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頌和韓相抱回了一窩小雞。
毛茸茸的五六隻小黃球,裝在墊了乾草的竹筐裡,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回來的路上,兩人順便去看王秀英和韓大山。
“一塊把家裡那幾棵育好的南瓜苗拿回來,種院牆根下。”韓相說道。
“嗯。”
院門敞開著,卻沒見王秀英忙碌的身影。隻有韓大山坐在院子的矮凳上,埋頭編著竹筐。他的腿腳不方便,但一雙手依舊靈巧,竹篾在他手指間翻飛。
聽見腳步聲,韓大山抬起頭,看見兒子兒媳,招呼他們坐下。
“大娃的工作,”他看向林頌,感激道,“兒媳,彆的虛話我也不多說以後,大娃要是有哪裡做得不對,惹你生氣,你告訴我,我拿棍子抽他,這個家,隻要我還能動彈一天,就絕對不給你添半點麻煩。你就安心跟他過啊。”
“您放心。”
韓相又說了夜校的事,韓大山更是感激到無以複加。
韓相問道:“爸,媽呢,怎麼沒見她人?”
“你媽她啊。”一提起王秀英,韓大山拔高了聲音,“去公社了,你媽現在開拖拉機,開得比那些小子還穩當。”
正說著,鄰居一個嬸子過來借籮筐。
韓大山聲音洪亮地對著人家又說了一遍:“他嬸子,找秀英啊?她不在,去公社開車了,學習呢,師傅誇她學得快。”那架勢,恨不得拿個喇叭滿村廣播。
韓大山沒誇張,王秀英確實是學的最快的一個。
她往往聽一遍要領,上手試一兩回,就能掌握個八九不離十。
結業考核那天,王秀英是所有學員裡操作最穩、差錯最少的一個。
鄰居嬸子笑著附和了幾句,拿了籮筐走了。
韓大山意猶未儘,繼續跟兒子兒媳說:“你們是不知道,你媽她啊,打小就聰明,可惜那時候家沒條件……隔壁村張老先生辦私塾那會兒,她偷偷趴在窗戶根底下聽,聽一遍就能記住,我那時也被送去念了幾天,笨得呦,先生教的字認不全幾個,你媽她聽牆角學的,比我還強。”
韓相去自留地裡把育好的幾棵南瓜苗小心地起出來,用濕布包好根。
臨走時,韓大山叮囑道:“路上慢點,南瓜苗好活,栽下澆透水就行。你媽回來我跟她說你們來了,她指定高興。”
到了家。
韓相打開筐蓋,將那些毛茸茸的小東西捧出來,放進雞窩裡。
五隻小雞都被安然轉移進了新家。
它們起初驚慌地擠在角落,嘰嘰喳叫個不停。過了一會兒,開始試探著邁出小爪子,在乾草上走了幾步,低頭啄了啄。
韓相去兌了溫水,又拿來一小把事先泡好的米粒,撒在食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