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十二月初,登萊境內的大沽河畔寒風凜冽,河岸邊卻擠滿了穿著粗布短打的民夫——有的扛著鐵鍬,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抬著石塊,正有條不紊地加固河堤。這是王巢下令修繕登萊水利設施後的第十天,僅大沽河一處,就聚集了近兩千名民夫,其中既有民團士兵,也有自願參與的流民,原本冷清的河岸,此刻熱鬨得如同集市。
王巢站在河堤高處,手裡拿著一張登萊水利分布圖,目光掃過眼前忙碌的人群,又看向遠處結冰的河麵。登萊地處渤海之濱,境內河流眾多,卻因年久失修,河堤多處坍塌,河渠堵塞嚴重——去年夏季,大沽河就因河堤潰決,淹沒了沿岸數十畝農田,導致不少農戶顆粒無收,隻能淪為流民。如今正值冬季農閒,河水結冰,正是修繕水利的最佳時機,王巢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公子,按您的要求,咱們已經對登萊境內的主要河流、堤壩做了排查,共發現需要修繕的河堤二十處,堵塞的河渠十五條,預計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全部修繕工作。”負責水利修繕的官吏周明走上前,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排查記錄,躬身彙報。
周明原是登萊府的小吏,因熟悉境內水利情況,被王巢提拔為水利修繕總負責人。他指著記錄上的內容,繼續說道:“目前咱們優先修繕的是大沽河、小清河等幾條主要河流的河堤,這些河堤一旦潰決,影響最大。咱們還從流民中招募了五千多名民夫,加上民團士兵,總共有近八千人參與修繕,每天能加固河堤三裡,疏通河渠兩裡。”
王巢點點頭,目光落在河堤下的流民身上——一名皮膚黝黑的年輕流民正扛著一袋碎石,快步走向河堤,額頭上滲出的汗珠在寒風中凝結成霜,卻絲毫不見疲憊。王巢認出他,是上個月剛從外地逃來的流民李二柱,之前還在糧庫領過救濟糧。
“李二柱,累不累?要不要歇會兒?”王巢走下河堤,笑著問道。
李二柱看到王巢,連忙放下肩上的碎石,擦了擦額頭的汗,憨厚地笑道:“回大人,不累!能有活乾,還管飯,每天還給五文錢補貼,俺高興還來不及呢!俺家以前就在大沽河沿岸,去年河堤塌了,房子和田地都被淹了,俺才逃到登萊。現在能跟著大人修河堤,俺心裡踏實,明年就算下大雨,也不怕河堤塌了!”
王巢心中一暖,拍了拍李二柱的肩膀:“好好乾!等水利修好了,明年開春,我給你們分些好地,讓你們好好種地,再也不用四處逃難。”
“多謝大人!”李二柱激動地跪下身,對著王巢磕了個響頭,“俺一定好好乾,絕不辜負大人的期望!”
周圍的流民聽到兩人的對話,也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說道:“是啊,王大人不僅給咱們分地,還讓咱們有活乾,每天管三頓飯,還給錢,這樣的好官,俺們以前想都不敢想!”“俺們一定好好修河堤,讓明年的莊稼有好收成!”“以後俺們就是登萊人了,一定跟著王大人好好過日子!”
王巢看著流民們真誠的眼神,心中更加堅定了修繕水利的決心。他高聲對眾人說:“大家放心,隻要好好乾活,每天的飯管夠,補貼一分不少!等水利修繕完成,我還會從你們當中選拔一些勤快、能乾的人,負責日後河堤的維護,每月給固定的工錢,讓你們能長久地過日子!”
這話一出,流民們的乾勁更足了,紛紛扛起工具,回到各自的崗位上,原本就熱鬨的河岸,此刻更是人聲鼎沸,連寒風都仿佛被這股熱情驅散了幾分。
周明站在一旁,看著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慨道:“公子,您這‘每日管飯+補貼5文錢’的政策,真是太有效了!剛開始招募流民時,俺還擔心沒人來,沒想到消息一傳開,流民們都搶著報名,不到三天就招滿了五千人。有的流民甚至說,就算不給錢,隻要管飯,他們也願意來修河堤,因為這是在為自己修家園啊!”
