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登州新政,百業漸興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109章 登州新政,百業漸興

第109章 登州新政,百業漸興(1 / 1)

崇禎二年五月初,登州城內的積雪尚未完全消融,街道上已恢複了往日的熱鬨。清晨的陽光灑在青石板路上,映出兩旁商鋪的幌子——綢緞莊的“雲錦”旗、瓷器鋪的“青瓷”牌、糧店的“五穀豐登”匾,隨風輕輕晃動;市集裡,攤販們高聲叫賣著新鮮的蔬菜、魚蝦與手工製品,百姓們提著竹籃穿梭其間,臉上帶著久違的笑意。這繁榮的景象,正是王巢推行新政數月後,登州百業漸興的縮影。

“軍備是守護登州的根基,但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登州長久發展的根本。”王巢站在登州知府衙門的二樓,看著樓下熙攘的人群,對身旁的沈文說道,“此前整頓軍備、加固城防,已讓百姓有了安全感;如今要做的,便是讓他們有飯吃、有活乾、有學上,讓登州真正興旺起來。”

沈文手中捧著新政推行的清單,逐一彙報:“公子放心,學堂擴建、手工業扶持、道路碼頭修建三項新政,均已按計劃推進。隻是王家學堂此前僅招收男童,不少百姓提議讓女童也能讀書,此事還需公子定奪。”

“女童為何不能讀書?”王巢眉頭一挑,語氣堅定,“男女平等,皆可為登州出力。即刻擴大王家學堂規模,從原本的兩百人增至五百人,專門增設‘女學班’,招收五歲至十二歲的女童,學費、書本費全免,還提供午餐補貼,讓百姓無後顧之憂。”

新政下令後,王家學堂的擴建工程迅速展開。工匠們在學堂西側加蓋了五間校舍,購置了新的桌椅與書本;負責教學的先生們則專門編寫了適合女童學習的教材,除了《三字經》《千字文》等基礎課程,還加入了紡織、算術等實用內容。消息傳出,登州城內及周邊村落的百姓紛紛帶著女童前來報名,不到半個月,“女學班”便招滿了一百五十名學生。

六歲的林丫丫此前一直跟著母親紡線,如今背著嶄新的布書包,走進學堂的大門,眼中滿是好奇。她坐在課桌前,看著先生在黑板上寫下“人之初,性本善”,跟著輕聲朗讀,聲音雖小,卻格外認真。林丫丫的母親站在學堂外,看著女兒認真學習的模樣,抹著眼淚說道:“以前總覺得女孩子讀書沒用,如今多虧了王大人,丫丫也能像男娃一樣識字了,將來定能有出息!”

在推行教育新政的同時,王巢也著力扶持手工業發展。他深知登州靠海,絲綢、瓷器等手工業品若能通過海貿銷往海外,不僅能增加百姓收入,還能為衛所帶來更多稅收。為此,他張貼告示,鼓勵百姓開設作坊——凡新開設的絲綢坊、瓷器坊、木器坊,均可獲得三個月的免稅優惠;若能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還能優先供應登州衛的海貿船隊,由官府統一收購、外銷。

登州城西的李掌櫃,此前因倭寇侵擾,關閉了自家的絲綢坊,如今看到新政利好,立刻重新開張,並招募了二十餘名織工,擴大生產規模。李掌櫃的絲綢坊采用新的織機,生產的絲綢花色鮮豔、質地柔軟,很快便得到了海貿船隊的青睞。第一批五十匹絲綢銷往朝鮮後,獲利頗豐,李掌櫃拿著銀子,給織工們漲了工錢,笑著說道:“這都是托王大人的福,咱們好好乾,將來日子定會越來越好!”

