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十月中旬,蓬萊城的清晨已帶著幾分涼意,城西北的糧庫外卻熱鬨得如同集市——數十輛牛車首尾相接,車鬥裡裝滿了金黃的稻穀與飽滿的小麥,車旁的農戶們穿著乾淨的粗布衣裳,臉上帶著笑意,正排隊等待糧庫官吏驗收糧食。這是登萊推行“減賦三成”政策後的首個秋收征稅季,與往年農戶們拖拖拉拉、甚至隱匿糧食的景象相比,如今的熱鬨與主動,讓負責征稅的糧庫主事陳默連聲道“沒想到”。
陳默是王巢去年從流民中提拔的官吏,因做事踏實、為人清廉,被任命為登萊糧庫總主事,負責統籌全府的糧食征收與儲存。此刻他正站在糧庫的驗收台前,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賬簿,筆尖懸在紙上,目光卻落在排隊的農戶身上——打頭的是張老栓,他正指揮著兒子將牛車上的小麥搬下來,每一袋都碼得整整齊齊,袋子口還特意留了一角,方便官吏查看糧食成色。
“張老栓,家裡今年收了多少糧食?”陳默走上前,笑著問道。去年張老栓還是個連飯都吃不飽的流民,如今分到了十畝地,又種了改良麥種,日子早已今非昔比。
張老栓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麥糠,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陳大人,托王大人的福,今年收成好得很!十畝地收了近四十石糧食,除去自家吃的,還能繳十五石稅糧呢!這要是在往年,繳完稅連過冬的糧都不夠,今年不僅夠吃,還能存下不少!”
說話間,糧庫的吏員已驗完了張老栓的糧食,高聲唱報:“張老栓,小麥十五石,成色上等,合格!”陳默在賬簿上記下“張老栓,繳麥十五石”,又遞給張老栓一張繳稅憑證,上麵蓋著糧庫的紅印。張老栓小心翼翼地將憑證折好,揣進懷裡,又對著糧庫的方向作了個揖,才趕著牛車離開,嘴裡還念叨著:“繳了稅心裡踏實,明年還能領改良糧種,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類似的場景,在糧庫外持續了整整半個月。從十月初開始,登萊各州縣的農戶就陸續趕著牛車、挑著擔子,將稅糧送到就近的糧庫,有的農戶甚至提前幾天就來了,生怕耽誤了繳稅。陳默每天都守在糧庫,看著源源不斷的糧食被送進庫房,賬簿上的數字一天天增加,心裡既興奮又感慨——他從未見過農戶繳稅如此積極,這在明末的官場裡,簡直是聞所未聞。
十月末,登萊各州縣的糧食征收工作基本完成。陳默帶著厚厚的賬簿,匆匆趕往府衙,要向王巢彙報首個征稅季的成果。此時王巢正在書房裡查看軍工坊的生產報表,見陳默進來,連忙放下手中的報表,笑著說:“陳主事,看你這神色,想必是征稅工作很順利?”
陳默將賬簿遞到王巢麵前,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公子,何止是順利!這是咱們登萊推行減賦政策後的首個征稅季,全府共征收糧食二十四萬三千石,完成率高達95!比去年同期的十七萬石,足足增加了七萬三千石,儲糧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0!”
王巢接過賬簿,翻開仔細查看——上麵詳細記錄了各州縣的應征糧食、實征糧食、未繳戶數,甚至還有農戶的反饋意見,每一項都清晰明了。他翻到蓬萊縣的記錄,看到張老栓的名字時,忍不住笑了:“張老栓去年還是個流民,今年就能繳十五石稅糧,這就是減賦政策的效果啊!”
“是啊!”陳默連忙補充道,“不少農戶都說,減賦後他們能存下更多糧食,不僅夠自家吃,還能留些當種子,明年更有乾勁了。還有些農戶主動問,明年能不能多領些改良糧種,想多種幾畝地呢!”
王巢點點頭,心中十分欣慰。他推行減賦政策,不僅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更是為了調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讓登萊的農業能夠持續發展。如今看來,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農戶們願意繳稅,說明他們認可這個政策;糧食產量增加,說明農業生產在進步,這對登萊的穩定與發展來說,是最堅實的基礎。
“糧庫目前的儲糧情況如何?”王巢問道,他最關心的還是糧食儲備能否支撐軍隊的需求。登萊的陸軍正在擴編,士兵的口糧、軍工坊工匠的糧食供應,都需要充足的儲備,容不得半點馬虎。
陳默立刻回答:“公子,目前糧庫共儲存糧食六十萬五千石,其中小麥二十萬石,稻穀三十七萬五千石,雜糧三萬石。按咱們陸軍目前五千人的規模,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糧食計算,這些糧食足夠支撐軍隊四個月所需。如果再收一季,也就是明年夏季的糧食,儲糧至少能達到九十萬石,足夠支撐軍隊半年所需,甚至還能有剩餘,用於應對突發情況!”
