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
四九城醫學院的陳教授,組織了第一批手術隊,北上支援後方醫院。
當天下午,顧三河向李主任提交了一份離職申請。
“你要去前線?”李主任盯著顧三河問道。
“嗯,我主攻的是創傷外科,到戰場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顧三河回答的斬釘截鐵。
李主任歎了口氣:
“話是沒錯,可你想為國出力,完全可以參加陳教授的手術隊,為什麼非要參軍呢?參軍是要上戰場的,軍醫也有陣亡的風險。”
顧三河知道李主任的好意,但他意誌堅決,直言:
“手術隊在大後方,可我想去野戰醫院,雖然有些大言不慚,但我想說的是,前線的解放軍戰士,要比醫院更需要我。”
李主任默然,他覺得很丟臉,不是因為顧三河說服了他,而是敬佩顧三河義無反顧的少年勇氣。
“去吧~做你想做的事,醫院的大門會永遠為你敞開,期待你凱旋。”
辭彆李主任,顧三河收拾好個人物品返回月牙胡同小院。
看著自家院子,他心情複雜。
家人團聚四年,這四年他不是在上學就是在工作,真正陪伴家人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可父母從來沒有半句埋怨。
他從空間摸出兩瓶蓮花白,又拎出一條魚,一隻雞,10斤牛羊肉,然後推開院門。
“大哥,是大哥回來了!”顧小妮第一個發現他,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撲進他的懷裡。
“大哥×2,你回來了~”四海和五湖兩兄弟快步走到他麵前,異口同聲道。
顧三河揚了揚手中的食材,“四海,五湖,小妮,看大哥買了什麼好吃的回來?”
“是大魚~”顧小妮最感興趣的是那條海魚。
“好多肉啊~”五湖最愛吃肉,盯著鮮紅的牛羊肉直流口水。
“晚上讓娘給我們做大餐好不好?”
三個猴孩子異口同聲:“好~”
“四海劈柴,五湖燒水,小妮去幫大哥拿個盆過來~”顧三河發號施令。
“收到~”
聽到晚上有肉吃,弟弟妹妹們熱情高漲,在母親李子雯下班回家前,就將所有食材預處理好。
當李子雯和顧庭柏下班回家,看到這麼多食材,兩口子驚訝不已。
“不過啦?現在離過年還早呢,再說就是過年也不能這麼吃啊~”李子雯看著處理好的食材心疼不已。
如果交給她,至少能吃半年。
顧三河急忙上前解釋,“娘,今天就讓大家放開吃吧~”
都說親娘最了解自己,李子雯聽到顧三河這麼說,也猜到兒子應該有事和他們商量,就沒有再說什麼。
晚飯,顧三河給老爹老娘倒酒,給自己也倒了一杯,然後舉起酒杯:
“爹,娘,你們辛苦了!”
顧庭柏和李子雯對視一眼,舉起酒杯一飲而儘。
三個孩子都在場,顧庭柏也沒有多說什麼。
晚飯後,李子雯打發幾個孩子們去胡同裡玩,然後和顧庭柏一起來到顧三河的房間。
“兒子,你這次回來,是有什麼話想和我們說吧?”顧庭柏率先開口。
“爹,娘,我要參軍去前線了~”
“什麼時候決定的?”李子雯聲音顫抖,眼眶裡的淚水開始打轉。
“就這幾天,我師父也去了,所以我也想去,我學的是創傷外科,在戰場上能起大作用。”顧三河搬出說服李主任那套言論。
李子雯卻邊哭邊說:
“兒子,你從小就不在爹娘身邊,好不容易才團聚,現在又要分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