旗勇士實彈射擊以後,三百米外還有準確度,這讓衰老的嘉慶帝看到了戰勝馬祖軍希望。
於是,老皇帝直接從蒙古向北方派遣出使團,前往俄羅斯邊境的堡壘,要求購買俄羅斯的線膛步槍。
俄羅斯邊疆省不能做出國策決定,他們快馬向聖彼得堡送出郵件,告知俄羅斯國家政府,清王朝希望獲得全麵軍事援助。
但俄羅斯邊疆省卻能買賣軍火,他們在七月底,向滿清銷售了一千支前裝線膛步槍,並告知滿清駐蒙古的大臣,從八月開始每個月可以賣一千支線膛步槍給滿清朝廷。
八月底,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共和國第一執政伊萬,收到了遠東邊疆省的信件。
此時的聖彼得堡,秋意漸濃。
涅瓦河畔的俄羅斯共和國政府大樓內,第一執政伊萬·彼得羅維奇·羅曼諾夫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前,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
"來自遠東邊疆省的信函,執政大人。"秘書恭敬地將文件放在桌上,退出了房間。
伊萬拆開信封,遠東總督阿列克謝·科茲洛夫的筆跡躍入眼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執政大人閣下:
據可靠情報,南方大清帝國正陷入內憂外患。中華國極速擴張,他們在沿海省份與大清爆發邊境衝突。大清朝廷內外交困,遣使請求我方支援軍火。彼等願以茶葉、絲綢和瓷器作為交換。
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大清國力衰退,而我俄羅斯正值擴張之時。若能借軍火支援之名,介入其內政,或可謀求蒙古與新疆之地。彼等視此二地為邊陲,對我朝而言,卻是戰略要衝。
伏乞第一執政大人定奪。
遠東總督阿列克謝·科茲洛夫"
伊萬麵無表情,眼中卻閃爍著光芒。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著涅瓦河上往來的船隻。革命推翻了腐朽的羅曼諾夫王朝專製統治,建立了共和體製,但他這個革命的領導者與如今的執政官,卻比任何沙皇都更加渴望擴張。
俄羅斯的國土天生有兩個巨大缺陷,第一苦寒之地太多,第二,沒有優良的入海口,無論是誰做俄羅斯的領袖都必須擴張。
"太平洋的不凍港?或是蒙古與新疆..."伊萬低聲自語,"那是比茶葉和絲綢珍貴千百倍的領土。"
三天後,冬宮的會議室裡燈火通明。俄羅斯共和國最高決策會議正在召開,內閣成員、軍方將領和外交官齊聚一堂。
伊萬站在巨大的地圖前,手指劃過亞洲大陸的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