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大同急報,後金入塞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161章 大同急報,後金入塞

第161章 大同急報,後金入塞(1 / 1)

崇禎七年秋,登萊的海風已褪去夏日的濕熱,帶著幾分乾爽的涼意。膠州灣碼頭的貨棧裡,工人們正忙著將剛從南洋運來的香料分裝入庫,遠處的海麵上,幾艘水師戰船正按例巡航,桅杆上的“登”字旗在風中舒展——自海貿版圖擴張、水師擴軍後,登萊已許久未遇戰事,連空氣裡都透著幾分安穩的氣息。

這份安穩,卻在九月十二日的午後被一封急報徹底打破。

一匹快馬從登萊府衙方向疾馳而來,馬背上的驛卒渾身是汗,馬鞭甩得劈啪作響,直奔碼頭的水師駐地。正在檢查戰船火炮的鄭海聞聲抬頭,見驛卒翻身落馬時險些栽倒,連忙上前扶住:“出什麼事了?如此慌張!”

驛卒喘著粗氣,從懷中掏出一封封漆火印的文書,雙手遞向鄭海:“鄭將軍!府衙急報!朝廷八百裡加急,大同、宣府告急,後金大軍入塞了!王大人讓您立刻回府議事!”

“後金入塞?”鄭海心中一沉,接過文書的手指不自覺收緊。他雖常年駐守海防,卻也深知後金的威脅——自崇禎二年皇太極首次繞長城入塞以來,後金大軍便如懸在大明北疆的利劍,隨時可能南下。隻是他沒想到,這一次來得如此突然,且直撲宣府、大同這兩處重鎮。

鄭海不敢耽擱,立刻讓人備馬,快馬加鞭趕往登萊府衙。剛到府衙門口,便見李虎帶著幾名陸軍將領匆匆趕來——李虎自去年率部肅清登萊周邊匪患後,便負責訓練陸軍,如今麾下已有五萬步兵,裝備了改良火銃和小型火炮,是登萊除水師外的另一支主力。

“鄭兄,可知朝廷急報是何事?”李虎快步上前,眉頭緊鎖。他剛從城外軍營趕來,隻聽聞府衙傳召,卻不知緣由。

鄭海將驛卒的話簡要複述,話音未落,便見府衙的門吏快步迎出:“二位將軍,王大人已在議事廳等候,快請進!”

兩人並肩走入府衙,穿過回廊時,便聽到議事廳內傳來紙張翻動的聲響。推門而入,隻見王巢正站在案前,手中捏著那份來自朝廷的急報,臉色凝重如鐵。案上還攤著一張北疆輿圖,宣府、大同的位置被紅筆圈出,旁邊密密麻麻標注著幾行小字——那是急報中提及的後金兵力與進攻路線。

“大人!”鄭海與李虎齊聲躬身行禮。

王巢抬眸,將急報遞給兩人,聲音帶著幾分壓抑的沉重:“你們自己看。崇禎七年九月初五,皇太極親率五萬後金大軍,繞開山海關,從獨石口突破長城,直撲宣府、大同。如今宣府外城已被攻破,大同被圍,兩地守將接連上書求援,崇禎陛下下旨,令登萊即刻出兵勤王。”

鄭海接過急報,快速瀏覽。急報中寫道,後金大軍此次來勢洶洶,不僅有騎兵,還攜帶了攻城用的紅衣大炮,宣府守將曹文詔率部死戰,卻因兵力不足、糧草短缺,已接連丟失三座衛所;大同總兵薑鑲被困城中,糧道被斷,若十日之內無援兵抵達,大同恐難堅守。

“皇太極這是想重演崇禎二年的舊事!”李虎看得咬牙切齒,拳頭重重砸在案上,“當年他繞長城入塞,劫掠京畿,如今又攻宣府、大同,分明是想打通南下的通道,威脅朝廷腹地!”

王巢走到輿圖前,手指落在宣府與大同之間的官道上:“宣府、大同是北疆門戶,一旦失守,後金大軍便可長驅直入,進逼北京。朝廷雖有援軍前往,但若登萊不出兵,僅憑現有兵力,恐怕難以抵擋後金的攻勢。隻是……”

他話鋒一頓,目光掃過廳內眾人——除了鄭海、李虎,沈文、趙老栓等文官也已到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著他拿主意。

“隻是登萊的兵力需分守兩處。”王巢緩緩開口,語氣帶著幾分審慎,“水師十萬,需守護渤海、黃海、南洋的貿易航線,若抽調過多,恐遭荷蘭、西班牙或倭寇趁機襲擾,斷了海貿命脈;陸軍五萬,雖已訓練成型,但多駐守登萊周邊州縣,若儘數調走,登萊本土防禦空虛。你們說說,此次勤王,該出兵多少?”

