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曾說過:太監最是下賤,生如螻蟻。滿人身份高貴,這些斷子絕孫的事隻能漢人來做。
所以清朝太監製度嚴格規定,宮內太監皆選用漢人,嚴禁滿洲八旗子弟充任。
這是滿清統治者維護族群純潔性的鐵律,卻也造就了這深宮之中,一個龐大而特殊的漢人宦官群體。
老太監就是其中之一。
他看過太多事情,見過太多人,但這種姑娘,還是第一次見。
他轉過身,慢悠悠地走到另一排書架前,抽出一冊如今已被修訂得麵目全非的《明實錄》稿本,遞給她:
“有空……可以翻翻這個,對比著那邊沒動過的殘本看。這修書,好比給人換骨抽筋,看著還是那個人,裡子,卻早已不是了。”
他的手指在書冊上輕輕敲了敲:“咱家這輩子,在這宮牆裡,看得最多的,就是這字怎麼來,又怎麼沒。”
他沒有明說壓迫,沒有直言篡改,但每一個字,都浸透著無儘的無奈與蒼涼。
明殊接過那沉甸甸的書冊,心中萬千思緒閃過,最後也隻是輕輕一笑。
“謝公公指點,”她臉上笑容不變,“這字裡行間的學問,比聖賢書,或許更深哩。”
錢老太監不再多言,隻是背著手,緩緩離開。
……
“宋姑娘,誒呀,小姑奶奶,皇上著急要《資治通鑒》的x卷,宋刻元修的那套本,你可還記得在哪裡?”
明明外麵寒冬臘月,李太監卻跑的滿頭大汗,推開門匆匆進來。
就在剛才,禦前的小太監跑傳達皇上旨意,說是要查閱《資治通鑒》中關於某朝某代的特定卷冊。
李太監連忙應下,但那套書版本眾多,他根本分不清,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在東二庫丙字架第三格,共兩函,我前日剛核對過,並無錯漏。”
明殊正在修複手上的詩本,頭也不抬的回話。
李太監如釋重負,立刻命小太監按圖索驥,書很快找到,由李太監親自檢查後,交予禦前太監呈送進去。
從始至終,明殊始終沒有抬頭,垂首立於原地,待李太監離開,她也沒有抬頭,而是繼續專注於手上的詩本,仿佛剛才的一切與她無關。
李太監最喜歡她這份不爭不搶,隻知道埋頭苦乾的態度,特彆是在錢太老打完招呼後,他對明殊多有殷勤,一口一個“小姑奶奶”。
但凡需要查閱,核對繁瑣書目,或遇到難以歸類的殘本,他都會主動來問:“宋姑娘,你見識多,你看這本……該如何歸置是好?”
明殊也不打他的臉,總是客氣地給出建議,雙方互相維持著表麵的尊卑。
有時,康熙皇帝會駕臨景陽宮後殿的禦書房處理政務,或召見翰林詞臣講論經史,這時候是大好的出頭的機會。
那時皇帝會說拿幾本有關某件事的書,並不特意指是哪一本,而明殊太懂這位皇帝了,總是會把他想要的那一本,混在一堆書裡,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