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八月,登州城內的暑氣漸濃,北門外卻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三座高約三丈的糧倉正拔地而起,工匠們忙著鋪設木板、搭建頂棚,倉外的空地上,數十輛滿載糧食的馬車排隊等候,準備將新收的小麥存入臨時糧囤。王巢站在糧倉旁的高台上,身旁跟著剛任命的後勤保障部統領周倉,目光掃過忙碌的人群,聲音沉穩:“周倉,後勤是軍隊的命脈,糧草、軍餉、醫療、物資,哪一樣出了差錯,前線將士就可能丟了性命。這後勤保障部,就交給你了,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周倉原是登州衛的糧官,做事嚴謹細致,曾在去年糧荒時憑借精準的糧食調配,確保了登州軍民的供應。他雙手抱拳,沉聲應道:“公子放心!屬下定當儘心竭力,管好後勤的每一件事,絕不讓前線將士受凍挨餓,更不讓他們缺醫少藥!”
此次成立的“後勤保障部”,下設四個司:糧草司負責糧食的征收、儲存與調配;物資司管理武器、盔甲、帳篷等軍用物資;醫療司統籌戰地醫療與醫藥物資;軍餉司則專門負責士兵軍餉的核算與發放。四個司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後勤管理體係。
在糧草司的統籌下,登州、萊州、青州三地共新建了八座大型糧倉,每座糧倉可儲存糧食五十萬石,足夠兩萬士兵食用一年。糧倉采用磚石結構,屋頂覆蓋厚厚的茅草,倉內鋪設防潮的木板與石灰,還配備了通風裝置,防止糧食黴變。為確保糧食安全,每座糧倉都安排了一百名士兵守衛,糧倉管理人員需登記每日的糧食出入量,每月進行一次盤點,賬目與實物必須完全相符。
“公子,這是本月的糧食征收情況。”糧草司司長趙安拿著賬簿,快步走到王巢麵前,“登州本地征收小麥三十萬石,萊州、青州兩地共征收二十萬石,加上之前的儲備,現在八座糧倉已有糧食一百五十萬石,足夠五萬陸軍與兩萬水師食用半年以上。”
王巢接過賬簿,仔細翻看了幾頁,見每一筆收支都記錄得清晰明了,滿意地點頭:“不錯。接下來要提前準備秋收的糧食儲存,還要與南洋的商船聯係,多采購一些玉米、土豆等耐旱高產的糧食,作為儲備。”
物資司的工作同樣繁忙。在蓬萊港附近,一座占地百畝的物資倉庫已建成,倉庫內按物資類型分區:武器區存放燧發槍、火炮與彈藥;盔甲區整齊擺放著新打造的鐵甲與皮甲;帳篷區則堆疊著防潮的帆布帳篷。物資司司長孫平帶著王巢參觀倉庫,指著一排排的武器說道:“公子,軍工坊本月生產的兩千支燧發槍與五十門火炮,已全部入庫。我們按軍隊編製,將武器與盔甲分裝成一個個物資箱,每個箱子上標注了所屬部隊,一旦前線需要,可立即裝車運送。”
王巢走到一個物資箱前,打開箱子,隻見裡麵的燧發槍用油紙包裹著,旁邊還放著配套的彈藥與保養工具。“做得好。”他說道,“物資調配要做到‘前線需要什麼,我們就送什麼;前線什麼時候要,我們就什麼時候到’。另外,還要多儲備一些帳篷與藥品,現在天氣炎熱,士兵們在野外紮營,很容易中暑或生病。”
醫療司的建設是此次後勤革新的重點。王巢從係統兌換了大量的醫藥物資,包括治療外傷的金瘡藥、止血粉,預防疫病的草藥,以及用於手術的剪刀、針線與消毒酒精。醫療司在登州建立了一座大型醫藥物資倉庫,還組建了十支“戰地醫療隊”,每支醫療隊配備二十名醫官與五十名護士,攜帶足夠的醫藥物資,可隨時前往前線救治傷員。
“公子,這是戰地醫療隊的裝備清單。”醫療司司長李醫官遞上一份清單,“每支醫療隊配備十副擔架、五十個急救包、兩百瓶金瘡藥、一百瓶止血粉,還有足夠的草藥與消毒酒精。醫官們都經過了係統的培訓,能處理外傷、骨折、中暑等常見病症,還能進行簡單的手術。”
王巢看著清單,又問道:“每支醫療隊配屬到哪個部隊,都安排好了嗎?”
