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太子逼宮一事,中秋宴自然無法照常舉行。
各個大臣皆是顫顫巍巍,生怕因為宮廷秘事而受牽連。
皇帝先是下令將太子收押宗人府、皇後禁足鳳儀宮,並太子一係參與逼宮之人打入大理寺。
然後便獨自返回了乾元殿。
林琪看其神情,帶著些落寞悲傷。
說到底,這是沈從衍期盼中誕下的嫡長子,自小被他寄予期望。
隻是後來,沈從衍年紀大了,便忍不住猜疑打壓正值壯年的繼承人,再加上,一旁還有個十分優秀的小兒子,更襯得太子愚鈍不堪、德不配位。
但結局已定,如今太子逼宮已成定局,林琪也沒有多說什麼,任由沈從衍獨自回了宮。
她想,他需要單獨的空間時間,來獨自想想。
果然,第二天的皇帝,又恢複了強硬做派,仿佛昨日的虛弱傷心是錯覺。
太子逼宮是大事,不是一天能夠處理的。
所以皇帝下令,命魯王主理此事,刑部尚書協助。
魯王是當今皇帝的叔叔,輩分高,且向來是主皇派,同時其還擔任宗人府宗正之位,在處理皇帝交代的事上向來鐵麵無私,而刑部尚書同樣是皇帝心腹之一。
如此看來,皇帝是打算對太子一事嚴肅處理了。
後宮眾人以及皇子們還在高興太子倒下,自己有了希望。
卻不想他們的劫難比太子更早到了。
由於靖王帶回來了充足的證據,二皇子與六皇子一派各有貶斥。
二皇子與六皇子本人還好,隻是各被罰了三月禁足與百遍《孝經》。
但其牽連的勢力卻很是多。
後宮中,薛貴妃與賢妃被皇帝以“教養不利”為由,貶為了貴嬪。
最受傷的還是薛大將軍一派與二皇子妃母族,其領頭人被貶斥罷官,邊關直接參與之人被處死,可謂元氣大傷。
但與行刺皇室的名頭相比,懲罰輕的多。
最主要的是,他們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袖手旁觀、推波助瀾。
所以皇帝對此也是小懲大誡。
最主要的懲罰還是要落到太子一脈身上,但如今太子謀反逼宮,也是虱子多了不怕咬。
後宮,各有各的悲喜。
皇後被禁足,薛貴妃與賢妃被貶,如今高位便隻剩林琪、德妃、端惠妃三人。
林琪沒有弄權的喜好,便和沈從衍商量了下,宮權還是由林琪處理,同時提了德妃與惠妃上來,賜了兩人協理後宮之權。
可能是看這次長成皇子中,隻有德妃一派安分守己,皇帝下令,讓德妃享了貴妃份例。
同時,沈從衍將鳳印給了林琪,下令“宮中事皆由明貴妃處置。”
他向來是不喜歡處理後宮諸事的。
太子逼宮案雖然事大,但卻很是簡單。
太子被哄著上陣,根本沒有準備退路。
證據鏈更是異常充足,所有證據都指著是太子主導,其下勢力“不敢反抗,且受太子脅迫,故跟隨”。
承恩公府與左將軍府更是將自己在其中起的作用撇的一清二楚。
“真是一個蠢貨!”
皇帝看著手中的口供,沒忍住將其丟了出去。
前來彙報的刑部尚書見此,頭更是低下去,生怕牽連到自己。
魯王搖了搖頭,這時候該他說話了。
“陛下,一切證據皆已收集,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
皇帝如今帶著怒,但不想發泄到自己皇叔身上,便歎了口氣,才說道。
“茲事體大,容朕仔細想想,明日皇叔再進宮來吧。”
皇帝說罷,魯王與刑部尚書這才告了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