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七年,鈕祜祿皇後病逝,年僅二十歲。
連續兩任皇後的離世,猶如晴天霹靂一般,給康熙皇帝帶來了沉重無比的打擊,讓他心力交瘁。
而身為祖母的太皇太後,聽聞這個消息後,同樣深受震動。她還決定親自前往坤寧宮,為鈕祜祿氏皇後哭靈,以表達她的哀思和敬意。
然而,康熙皇帝卻堅決不肯讓太皇太後進入坤寧宮。他苦苦勸說太皇太後,希望她能夠保重身體,不要過度哀傷。
太皇太後最終還是被皇帝勸走了,但其他後的妃卻不能回避,她們跪在坤寧宮,為先後哀悼,整個宮廷都被這股悲傷的氛圍所籠罩。
這時候,太子就突現出來,他作為嫡子十分得體的,代替太皇太後為繼後祭拜,哀悼繼後在世時的一片慈心,看上去十分孝知理懂事。
在場的人,無不讚歎太子的孝心,感歎太子正是以孝治國的代表,值得所有皇子皇孫,甚至天下人學習。
雖然朝廷外臣,隻是在皇帝跟前見過一兩眼太子,真正了解太子的不多,哪怕是太子的親舅姥爺,但不妨礙他們大誇特誇……
然後,躍躍欲試,打聽太子的老師會是誰。
太子馬上要到五歲的生辰了,按照宮裡的規矩,皇子六歲虛歲)出閣讀書,太子也馬上要和其他兄弟一起去尚書房讀書。
太子之師,誰不想當啊!這可是穩穩當當的從龍之功!
可宮裡的動靜實在奇怪,鈕祜祿皇後逝世三個月後,太子五歲生辰也過了,但遲遲聽不到太子出閣讀書的消息。
目前,太子主要還是張英在教導。
真是讓人又恨又羨慕。
但作為“太子太師”的張英,真是有苦也說不出,身子每天戰戰兢兢,就怕嘴裡說錯一個字。
原因無他,太子智力有障礙。
當初得知能為太子授課有多高興,現在自己有多害怕。
太子爺學東西慢,正常人一天就能會的,他需要十天,甚至在他耳邊反複強調才行。這就導致他費了很長時間,才學會了說話,甚至禮儀。
緊接著是讀書習字,這方麵進行的更慢了,每一天都得反複重複前一天所學,甚至因為太子爺體弱,他也不敢用罰抄這一項。
其他幾個教導滿文和蒙古文的師傅,和他頗具共同語言,滿文師傅還好點,起碼滿語是太子爺的母語。
蒙古文師傅那才叫無從下手,教導三年,進展緩慢,他私下說,太子爺這學習進度怕是隻有蒙古兩歲的孩子。
他們每天都用儘十二分心血教導太子,每次太子爺要出現在人前,他們都得費一番心神。
真是恨不得把怎麼喝水的細節都說了,就這樣,才能讓太子看上去,是個優秀得體的儲君。
皇上倒是不嫌棄,還很是憐愛太子,對他們多加賞賜,也多加敲打。
目前他們這幫師傅,聽著外麵對太子的溢美之詞,那叫一個欲哭無淚,但凡太子爺和其他阿哥一起讀書,那不就暴露了嗎!
“張師傅,你看看,我寫的對嗎?”
清脆的童聲響起,一個身著杏黃色錦袍的幼童,正拿著一幅字,黑白分明的雙眼看向他,滿是開心與得意。
張英看過去,見是被抄在紙上的論語,字跡無力,隻能說是寫的乾淨,整齊都算不上,但跟前幾天比,算是有進步了。
這種進度,對這位爺來說,足以讓張英驚喜。
“殿下寫的非常好,”張英誇的真心實意,哪怕他家裡三歲的晚輩都比這個寫的好。
“隻不過,殿下,你進展如此神速,想必私下沒少練習吧。”
這話問的小心翼翼的。
“這是自然,我私下練了好久,才練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