“好!”王巢拍了拍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有了充足的糧食儲備,咱們就能更安心地發展軍工、擴編軍隊,不用再擔心糧食短缺的問題了。”
但王巢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他知道明末的官場貪腐嚴重,很多官吏都會在征稅過程中克扣百姓的糧食,中飽私囊。雖然他已經嚴令禁止貪腐,還派了民團士兵監督征稅工作,但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他看著陳默,語氣變得嚴肅起來:“陳主事,糧食征收完成率高是好事,但咱們不能掉以輕心。你要繼續嚴查貪腐,尤其是各州縣的糧庫官吏,絕不能讓他們克扣百姓的糧稅,中飽私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默連忙躬身應道:“公子放心!屬下早已安排人手,對各州縣的征稅過程進行監督,還設立了舉報箱,鼓勵百姓舉報貪腐官吏。目前已經查處了三名克扣糧稅的小吏,都按律嚴懲了,沒收的糧食也全部送回了糧庫。屬下會繼續加強監督,絕不讓一粒糧食被克扣!”
“很好!”王巢滿意地點點頭,“貪腐是官場的頑疾,必須嚴懲不貸。隻有讓百姓看到咱們的清廉,他們才會真正信任咱們,支持咱們的政策。你要記住,糧食是登萊的根本,也是軍隊的命脈,任何損害百姓利益、影響糧食儲備的行為,都不能容忍!”
陳默重重地點頭:“屬下明白!屬下一定會管好糧庫,守住登萊的根本,絕不辜負公子的信任!”
送走陳默後,王巢坐在書房裡,看著窗外的陽光,心中思緒萬千。他來到明末已經快兩年了,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如今登萊有了穩定的農業生產、先進的軍工坊、初具規模的軍隊,這其中付出的努力隻有他自己知道。減賦政策的成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道路——隻有真心為百姓謀福利,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隻有百姓支持,才能在這亂世中站穩腳跟,甚至改變曆史的走向。
他拿起桌上的糧庫賬簿,又翻開軍工坊的生產報表,看著上麵不斷增加的數字,心中充滿了信心。糧食儲備充足,軍隊的後勤就有了保障;軍工坊能量產燧發槍,軍隊的戰鬥力就能不斷提升;再加上百姓的支持,登萊一定能在這明末亂世中,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十一月初,王巢下令,將糧庫中多餘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分給生活困難的流民,還組織工匠在糧庫附近修建了新的糧倉,為明年的糧食儲存做準備。百姓們拿到糧食後,紛紛來到府衙前,對著府衙的方向叩拜,感謝王巢的體恤。王巢站在府衙的樓上,看著下麵的百姓,心中暗暗發誓——他一定會讓登萊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讓登萊成為明末亂世中的一片淨土。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巢一邊關注糧庫的儲糧情況,一邊督促軍工坊的生產,還時常去校場查看士兵的訓練。他知道,登萊的發展還麵臨著很多挑戰,後金的威脅、明朝廷的猜忌、其他勢力的覬覦,這些都需要他一一應對。但他並不害怕,因為他有百姓的支持,有先進的武器,有充足的糧食,更有改變曆史的決心。
十二月初,登萊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王巢站在書房的窗前,看著外麵銀裝素裹的世界,心中十分平靜。他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候,登萊還到處都是流民,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而如今,流民們有了土地,能繳得起稅,糧庫的糧食堆積如山,軍工坊的燧發槍不斷下線,軍隊的訓練也越來越有成效。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減賦政策的推行,離不開百姓的支持,更離不開係統的幫助。
他打開係統麵板,看著上麵的積分,又看了看糧庫的儲糧數據,忍不住在心裡感慨:“明末的百姓太苦了,隻要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就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減賦隻是第一步,未來還要做更多的事,讓登萊越來越強,讓中華越來越強。”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蓋了田野,覆蓋了房屋,卻掩蓋不住登萊蓬勃發展的生機。王巢知道,明年將會是更關鍵的一年,他要帶領登萊,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