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登萊府衙的議事廳內,炭盆裡的炭火劈啪作響,驅散了深秋的寒意。王巢手中捧著一份海貿報表,指尖劃過“膠州灣十月關稅收入五千兩、芝罘灣通航首月貿易額突破三萬兩”的字樣,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自海疆肅清後,登萊沿海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但現有的三十艘海貿船多是中小型商船,載貨量有限,且續航能力不足,早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
“傳鄭海、沈文,還有船塢總工匠趙老栓前來議事。”王巢放下報表,對侍從吩咐道。半個時辰後,三人先後抵達。鄭海一身戎裝,剛從威海衛巡邏歸來;沈文則帶著厚厚的賬本,臉上滿是振奮;趙老栓雙手布滿老繭,身上還帶著木屑的氣息——他剛從碼頭的船塢趕來。
“今日召你們來,是有一件關乎登萊海貿未來的大事要商議。”王巢開門見山,目光掃過三人,“如今海疆安定,貿易需求激增,但咱們現有的三十艘海貿船運力不足,若想進一步擴大海貿規模,必須擴充船隊。我計劃將海貿船隊從三十艘擴至五十艘,同時籌備遠航計劃,你們可有什麼想法?”
鄭海聞言,率先開口:“大人英明!擴充船隊不僅能提升運力,還能在必要時協助水師巡邏,一舉兩得。隻是新增的二十艘船,若靠咱們自己建造,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恐怕會耽誤遠航計劃。”沈文也附和道:“是啊大人,現在商船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開春,若是船隊擴充不及時,不少商人可能會轉去其他港口貿易。”
王巢早有對策,從懷中取出一份清單:“我已考慮到這點。這份清單上的十艘福船、十艘廣船,可從係統中直接購買,皆是現成的遠洋船隻,隻需稍作改造便可投入使用。福船噸位大、抗風浪能力強,適合裝載重型貨物;廣船速度快、靈活性高,適合運輸絲綢、瓷器等輕便貨物,正好互補。”
趙老栓接過清單,仔細看了一遍,眼中滿是驚歎:“福船和廣船都是難得的好船!若是能直接購買,省去了建造的時間,隻需改造防護和儲物設施,一個月內便可完工。隻是改造需要大量的鐵皮、木材和工匠,船塢現有的材料恐怕不足……”王巢打斷他:“材料方麵你不必擔心,沈文會從府庫中調撥銀兩,從周邊州縣采購鐵皮和優質硬木;工匠不夠,可從水師抽調部分擅長造船的士兵協助,務必在一個月內完成改造。”
三人齊聲應諾,各自領了任務。鄭海負責協調水師與船塢的配合,確保改造期間的安全;沈文負責采購材料、調撥銀兩;趙老栓則全權負責船隻的改造工作。散會後,三人立刻行動起來,登萊的碼頭瞬間忙碌起來——船塢內,工匠們開始清理船台,準備迎接新船;沈文則派快馬前往萊州、青州等地,采購鐵皮和硬木;鄭海則調派了五十名水師士兵,前往船塢協助改造。
三日後,十艘福船和十艘廣船如期抵達膠州灣碼頭。這些船隻皆是嶄新的,福船船體龐大,船首雕刻著威武的虎頭,船舷兩側設有炮孔;廣船則船體修長,船帆呈三角形,看起來輕便靈活。趙老栓帶著工匠們登上船隻,仔細檢查每一處細節,很快便製定出了改造方案:“福船需在船舷加裝三寸厚的鐵皮防護,防止遠航時遭遇海盜或礁石撞擊;船艙內增設三層儲物架,提升載貨量。廣船則需加固船底,增加淡水儲存艙,以應對遠航時的淡水需求。”
改造工作很快啟動。船塢內,工匠們分工明確,有的忙著給船舷加裝鐵皮,鐵錘敲擊鐵皮的聲音此起彼伏;有的則在船艙內搭建儲物架,手中的鋸子、刨子飛快地運轉;水師士兵們則負責搬運材料,將沉重的鐵皮和硬木扛到船上,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卻沒有一人叫苦。趙老栓每日都守在船塢,親自指導工匠們改造,遇到難題便與鄭海、沈文商議,確保改造工作順利推進。
與此同時,招募水手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沈文在膠州灣、芝罘灣等主要港口張貼告示,招募經驗豐富的遠洋水手,承諾每月工錢二兩白銀,遠超其他港口的待遇。告示張貼後,前來報名的水手絡繹不絕——有常年往返於山東與遼東的老水手,熟悉渤海海域的洋流和暗礁;有曾跟隨商船去過日本、南洋的水手,了解遠洋航線的氣候和貿易規則;還有一些年輕力壯的漁民,雖缺乏遠洋經驗,但熟悉水性,學習能力強,也紛紛報名。
