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德州城外的官道上,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北伐大軍的隊伍如一條長龍,綿延數十裡,灰色的軍服在陽光下連成一片,像是鋪在大地上的灰色綢緞。午時剛過,李虎率領的中軍抵達德州南門,早已在此等候的德州守將趙承宗立刻率領屬官出城迎接,看著眼前旌旗如林的大軍,他眼中滿是敬畏。
“末將趙承宗,參見大將軍!”趙承宗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李虎翻身下馬,扶起他,目光掃過德州城的城樓——這座城池經過王巢兩年的修繕,城牆高五丈,寬三丈,牆體用三合土夯實,外麵包著青磚,城樓上架設著十門後膛炮,儼然一座堅固的堡壘。“趙將軍免禮,”李虎的聲音沉穩,“監國早有吩咐,德州為北伐大軍的中轉站,需在此整軍三日,勞煩將軍安排營地與糧草。”
“大將軍放心!”趙承宗躬身應道,“末將已在城西的開闊地搭建好了二十萬大軍的營地,每座營帳可容十人,營帳內鋪設乾草與棉墊;城外的糧倉已備好糧食五十萬石,飲水由德州的水井供應,每營配備十口大水缸,確保將士們飲水充足。另外,末將還從城內調集了百名鐵匠與民夫,負責為大軍修繕武器、修補盔甲。”
李虎點了點頭,對趙承宗的安排頗為滿意。他隨即下令,大軍分批次入城——前軍先行入駐城西營地,中軍與後軍隨後跟進,嚴禁士兵擅自進入德州城,以免驚擾百姓。命令傳下後,將士們井然有序地朝著營地前進,腳步聲整齊劃一,沒有絲毫混亂,看得趙承宗暗暗讚歎:“不愧是監國訓練的軍隊,紀律如此嚴明!”
接下來的三日,德州城外的營地成了一片忙碌的景象。李虎按照王巢的部署,開始對二十萬北伐大軍進行整編。他身著玄色棉甲,腰間懸著尚方寶劍,每日清晨便騎馬巡查各營,親自監督整軍事宜。
第一日,李虎將大軍正式分為前、中、後三軍。他在中軍大帳內召集將領們議事,帳中央懸掛著一張《北伐大軍編製圖》,上麵用紅筆標注著各軍的兵力與裝備。“諸位,”李虎的目光掃過帳內的將領,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監國命我等北伐複京,首當其衝便是攻克滄州——此地為北京東南的門戶,若不拿下,大軍難以北上天津。今日整軍,便是為了讓我軍更具戰鬥力,一舉破敵!”
他手指落在地圖上的“前軍”二字:“前軍五萬,由副將張勇率領。張勇聽令!”帳下一員身材魁梧的將領應聲站起,他曾跟隨李虎在黃河防線抗擊過大順軍,作戰勇猛,尤其擅長攻堅。“末將在!”
“前軍為大軍先鋒,需率先突破滄州外圍防線,”李虎的語氣加重,“我給你配備一百門‘威遠型’後膛炮,五十輛蒸汽火炮車,兩萬支燧發槍,每支槍配五十發子彈。另外,調撥五千名工兵,負責搭建浮橋、挖掘戰壕,為大軍開辟道路。你需在明日午時前完成前軍整編,確保將士們熟悉武器操作,隨時可以出戰!”
張勇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末將遵命!定不負大將軍所托,三日之內,必為大軍掃清滄州外圍!”
隨後,李虎指向“中軍”:“中軍十萬,由本將親自率領,為大軍主力。中軍配備兩百門後膛炮,一百輛蒸汽火炮車,五萬支燧發槍,另有三萬騎兵——這三萬騎兵由龍驤軍的舊部組成,皆為身經百戰的精銳,負責側翼包抄與追擊敵軍。中軍的任務,是在了你突破外圍後,立刻對滄州城發起總攻,務必在五日內拿下城池!”
“後軍五萬,由參軍周毅率領,”李虎的目光轉向帳下一位麵容儒雅的將領,“周參軍,你雖不擅長衝鋒陷陣,但心思縝密,擅長後勤調度。後軍的職責,一是護送糧草與彈藥,從德州到滄州的官道上,每十裡設立一個糧站,由後軍士兵駐守;二是負責傷員救治,每座糧站配備五十名軍醫與兩百名民夫,搭建臨時醫館,收治傷員;三是殿後警戒,防止大順軍偷襲大軍後方。”
周毅躬身領命:“大將軍放心,末將定當確保糧草無憂,傷員得到妥善救治!”
整編命令傳下後,各軍立刻行動起來。前軍營地內,張勇正親自指導士兵們操作蒸汽火炮車——這五十輛火炮車由山東軍工坊最新打造,車身由鋼鐵製成,車輪是實心橡膠輪,比之前的木質車輪更耐磨,每輛車上裝載一門“破城型”後膛炮,射程兩裡,可發射實心彈與開花彈。“都看好了!”張勇站在一輛火炮車前,手中拿著一根鐵棍,“裝填彈藥時,先將火藥倒入炮膛,再裝入炮彈,用鐵棍夯實,最後點燃引信——記住,引信長度要根據距離調整,太遠會炸不到敵人,太近會傷到自己!”
