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信關於優先開設直營店的建議,與蘇寧心中的構想不謀而合。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窗口,不僅能快速提升品牌形象,更能直接觸摸市場脈搏,其戰略意義遠超一個初期的加工中心。目標鎖定後,兩人立刻行動起來,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選址和籌備中。
特區那條新興的商業步行街,名為“華風街”,定位清晰,旨在打造彙聚南北特色、麵向遊客與本地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商業地標。街道還在進行最後的裝修收尾,但招商工作已經火熱展開。競爭之激烈,遠超他們之前接觸的任何渠道。
鋪位租金高昂,入駐審核嚴格,需要提交詳儘的品牌介紹、經營計劃和資質證明。這對於一個根基仍在北方村莊的合作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我們必須拿下這裡!”蘇寧看著“華風街”規劃圖上那充滿設計感的店鋪效果圖,眼神無比堅定。這裡的環境、客流定位,與“槐花牌”想要塑造的形象完美契合。
接下來的日子,成了兩人在特區最為忙碌的一段時光。陸信負責與招商部門接洽,展示合作社的資質、訂單記錄和穩定的供貨能力,以其沉穩可靠的形象爭取信任。蘇寧則傾注全力,熬夜完善品牌手冊,精心設計店鋪裝修方案利用係統知識庫和積分兌換的【基礎空間設計】原理),甚至製作了一個精美的店鋪運營展望ppt——在這個電腦還是稀罕物的年代,她用手繪和文字詳儘描述了“槐花牌”直營店的產品陳列、客戶體驗、文化活動和預期效益。
她的方案遠超常規,不僅賣產品,更強調“空間體驗”和“文化傳播”,提出定期舉辦草編diy體驗課、民間工藝小展覽等創意,讓招商負責人眼前一亮。
同時,蘇寧也動用了手中寶貴的積分。她沒有選擇直接影響決策,而是花費了150點積分,兌換了【區域性商業信息洞察短期)】,獲取了“華風街”招商決策的一些潛在偏好如重視品牌獨特性、文化內涵和長期運營潛力)以及主要競爭對手的劣勢如同質化嚴重、缺乏故事性)。這讓她和陸信的遊說更加有的放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憑借著超前的理念、用心的準備、實實在在的訂單背書以及一點點運氣的青睞某個原定的知名品牌因故退出),他們成功擊敗了數個競爭對手,拿到了“華風街”一個位置不算最好,但麵積和格局都相當合適的鋪位!
簽約的那一刻,蘇寧和陸信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對方掌心因激動而滲出的汗意。
店鋪取名“竹韻軒”,既點明了產品與自然植物的關聯,“軒”字又帶有一份雅致和空間感,符合品牌定位。接下來的裝修、備貨、人員招聘他們在特區本地招聘了兩名形象好、溝通能力強的年輕姑娘進行培訓),兩人事必躬親。蘇寧將係統中學到的零售運營知識傾囊相授,陸信則負責協調物資和解決各種突發問題。
一個月後,“竹韻軒”在“華風街”正式開業。
沒有鑼鼓喧天,門口擺放著由藤條和鮮花編織的藝術裝置,店內燈光柔和,原木色的貨架上,“槐花牌”的各係列產品錯落有致地陳列著,牆上掛著放大版的藤園和匠人編織的照片,背景音樂是舒緩的民樂。獨特的裝修風格和充滿故事感的陳列,使得“竹韻軒”在整條街上顯得格外出挑,開業當天便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目光和顧客。
親自坐鎮店內的蘇寧,穿著自己設計的、帶有“槐花牌”元素改良旗袍,從容地向顧客介紹產品背後的故事和工藝。陸信則在一旁默默觀察客流,及時補貨,處理瑣事。看著顧客們對產品愛不釋手、對品牌故事嘖嘖稱奇的樣子,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叮!長期戰略規劃任務【產業鏈布局】下遊拓展部分取得重大進展!“竹韻軒”直營店成功開業並初步運營。【初級零售運營】知識庫已解鎖並融合!獎勵積分400點!當前總積分:890點!原有640點+任務獎勵400點信息洞察消耗150點)】
積分大漲!更重要的是,他們真正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堡壘!
“竹韻軒”的成功開業,像一塊投入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遠超預期。不僅直接帶來了可觀的零售收入,更極大地提升了“槐花牌”的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利通公司的林經理親自到店參觀後,對合作更加重視,主動提出了共同開發海外特定客戶群體的意向。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商場和禮品公司,也紛紛拋來橄欖枝。
事業的順利推進,也讓蘇寧和陸信之間的感情在共同奮鬥中愈發深厚。夜晚打烊後,兩人會一起清算當日營收,討論顧客反饋,規劃下一步動作。陸信會細心地幫蘇寧揉一揉因長時間站立而酸痛的小腿,蘇寧則會為他泡上一杯清茶,聊聊村裡的來信和未來的設想。那種相濡以沫、彼此支撐的感覺,在異鄉的燈火下,顯得格外珍貴和溫暖。
然而,事業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竹韻軒”的運營牽扯了大量精力,來自各渠道的訂單也在增加,對槐花村後方的生產能力和物流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自有加工中心的緊迫性再次凸顯。
一天,陸信拿著初步篩選出的幾個潛在加工中心選址資料,對蘇寧說:“上遊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特區這邊穩定了,我們得有人去實地考察這些地方。”
蘇寧看著地圖上標注的地點,又看了看窗外“竹韻軒”明亮的燈火,知道新的征程即將開始。直營店是品牌之錨,而加工中心則是供應鏈之基。兩條腿走路,才能行穩致遠。
“好,”她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堅定,“等‘竹韻軒’再穩定一些,我們分頭行動。你去考察加工中心選址,我留守這裡,同時……也是時候,讓槐花村的根基,更深一些了。”
她心中已然有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不僅關乎加工中心,更關乎如何將槐花村與特區更緊密地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閉環。而這,需要更多的積分、更廣的知識和更周密的籌劃。
“竹韻軒”的成功,是一個輝煌的起點,但絕非終點。前方的路,依然任重道遠。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