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營有一點非常獨特,那就是這支部隊每個班都有兩條隨軍土狗。
在太原會戰以後,牛野發現疾風營用狗傳遞消息,他特意安排疾風營每個班可以飼養兩條中華田園犬,而且這些田園犬第一次擁有定量的口糧。
1820年八月,外興安嶺的原始森林籠罩在薄霧之中。疾風營的將士們踩著鬆軟的苔蘚,在參天古木間穿行。時值俄羅斯侵犯邊境的戰爭時期,這支精銳的快速部隊肩負著突襲俄羅斯後方重鎮的重任。每個班的士兵肩上扛著步槍,腰間彆著腰刀,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跟在隊伍兩側的兩條中華田園犬,它們是戍邊軍士最忠實的夥伴。
班長聽到聲音,他撫摸著身旁黑狗的耳朵,低聲道:"黑虎,前麵有動靜。"那狗兒聞言立即豎起耳朵,鼻翼微張,朝著東南方向的灌木叢緩緩前進。士兵們默契地放輕腳步,跟隨其後。隻見黑虎在一處樹根旁停下,衝著泥土轉圈,那裡是新鮮的熊爪印,還有被翻動的泥土,顯然是野獸剛剛出沒的痕跡。
"還好不是羅刹人的蹤跡。"班長鬆了口氣。這些獵犬的鼻子比最老練的偵卒還要靈敏,往往能在士兵發現異常之前,就嗅出危險的氣息。
行至晌午,隊伍在一處山澗旁休整。士兵們取出皮囊,準備取水解渴。但按照營規,凡野外的水源,必先讓獵犬試飲。兩條狗低頭嗅了嗅溪水,其中一條略作遲疑,另一條則埋頭暢飲。趙把總見狀,點頭道:"這水能喝。"
士兵們開始拿出竹筒過濾溪水,在溪邊架上火堆將過濾後的溪水燒開。
老兵們都知道,這些田園犬天生懂得辨彆水質。有的溪流看似清澈,實則含有腐葉毒素;有的看似湍急,卻是地下暗河的出口。自從每班配了兩條獵犬,戍邊軍士們極少因誤飲毒水而病倒。
暮色四合時,隊伍在背風的山坳裡紮營。士兵們剛支起帳篷,兩條狗便自覺地蹲守在營地外圍。它們時而抬頭望月,時而豎耳傾聽,警惕地守護著熟睡的軍士。
半夜,一條狗突然發出低沉的嗚咽聲。守夜的士兵警覺地抓起步槍,循聲望去,隻見一隻餓狼正試探性地靠近營地邊緣。那狼見有人類警覺,悻悻退去。班長拍了拍兩條狗狗,給它們兩粒肉乾,笑道:"好樣的!"
在茫茫林海中行軍,最怕迷失方向。但疾風營的士兵們從不擔心,狗狗天生對山川地貌有著天然的認知。它們嗅覺發達,隻要走過的山路,就能依靠嗅覺找到歸途,有狗群的軍隊很少會在山林裡迷路。
有一次,隊伍誤入一片沼澤地邊緣,眼看就要踏入險境,一條狗突然轉向,引著眾人繞過危險區域。士兵們無不歎服:"這些狗兒,比向導還可靠。"
狗對於地形的危險,有著天生的敏感。
這些中華田園犬甚至能自己背自己的狗糧。它們會在士兵負重前行時,默默跟隨;會在將士們啃食乾糧時,乖巧地趴在身旁等待士兵分給它們食物;會在夜深人靜時,蜷縮在帳篷角落,為軍士們暖腳。
獵人們也帶來十條鄂倫春獵犬,鄂倫春族自17世紀起在大興安嶺地區培育該犬種,作為遊獵生活的核心輔助工具。犬種培育過程中注重環境適應能力,使其具備零下30c低溫環境中持續追蹤獵物的耐力。至20世紀中期,該犬種仍保持著每日完成山林巡邏的工作強度。
這些家夥們比大同過來的土狗體型更大一些,外形有點點像狼。鄂倫春獵犬爆發力可達到瞬時衝刺50公裡小時的水平。其群體協作能力突出,三隻獵犬組成的狩獵單元可有效驅趕成年黑熊並協助獵人完成圍捕。
邱三田感覺,這種鄂倫春獵犬很像是田園犬和狼的混種,體型比狼小,但比田園犬更大。
但同樣也很聽話,很快就和原來狗群混在一起。
在疾風營大量培養和飼養狗群,是牛野在特意安排的,他一直在跟蹤研究各國陸軍的戰鬥力,他發現了一個普魯士,或者說現在德軍的秘密。
德軍的軍隊一直長期攜帶狗群,或者說曾經的普魯士軍隊,其實來源於黑森林裡的獵人部落,他們長期和狗群在一起狩獵。
所以,普魯士軍隊把攜帶狗群作為軍事單位裡必要的一個軍種,德國人的軍事單位在刻意培養戰鬥用犬種。
而且,分析各國和普魯士軍隊的戰鬥過程,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敵國很難埋伏襲擊普魯士軍隊,原因大約就是普魯士軍隊開路時往往攜帶狗群,它們能聽到人聽不到的聲音和氣味。
普魯士人把軍犬的責任明確:
一,偵察,利用嗅覺與聽覺追蹤敵方蹤跡,提前預警伏兵或陷阱;
二,通訊,在戰場上,攜帶情報穿越危險區域,確保指揮係統暢通;
三,警戒,守護營區、野戰醫院等重要設施,通過吠叫或攻擊威懾敵方偵察兵;
四,救援,在戰場上尋找失蹤,受傷或被困的士兵,引導醫療人員及時救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牛野其實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德軍的戰鬥力強過其他陸軍,他分析下來有三點值得重視。
第一,德軍攜帶大量狼狗,這導致德軍不容易被偷襲,且容易追尋敵人的偵察部隊。這意味著德軍,擁有反偵察能力,不容易被偵察和追蹤。
第二,德軍很早就明確了自己是大陸軍國家,他們在陸軍武器的研究,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目前而言,在歐洲唯一能和俄國在武器研發投入上比肩的,隻有法國。
第三,德軍在不斷強化運輸能力,其軍隊馬車投入的數量,包括現在德國開始修建跨越東西部的國家鐵路,這些都讓德軍的後勤保障,超越其他國家。
從現在看來,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法國把自己定義為海陸複合型文明。
曾經的海洋文明英國,為奪回大倫敦地區,他們被拿破侖活生生逼迫成為海陸複合型文明,不得不在陸軍武器和人員上投入大量資金。
德國和俄國,明確為大陸型文明,他們在持續投入陸軍,隻是德國在重視質量投入,而俄羅斯因為要維護龐大的國土麵積,他們在投入更多的數量。
占領丹麥的瑞典正在積蓄力量,十條戰列艦下水,十五萬陸軍軍隊在全麵換裝,他們已經明確自己是海陸複合型文明。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想成為海洋文明國家,那就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