話音剛落,李虎便率先開口:“大人!末將願率三萬陸軍前往!大同、宣府乃北疆重鎮,絕不能落入後金之手!三萬兵力,配上改良火銃和火炮,足以支援大同守軍,與後金一戰!”他麾下的陸軍將士多是山東本地人,對後金的侵擾早有憤慨,此刻聽聞要勤王,個個眼中都透著戰意。

鄭海卻皺起眉頭,提出不同意見:“李將軍,三萬兵力太多了。登萊陸軍總計才五萬,抽調三萬,剩餘兩萬難以守住周邊州縣。且從登萊到大同,路途千裡,需穿越山東、直隸,糧草運輸也是難題——若糧草供應不上,援軍到了大同也是強弩之末。依我看,抽調一萬五千陸軍即可,再從水師抽調五千水兵,組成兩萬援軍,由李將軍率領前往,既能支援前線,也能保留登萊的防禦力量。”

“一萬五千太少了!”李虎立刻反駁,“後金大軍五萬,大同守軍不過兩萬,一萬五千援軍加上守軍,也才三萬五千人,兵力仍處劣勢。若不能形成兵力優勢,如何能擊退後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兵力並非越多越好。”鄭海堅持己見,“水師抽調五千人,已是極限——渤海艦隊需駐守芝罘灣,黃海艦隊要守護膠州灣,南洋分艦隊遠在舟山,若再抽兵,海防必定空虛。去年荷蘭在巴達維亞增派戰船,西班牙也在馬尼拉擴充軍備,他們若得知登萊兵力空虛,難保不會趁機生事。”

兩人各執一詞,廳內頓時陷入沉默。沈文站在一旁,看著輿圖,猶豫著開口:“大人,糧草方麵也需考慮。若出兵三萬,每日需消耗糧草五千石,從登萊運至大同,需動用三百輛馬車,至少二十日才能抵達。且直隸境內部分州縣遭災,糧草籌措困難,恐怕難以支撐三萬大軍的補給。若出兵兩萬,糧草壓力可減輕三成,也能更快抵達大同。”

趙老栓也補充道:“大人,戰船和火炮的維護也需人手。水師若抽調五千人,船塢需額外派工匠隨隊,確保火器在途中不出故障。但登萊的工匠本就緊張,既要維護現有戰船,又要趕製新的火炮,若再抽調過多,船塢的進度恐會延誤。”

王巢靜靜聽著眾人的意見,手指在輿圖上輕輕敲擊。他知道,李虎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兵力不足,援軍可能無法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但鄭海和沈文的顧慮也同樣重要,登萊是他的根基,海貿是擴軍的底氣,若因勤王而丟了根基,即便擊退後金,也得不償失。

“李虎,你說三萬兵力能與後金一戰,可有具體的作戰計劃?”王巢看向李虎,語氣平靜。

李虎立刻上前,指著輿圖上的大同外圍:“末將計劃,援軍抵達大同後,先攻占城外的西坪堡——那裡是後金的糧草囤積地,若能拿下,便可斷後金的糧道。隨後與大同守軍內外夾擊,後金大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必不能久戰,屆時定能將其擊退。”

“想法可行,但需足夠的兵力支撐。”王巢點點頭,又看向鄭海,“若水師抽調五千人,海防是否真的無虞?”

鄭海躬身道:“大人放心,水師雖抽調五千人,但渤海、黃海艦隊仍有七萬兵力,戰船一百三十艘,足以應對日常巡邏和突發情況。且屬下已下令,各港口了望塔加強警戒,一旦發現不明船隻,立刻傳遞信號,附近戰船可在一個時辰內集結支援。”

王巢沉吟片刻,目光又落在沈文身上:“糧草方麵,若出兵兩萬,二十日的路程,能否確保補給及時?”

沈文連忙應道:“大人,屬下可從登萊府庫調撥糧草一萬石,再從膠州灣的貿易貨棧中臨時征用五千石大米,足夠兩萬大軍一個月的消耗。同時,屬下會派人提前與直隸的州縣溝通,讓他們沿途準備糧草,確保援軍抵達大同後,糧草供應不中斷。”

廳內眾人的意見漸漸清晰,王巢卻並未立刻拍板。他走到窗邊,望著府衙外的街道——此刻街道上還不知朝廷急報的消息,百姓們依舊往來穿梭,商販的吆喝聲隱約傳來。他心中清楚,此次勤王,不僅關乎宣府、大同的安危,更關乎登萊在朝廷中的地位——若能擊退後金,登萊的聲望將大大提升,未來獲得的資源和支持也會更多;但若戰敗,或登萊本土出現變故,後果不堪設想。

“再議。”王巢轉過身,目光掃過眾人,“今日先到這裡,你們各自回去,再仔細斟酌——李虎,你細化一下出兵兩萬與三萬的不同作戰方案;鄭海,你核算水師抽調五千人後的海防部署,確保萬無一失;沈文,你統計登萊現有糧草、物資的儲備,列出詳細清單。明日此時,我們再議,確定最終的出兵人數。”

“屬下遵命!”眾人齊聲應諾,紛紛轉身離去。議事廳內隻剩下王巢一人,他重新拿起那份急報,目光落在“大同告急,十日之內需援兵”的字樣上。窗外的陽光漸漸西斜,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空氣中的涼意似乎更濃了——一場關乎北疆安危、也關乎登萊未來的決策,還在等待最終的答案。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心機女配靠演技上位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開飯店致富 可可西裡1997 清果泡泡的新書忙人人生 琉璃碎金 異能者生存日記 D之意誌,賽亞歸來,頂上救贖 快穿:我不想做夢了! 彆吵,校霸在學貓叫 六號樓沒有浪漫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