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萊軍工坊的“新機車間”裡,年味尚未完全消散,空氣中卻已彌漫著比年味更濃烈的緊張與期待。鑄鐵打造的蒸汽機床穩穩立在車間中央,黝黑的底座如磐石般沉實,銀色的氣缸泛著冷光,蒸汽管道像銀蛇般蜿蜒連接著外置鍋爐,主軸上早已裝好新磨的刀具,刀刃在煤油燈的映照下閃著鋒利的光。
老劉穿著一身漿洗得發白的棉布工裝,手裡攥著一塊油布,反複擦拭著機床的傳動齒輪——這是他和五十名工匠熬了三個多月的心血,從氣缸密封墊的熬煮,到傳動齒輪的研磨,每一個部件都浸透著他們的汗水。此刻,他的手微微發顫,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激動:“老陳,再檢查下蒸汽管道的接口,千萬彆漏了!”
負責傳動係統的陳鐵匠,正趴在機床下方,用手電筒軍工坊按係統圖紙仿製的簡易電石燈)照著管道接口,嘴裡叼著扳手,含糊地回道:“放心,昨晚就用皂液試過了,一點氣泡都沒有!”
年輕工匠小周則圍著鍋爐轉來轉去,手裡拿著壓力表,不時記錄著數值:“劉總管,鍋爐壓力已經穩定在五斤平方寸,隨時能送蒸汽!”
車間門口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王巢帶著沈文、李虎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幾名軍工坊的技術骨乾。他剛進門,目光就被中央的蒸汽機床吸引——這台機器比圖紙上更顯氣勢,鋼鐵的質感與精密的結構,宛如一頭蓄勢待發的鋼鐵巨獸,隨時準備釋放改變時代的力量。
“老劉,都準備好了?”王巢走到機床旁,手指輕輕拂過冰涼的氣缸壁,觸感堅實而光滑。
老劉連忙直起身,臉上堆著笑,卻難掩緊張:“將軍,都準備好了!鍋爐、管道、刀具都檢查過三遍,就等您下令試機了!”
王巢點頭,目光掃過車間裡的工匠們——他們有的攥著工具,有的盯著機床,眼神裡滿是期待。“今天試機,咱們不搞虛的,直接加工燧發槍槍管毛坯。”他指著牆角堆放的一堆熟鐵坯,“之前手工加工一根槍管,得先鍛打成型,再用鑽杆手工鑽孔,一天最多做2根,還常因為誤差大報廢;今天咱們看看,這蒸汽機床能不能打破這個紀錄。”
話音剛落,工匠們頓時議論起來——有人覺得機床再快也快不過熟練工匠,有人則盼著機床能真的省力。小周湊到陳鐵匠身邊,小聲問:“陳師傅,您說這機床一天能做幾根?”
陳鐵匠摸了摸下巴,看著機床的主軸:“不好說,但這主軸轉得穩,刀具也鋒利,說不定能做個四五根?”
王巢抬手示意大家安靜,對小周說:“開鍋爐,送蒸汽!”
小周應聲跑向鍋爐,轉動閥門的瞬間,鍋爐發出“轟隆”的低鳴,煤炭在爐膛裡劇烈燃燒,產生的蒸汽順著管道緩緩湧入氣缸。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緊盯著機床——先是氣缸活塞開始緩慢往複運動,帶動傳動齒輪“咕嚕咕嚕”轉動,接著主軸隨之旋轉,刀具也跟著轉了起來,轉速從慢到快,最終穩定在每分鐘三十轉左右,沒有絲毫卡頓。
“成了!主軸轉起來了!”小周興奮地大喊,工匠們也紛紛鼓掌,車間裡的緊張氣氛瞬間消散。
老劉快步走到機床操作台旁,按下控製杆,主軸帶著刀具緩緩下降。陳鐵匠則指揮兩名工匠,將一根長約三尺的熟鐵坯固定在機床的卡盤上——鐵坯表麵還帶著鍛打的痕跡,粗糙不平,正是之前手工加工前的樣子。
“對準中心點,開始切削!”老劉一聲令下,小周輕輕推動進給杆,刀具緩緩接觸鐵坯,瞬間迸出細小的火花,鐵屑如絲帶般卷曲著落在地上,散發出淡淡的鐵腥味。
所有人都圍了過來,目不轉睛地看著——刀具在蒸汽的驅動下,精準地沿著鐵坯中心切削,每一圈轉動都削去均勻的鐵屑,原本粗糙的鐵坯,漸漸顯露出圓柱形的輪廓。王巢湊到近前,用卡尺測量著切削後的直徑,誤差始終控製在0.2毫米以內,而手工加工的誤差至少有1毫米。
“精度夠了!”王巢放下卡尺,聲音裡帶著一絲激動,“繼續,鑽槍管內孔!”
老劉調整機床參數,換上專用的鑽孔刀具。這次,刀具從槍管一端鑽入,在主軸的帶動下穩步推進,內孔的光潔度遠超手工鑽孔——手工鑽的內孔常有毛刺,還需用細砂反複打磨,而機床鑽的內孔,直接就能達到裝配標準。
半個時辰後,第一根燧發槍槍管加工完成。小周捧著槍管,快步走到王巢麵前:“將軍,您看!”
王巢接過槍管,入手沉甸甸的,表麵光滑如鏡,內孔筆直均勻,用通條試探,毫無阻滯感。他轉頭對身後的軍械官說:“拿去裝配,試試能不能用。”
軍械官捧著槍管,快步奔向隔壁的槍械作坊。不到一刻鐘,他就跑了回來,臉上滿是驚喜:“將軍!能用!裝配上槍機後,試射時彈丸彈道特彆穩,比手工做的槍管精準多了!”
車間裡頓時爆發出歡呼聲,老劉激動得抹了把眼淚,陳鐵匠則拍著機床的底座,哈哈大笑:“這玩意兒,比咱們十個老工匠都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巢抬手示意大家安靜,語氣堅定:“首台蒸汽機床試機成功,這隻是山東軍工升級的開始!老劉,從今天起,立刻啟動蒸汽機床量產計劃——我給你們半年時間,生產50台蒸汽機床,其中30台用於加工燧發槍槍管和火炮炮管,10台用於製造槍械零件,10台用於修複舊軍械。”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軍工坊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下個月內,先培訓100名工匠操作蒸汽機床,每人至少熟練掌握2種加工工藝;第二步,兩個月內,用首台機床加工出1000根槍管,替換新軍的舊槍管;第三步,半年內,讓所有軍工坊的核心工序都用上蒸汽機床,全麵替換手工工具!”
沈文在一旁算了筆賬,忍不住說道:“將軍,按首台機床的效率,一天能加工6根槍管,是手工的3倍;精度提升5倍,報廢率從之前的20降到了不到3。要是50台機床全部投產,每月能加工近萬根槍管,足夠裝備三個新軍營了!”
“不僅是槍管,火炮炮管也一樣。”李虎接過話頭,眼中滿是期待,“之前手工鍛造一門12磅火炮的炮管,得花一個月,還常因為壁厚不均炸膛;有了蒸汽機床,說不定十天就能造一門,還能保證精度——以後咱們山東的火炮,就能源源不斷地造出來了!”
王巢點頭,目光再次落在蒸汽機床上——機床仍在運轉,第二根槍管的加工已經開始,工匠們各司其職,有的調整參數,有的清理鐵屑,有的記錄數據,整個車間秩序井然。他突然想起之前係統提示的“工業升級”技術庫,或許可以用這次的成果兌換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