像李掌櫃這樣的作坊主還有很多——城南的張鐵匠開起了鐵器坊,專門生產農具與鐵鍋,產品不僅供應本地百姓,還銷往周邊府縣;城北的王窯主重開瓷器窯,燒製的青瓷碗、白瓷瓶,因造型精美,被海貿船隊運往日本,深受當地商人喜愛。隨著手工業的興盛,登州城內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許多此前因戰亂失去生計的百姓,如今都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比以往翻了一倍。

交通不便,一直是製約登州發展的難題。為此,王巢下令修建道路與碼頭——從登州城到各營寨,修建寬三丈的石板路,方便物資運輸與軍隊調動;在蓬萊港西側擴建新的碼頭,增加五個泊位,可同時停靠十艘大型海船,並修建了倉庫與貨場,便於貨物儲存與裝卸。

修路工程啟動後,登州境內的百姓紛紛主動參與。青壯年男子搬運石板、鋪設路麵,婦女們則燒水送飯,老人指導工匠平整路基。不到兩個月,登州城至黃縣營寨的石板路便修建完成,馬車在上麵行駛,平穩且速度快了許多。負責運輸絲綢的馬夫劉大叔,此前從登州城到黃縣營寨,需要兩天時間,如今一天便能往返,他笑著說道:“這新修的路就是好,不僅省了時間,還減少了貨物損耗,咱們賺錢也更輕鬆了!”

蓬萊港新碼頭的建設也進展順利。新碼頭采用堅固的青石鋪設,岸邊安裝了木質的裝卸棧道,還配備了吊車,可快速裝卸貨物。碼頭建成後,前來登州貿易的商船明顯增多——從江南來的商船運來茶葉、絲綢,從遼東來的商船運來皮毛、藥材,從海外來的商船則運來香料、珠寶,再將登州的瓷器、鐵器銷往各地。碼頭上,搬運工們忙碌地裝卸貨物,商人們討價還價,一派繁榮景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新政的推行,登州的變化日新月異:學堂裡傳來朗朗書聲,作坊裡響起機器轟鳴,碼頭上商船往來如梭,市集裡百姓歡聲笑語。沈文在一次民生調查中發現,登州百姓的人均收入較去年增長了三成,貧困家庭數量減少了一半,百姓對王巢的擁戴之情也愈發濃厚——不少百姓自發地在門口掛上“王大人萬歲”的燈籠,遇到衛所士兵巡邏,還會主動送上茶水與點心。

四月初的一天,王巢微服私訪,來到登州城內的市集。他走到一個賣水果的攤位前,拿起一串葡萄,問道:“老人家,這葡萄多少錢一斤?今年收成怎麼樣?”

攤主是一位年過六旬的張老漢,他笑著回答:“這位客官,這葡萄兩文錢一斤。今年收成好,而且路修好了,水果能更快地運到城裡,賣的價錢也高了,俺這半年賺的錢,比去年一年還多呢!這都是托王大人的福啊!”

王巢聽著張老漢的話,心中滿是欣慰。他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家綢緞莊前,不少百姓正在挑選絲綢;一家瓷器鋪裡,商人正在與老板洽談生意;學堂外,孩子們放學回家,蹦蹦跳跳地說著學堂裡的趣事。這一幕幕繁榮、祥和的景象,正是他推行新政的初衷——讓登州的百姓不僅能安居樂業,還能過上富足、有尊嚴的生活。

夕陽西下,王巢站在登州城的城牆上,望著遠處的渤海灣與近處的繁華街市,心中無比堅定。他知道,登州的新政才剛剛開始,未來還需不斷完善——要進一步擴大海貿規模,讓更多的登州產品走向海外;要繼續提升教育水平,培養更多的人才;要加強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安全。隻要堅持下去,登州定能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最繁榮、最穩定的地區之一,讓百姓們永遠遠離戰亂與貧困,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夜風漸起,登州城內的燈火逐漸亮起,照亮了街道與市集,也照亮了百姓們幸福的臉龐。王巢相信,有了穩固的軍備、繁榮的經濟、安定的民生,登州的未來定會更加光明,渤海之濱的這片土地,也將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精靈:關於我擁有波導之力這件事 我是支教老師 盜墓:我的古樓超級護短 倒影錯層 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 黃天當道之黃巾風雲 我在大周是天子 紅樓夢現代文完全版 都陸地神仙了,還搶我奶茶? 狩獵82:從做彈弓開始養姐妹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