士兵們圍在一旁,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記下。一名年輕的士兵嘗試著操作,卻因緊張手抖,將火藥灑在了地上。張勇沒有斥責,隻是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莫慌,多練幾次就熟了。這蒸汽火炮車是咱們的利器,能不能快速突破滄州的防線,就看你們的了!”年輕士兵紅著臉點頭,撿起地上的火藥,重新開始練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軍營地內,李虎正在檢查騎兵的裝備。三萬騎兵身著輕便的玄色皮甲,手持馬刀與燧發槍,胯下的戰馬是從蒙古購買的良駒,高大健壯。李虎走到一名騎兵身邊,伸手摸了摸馬刀的刀刃——刀刃鋒利,泛著冷光,是登州軍工坊用精鋼打造的。“你的馬刀保養得不錯,”李虎讚許地點頭,“記住,騎兵衝鋒時,要保持陣型,聽從指揮,不可擅自行動。滄州城外多是平原,正是咱們騎兵發揮的地方,一旦大順軍出城突圍,你們要立刻包抄,絕不能讓他們跑了!”
騎兵們齊聲應諾,聲音響亮,震得營地周圍的樹枝微微晃動。
後軍營地內,周毅正與糧官們清點糧草。德州的糧倉內,五十萬石糧食堆積如山,糧官們拿著賬本,逐一核對數量。“每袋糧食一百斤,標記清楚,”周毅叮囑道,“前軍每日消耗糧食五千石,中軍一萬石,後軍五千石,務必提前裝車,確保大軍出發時,糧草能隨隊運輸。另外,藥品與繃帶要分箱裝好,每座臨時醫館配備足夠的藥材,不能讓傷員等著救治!”糧官們連連點頭,手中的毛筆在賬本上飛快地記錄著。
整軍的第二日,李虎接到了潛入滄州的間諜傳回的情報。他立刻召集張勇、周毅等將領,在中軍大帳內分析敵情。“滄州守將馬世耀,是李自成的部將,原是陝西的綠林好漢,跟隨李自成多年,驍勇善戰,但性格暴躁,缺乏謀略,”李虎指著桌上的滄州防務圖,“他手下有三萬大軍,其中一萬是騎兵,兩萬是步兵。騎兵多為李自成的舊部,戰鬥力尚可;步兵則多是河北的流民,未經訓練,武器簡陋,大多手持木棍與鳥銃。”
他手指落在滄州城的城牆位置:“馬世耀在滄州城外挖掘了兩道護城河,河寬三丈,深兩丈,灌滿了水;城牆高四丈,寬兩丈,城樓上架設著二十門紅衣大炮——不過據間諜回報,這些大炮多是繳獲的明軍舊械,槍管鏽蝕,彈藥不足,且炮手都是臨時招募的,不懂操作技巧,十炮難中一炮。另外,馬世耀在滄州城的東、南、西、北四門各部署了五千士兵,城門內設置了拒馬與撞車,準備抵禦我軍進攻。”
張勇皺了皺眉,語氣帶著一絲不屑:“區區三萬流民軍,加上幾門破炮,也想擋住我北伐大軍?末將率領前軍,三日之內必能突破外圍防線!”李虎卻搖了搖頭,神色嚴肅:“不可輕敵。馬世耀雖謀略不足,但他的一萬騎兵是大順軍的舊部,戰鬥力不弱,且滄州城的護城河與城牆雖不堅固,卻也能拖延我軍的進攻速度。咱們的目標是快速攻克滄州,不能在此地消耗過多兵力與時間,否則李過的十萬大軍趕到天津,對我軍將極為不利。”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的計劃是,前軍先對滄州的西門發起進攻——西門外的護城河較淺,且城牆有一處缺口,是馬世耀防務的薄弱點。張勇,你率領前軍,用蒸汽火炮車轟擊城牆缺口,同時讓工兵搭建浮橋,突破護城河;中軍的騎兵在西門外待命,一旦前軍突破城牆,立刻衝入城內,控製城門,接應中軍主力入城;後軍則在德州與滄州之間的官道上設立糧站,確保糧草供應,同時派出斥候,密切關注天津方向的動向,防止李過的大軍偷襲。”
“末將明白!”張勇躬身應道,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他早就想與大順軍正麵交鋒,為北伐大軍開個好頭。
整軍的第三日,德州城外的營地內響起了震天動地的鼓聲。李虎身著金色鎧甲,站在高台上,望著台下整齊列隊的二十萬大軍,聲音透過鐵皮喇叭傳遍整個營地:“將士們!三日整軍,你們已做好了準備!滄州是北京的門戶,拿下滄州,我們就能直逼天津,進而收複北京!今日,我等兵鋒直指滄州,殺儘賊寇,為先帝報仇,為大明雪恥!”
“殺儘賊寇!為先帝報仇!”
“殺儘賊寇!為先帝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