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用戶雲平台”後台發現的異常訪問,像一根刺,紮在蘇寧和核心管理層的心裡。對手的觸角比預想的伸得更長,也更隱蔽。單純的防禦,似乎總是慢人一步。
陳越團隊加強了安全措施,那個可疑的ip訪問頻率有所下降,但並未完全消失,像一條滑膩的泥鰍,總能找到縫隙鑽進來。顯然,對方對“槐花”的技術架構有一定了解。
“一定有內應。”在一次隻有陸信、蘇寧、陳越和春苗參加的小會上,蘇寧斬釘截鐵地說,“而且,這個人級彆不低,能接觸到平台的核心訪問邏輯和安全策略。”
陸信臉色陰沉:“查!必須把這個釘子拔出來!”
內部排查再次悄然啟動,但這次範圍更小,目標更明確——集中在有權限接觸雲平台後台管理、或參與過相關技術討論的人員。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調查由春苗配合集團安保部秘密進行。
春苗心思縝密,她調取了近期所有有權限人員的係統操作日誌、門禁記錄,甚至旁敲側擊地了解他們的社交動態和消費情況。幾天下來,大部分人的嫌疑都被排除,目標漸漸聚焦在一個人身上——信息服務部新晉的項目經理,吳偉。
吳偉是半年前通過社會招聘進來的,簡曆漂亮,有在外資it公司工作的經驗,業務能力突出,很快就在信息服務部獨當一麵。他也參與了“槐花雲平台”前期的部分架構討論,擁有較高級彆的後台查看權限。
春苗發現了幾處疑點:吳偉近期有幾個深夜加班記錄,與異常訪問的高峰時段有重疊;他的個人消費水平似乎略高於其薪資,新換了一台價格不菲的筆記本電腦;最重要的是,在一次非正式的技術交流中,他曾看似無意地向陳越團隊的成員打聽過平台數據加密和訪問審計的具體實現方式。
“但不能確定。”春苗向蘇寧彙報時很謹慎,“這些都是間接證據,沒有實錘。”
蘇寧沉吟片刻:“那就給他創造機會,讓他自己把證據送上門。”
一個精密的“局”開始布置。陳越團隊在雲平台的後台,精心偽造了一份名為“電水壺用戶核心地域分布及使用偏好分析內部絕密)”的虛擬文件。文件內容半真半假,夾雜著一些真實但無關緊要的數據,但核心部分——關於不同區域用戶對水溫偏好、使用頻率的“關鍵結論”——完全是杜撰的,故意誇大了一些非核心區域的“需求潛力”,而弱化了真正主力市場的趨勢。
這份文件被設置了特殊的訪問陷阱和數字水印,隻要有人非正常訪問或下載,立刻會觸發警報並記錄下詳細的操作痕跡。文件的訪問權限被設置得很高,隻有寥寥數人能看到,吳正在其中。
“餌已經撒下去了。”陳越向蘇寧彙報,“就看他咬不咬鉤。”
接下來的幾天,風平浪靜。吳偉正常工作,表現無可挑剔。監控小組日夜盯著後台,那份誘餌文件靜靜躺著,無人觸碰。
就在大家懷疑是不是判斷失誤,或者對方過於謹慎時,一個周六的淩晨,警報終於尖銳地響了起來!
監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來自吳偉賬號的權限,在非工作時間、通過一個非公司登記的ip地址,訪問了那份誘餌文件,並且試圖進行批量數據下載!操作手法熟練,試圖清除日誌,但早已落入預設的陷阱之中。
“抓到了!”春苗在電話裡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和一絲後怕。
人贓並獲。安保部迅速控製了還在公寓裡操作的吳偉。麵對鐵證,他起初還試圖狡辯,但在強大的心理攻勢和確鑿的證據鏈麵前,最終癱軟下來,承認了受e通過中間人指使,利用職務之便,竊取“槐花”商業機密,包括之前的雲平台用戶數據以及這次的“核心地域分布報告”。
“他們……他們想知道咱們的電水壺在哪些地方賣得好,用戶最喜歡什麼功能……好針對性地調貨和做促銷……”吳偉麵色慘白地交代。
消息傳回,陸信氣得渾身發抖:“吃裡扒外的東西!”
蘇寧卻顯得異常平靜。她看著陳越從吳偉電腦裡恢複出來的、已經被成功“竊取”走的那份虛假數據報告,嘴角甚至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弧度。
“通知市場部和戰略發展部,”她對春苗說,“根據我們‘最新’掌握的市場情報,調整一下下個季度的電水壺推廣資源配比。重點向……嗯,比如西北、西南這些‘潛力巨大’的區域傾斜,宣傳口徑上,可以適當強調我們對這些市場用戶‘獨特需求’的重視和滿足。”
春苗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眼睛亮了起來:“蘇工,您是打算……”
“他們將計就計,我們自然要投桃報李。”蘇寧語氣平淡,卻帶著冰冷的鋒芒,“他們不是想要我們的‘市場決策依據’嗎?那就給他們一份‘驚喜’。”
一場無聲的反擊悄然展開。槐花集團按照那份被“竊取”的虛假數據報告,煞有介事地調整了市場策略,在e可能密切關注的一些非核心區域加大了廣告投放和渠道激勵。而在真正的主力市場,則維持原有策略,甚至更加低調深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針對吳偉的處理也雷厲風行。集團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報了案,相關證據移交司法機關。這件事在集團內部也進行了通報,起到了強烈的震懾作用。陸信借此機會,再次強化了保密製度和信息安全建設。
幾個月後,從市場渠道反饋回來一些有趣的消息。e旗下的電水壺產品線,果然在一些槐花“重點”布局的非核心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促銷和備貨,甚至針對虛假報告中提到的“用戶偏好”,調整了產品功能宣傳重點。結果可想而知,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反而因為資源錯配,在真正的主力市場競爭中顯得有些被動。
利通公司的林經理在一次閒聊中對陸信說:“e那邊最近在電水壺上好像有點暈頭轉向,節奏亂了套。還是陸總你們穩啊,策略一直很清晰。”
陸信放下電話,對蘇寧感慨:“你這招‘以假亂真’,算是結結實實坑了他們一把。”
蘇寧看著窗外,目光深遠:“商業競爭,有時候不隻是技術和產品的比拚,更是信息和決策的較量。這次是我們運氣好,及時發現並利用了他們的貪婪。但下一次呢?”
她意識到,隨著企業越做越大,涉足的領域越來越深,麵臨的商業環境也愈發複雜險惡。僅僅依靠被動的防禦和個彆的反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一套更係統、更前瞻性的風險預警和應對機製。
【叮!成功識破並清除內部商業間諜,有效保護核心商業數據,並巧妙利用信息差反擊競爭對手,擾亂其市場布局。獎勵積分:600點!】
【當前總積分:3480點!】
積分的大幅增長,印證了這次危機應對的戰略價值。但蘇寧更看重的,是這次事件給整個團隊帶來的警示和錘煉。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