“已經安排好了。”李醫官回答,“五支醫療隊配屬給陸軍的五個營,每營一支;另外五支配屬給水師的五個艦隊,確保不管是陸地作戰還是海上作戰,都有醫療隊隨時支援。”
為了讓士兵們及時拿到軍餉,軍餉司建立了“軍餉快速發放通道”。軍餉司提前核算好每個士兵的軍餉數額,將銀子鑄成統一重量的銀錠,按部隊編製分裝成軍餉袋,由專門的軍餉押運隊送往各部隊。士兵們隻需憑身份證明,便可領取自己的軍餉,整個過程簡單快捷,避免了以往軍餉發放拖延、克扣的問題。
“公子,這是上月的軍餉發放記錄。”軍餉司司長錢明拿著賬簿說道,“五萬陸軍與兩萬水師的軍餉,共發放銀子十四萬兩,已全部發放到位,沒有出現任何拖延或克扣的情況。不少士兵拿到軍餉後,都托人寄回家裡,家裡人還專門派人來感謝咱們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巢聞言,臉上露出笑容:“士兵們遠離家鄉,為國效力,軍餉是他們養家糊口的根本,絕不能出任何差錯。接下來要建立軍餉核算的公示製度,每個月將士兵的軍餉數額公示在營區,讓士兵們清楚自己的軍餉明細,也能監督咱們的工作。”
隨著後勤保障部各項工作的推進,登州軍的後勤體係日益完善。七月初,陸軍機動軍奉命前往青州邊境進行演習,後勤保障部提前做好了準備:糧草司調配了十萬石糧食,用馬車運往演習地點;物資司運送了兩千支燧發槍、二十門火炮與足夠的彈藥;醫療司派出兩支戰地醫療隊,在演習區域搭建了臨時醫療站;軍餉司則提前將士兵的七月軍餉發放到位。
演習期間,突發暴雨,不少士兵的帳篷被雨水淋濕。物資司接到消息後,立即組織車輛,將新的帆布帳篷運往演習地點,僅用一日時間便為所有士兵更換了帳篷。一名士兵感動地說道:“以前在衛所當兵,彆說下雨換帳篷了,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現在跟著公子,不僅吃得飽、穿得暖,生病了還有醫官治療,軍餉也能及時拿到,咱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拚命打仗!”
演習結束後,李虎向王巢彙報:“公子,此次演習之所以能順利進行,全靠後勤保障部的支持。士兵們沒有後顧之憂,訓練起來格外賣力,戰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王巢點頭,目光望向遠方:“後勤強,則軍隊強。咱們現在有了完善的後勤體係,有了充足的糧草、物資、醫藥物資與及時的軍餉,不管是麵對後金的鐵蹄,還是流寇的侵擾,都有了底氣。接下來,要繼續優化後勤流程,提高效率,讓後勤保障部成為登州軍最堅實的後盾!”
夕陽西下,登州的糧倉與物資倉庫在餘暉中顯得格外壯觀。後勤保障部的官員們仍在忙碌著,他們或許不會像前線將士那樣衝鋒陷陣,卻用自己的努力,為登州軍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後勤防線。這道防線,不僅支撐著登州軍的戰鬥力,更承載著亂世中百姓的希望——有了這樣的後勤保障,登州軍定能守護一方安寧,在亂世中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周倉,明日組織四個司的官員開會,總結這兩個月的工作,找出不足,加以改進。”王巢對周倉吩咐道,“咱們的後勤體係,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為前線服務,為登州的百姓服務!”
周倉高聲應道:“屬下遵命!”他望著王巢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敬佩——正是這位年輕的公子,用遠見卓識,為登州打造了如此強大的後勤體係,也為登州的未來,點亮了希望之光。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