鄭海負責篩選水手,他親自坐鎮招募點,對每一位報名者進行考核:“你常年往返遼東,可知渤海冬季的洋流方向?”“你去過日本,可知從登萊到長崎的航線,需避開哪些暗礁?”“你熟悉水性,若船隻遭遇風浪,如何協助其他船員固定貨物?”考核嚴格而細致,最終篩選出兩百名經驗豐富的遠洋水手,分為二十組,每組十人,分彆分配到新增的二十艘船上。
十一月下旬,船隻改造工作如期完成。改造後的福船,船舷覆蓋著厚重的鐵皮,如同穿著鎧甲的巨獸,船艙內的儲物架整齊排列,可裝載的貨物量較之前提升了三成;改造後的廣船,船底加固了雙層木板,淡水儲存艙可容納足夠二十人飲用三個月的淡水,船帆也經過改良,速度較之前提升了兩成。鄭海親自登上一艘福船,測試船隻的性能——在海風的吹拂下,福船平穩航行,即使遭遇較大的風浪,船身也隻是輕微顛簸,他滿意地點點頭:“好船!有了這些船,遠航便有了保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遠航計劃也已製定完成。王巢召集眾人,在議事廳內公布計劃:“咱們的遠航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先赴日本長崎,與當地商人建立貿易往來,主要出口絲綢、瓷器、茶葉,進口白銀、硫磺、海產品;第二步,待與日本的貿易穩定後,再赴南洋,前往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地,出口棉布、鐵器,進口香料、象牙、蘇木。每一步都需詳細規劃航線,安排船隊隨行人員,確保萬無一失。”
鄭海主動請纓:“大人,遠航途中可能遭遇海盜或惡劣天氣,末將願率領五艘水師戰船護送,確保船隊安全。”沈文也說道:“我已挑選了五十名熟悉貿易規則的商人,隨船隊一同前往,負責與當地商人洽談合作;同時準備了足夠的貨物樣品,方便商人展示。”趙老栓則補充道:“我已安排了十名船塢工匠隨船同行,若船隻在遠航途中出現故障,可及時維修。”
王巢點點頭,對眾人的準備工作十分滿意:“船隊出發的時間定在十二月初十,此時海上風浪較小,適合遠航。出發前,需對所有船員進行遠洋培訓,包括航海知識、應急處理、貿易禮儀等,確保每個人都能熟練應對遠航中的各種情況。”
接下來的十日,登萊的碼頭更加忙碌。船員們進行著緊張的培訓:水師士兵教他們如何使用武器,應對海盜襲擊;老水手教他們識彆洋流、星座,判斷航向;商人則教他們基本的日語和南洋語言,以及貿易談判的技巧。同時,貨物也在源源不斷地運往船上——絲綢被整齊地裝在木箱裡,瓷器則用稻草包裹,茶葉被密封在陶罐中,每一件貨物都經過仔細檢查,確保在遠航途中不會損壞。
十二月初十清晨,膠州灣碼頭人聲鼎沸。五十艘海貿船整齊地排列在海麵上,船帆揚起,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鄭海率領五艘水師戰船護航,沈文則帶領商人與工匠隨船同行。王巢站在碼頭的棧橋上,對著船隊高聲喊道:“此行遠航,不僅關乎登萊的海貿發展,更關乎登萊的未來!望你們不負眾望,順利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請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船隊眾人齊聲回應,聲音在海麵上回蕩。隨著鄭海一聲令下,五十艘海貿船與五艘水師戰船緩緩駛離碼頭,朝著日本長崎的方向進發。碼頭上的百姓和商人紛紛揮手送彆,眼中滿是期待。
王巢站在棧橋上,望著船隊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充滿了信心。擴充海貿船隊、籌備遠航計劃,隻是登萊崛起的第一步。未來,他還要建立更龐大的船隊,開拓更多的貿易航線,讓登萊的貨物遠銷海外,讓登萊成為大明最繁榮的海貿港口之一。
海風拂麵,帶著海水的鹹腥味。王巢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登萊的海貿時代,從此刻正式開啟。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