王巢微微一笑:“百姓們其實很簡單,隻要你真心為他們著想,他們就會真心擁護你。修繕水利,不僅是為了防患未然,也是為了讓流民們有活乾、有飯吃,讓他們能在登萊安定下來。隻有百姓安定了,登萊才能真正安定。”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巢幾乎每天都會去各個水利修繕工地查看進度,有時還會親自上手,和民夫們一起扛石塊、填河堤。他還特意從係統兌換了一些簡易的水利工具,比如改良的鐵鍬、獨輪車,大大提高了修繕效率;同時,他還讓糧庫每天按時送來熱飯熱湯,確保民夫們能吃飽、吃暖。
在王巢的統籌和民夫們的努力下,水利修繕進度遠超預期——原本預計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的主要水利設施修繕,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到崇禎四年正月末,登萊境內的二十處河堤全部加固完成,十五條堵塞的河渠也全部疏通,河水能夠順暢地流入農田;同時,王巢還讓人在河堤旁修建了二十座水閘,以便在雨季時控製水位,在旱季時引水灌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竣工當天,王巢來到大沽河畔,看著加固後的河堤——河堤比之前高了三尺,寬了五尺,表麵用石塊鋪砌得整整齊齊,再也看不到之前坍塌、破損的痕跡;河渠裡的水清澈見底,順暢地流向遠方的農田;河堤旁的水閘矗立著,如同一個個衛士,守護著沿岸的百姓和農田。
周明拿著竣工報告,激動地對王巢說:“公子,所有主要水利設施都修繕完成了!加固後的河堤能抵禦五十年一遇的洪水,疏通後的河渠能灌溉沿岸五十萬畝農田,明年就算遇到極端天氣,咱們也不用怕了!”
周圍的民夫和百姓們也紛紛歡呼起來,有的放起了鞭炮,有的敲起了鑼鼓,大沽河畔一片歡騰。李二柱拿著這兩個月掙來的三百文錢,激動地對王巢說:“大人,俺掙夠錢了,明年開春就能蓋房子、娶媳婦了!俺這輩子都不會忘了大人的恩情!”
就在這時,王巢眼前的淡藍色虛擬光屏突然展開,係統提示音在腦海中響起:“檢測到宿主成功修繕登萊水利設施,顯著改善民生,降低自然災害風險,完成‘民生改善’關鍵節點,解鎖‘利民官’稱號,獎勵係統積分20萬,可用於兌換民生相關技術、工具或資源。”
王巢心中一喜——20萬積分雖然不算多,但足以兌換一些先進的農業工具或種子,進一步提升登萊的農業生產水平。他看著光屏上的提示,忍不住在心裡暗忖:“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更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明末的百姓之所以流離失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水利失修,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如今登萊的水利設施修好了,不僅能防患未然,還能保障農業生產,讓百姓們能安心種地,這才是登萊長久發展的基石。”
光屏消散後,王巢的目光再次落在眼前的河堤和百姓身上——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笑容,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這比任何積分和獎勵都更讓他感到滿足。他知道,修繕水利隻是第一步,未來他還要做更多的事,比如修建水庫、改良農田,讓登萊的農業生產更上一層樓,讓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當天下午,王巢下令,從參與水利修繕的民夫中選拔出五百名勤快、能乾的人,組成“河堤維護隊”,負責日後河堤、河渠和水閘的日常維護和巡查,每月給二兩白銀的工錢;同時,他還讓糧庫準備了一批種子和農具,免費發放給沿岸的農戶,幫助他們做好明年的春耕準備。
百姓們拿到種子和農具後,紛紛對著王巢叩拜,感謝他的體恤。王巢站在河堤上,看著眼前的百姓,心中暗暗發誓——他一定會守護好登萊,守護好這裡的百姓,讓登萊成為明末亂世中的一片淨土,讓百姓們能在這裡安居樂業,過上好日子。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加固後的河堤上,泛著溫暖的光澤。王巢站在河堤上,看著遠方的農田和百姓,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有了完善的水利設施,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係統的。。幫助,登萊一定能在明年的春耕中取得好收成,一定能在這亂世中不斷發展壯大,為未來的崛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