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課上海辦事處的一間保密室內,空氣凝滯而冰冷,唯有日光燈管發出輕微的嗡鳴。百葉窗緊閉,將外間的光線與聲響徹底隔絕。蘇黛端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麵前攤開的並非華美的和服或精致的茶具,而是一份份字跡密麻、圖表交錯的卷宗與報告。她已褪去社交場上的柔媚偽裝,身穿剪裁利落的深色套裝,頭發一絲不苟地挽起,眼神銳利如手術刀,正試圖將腦海中那些模糊的直覺與猜測,切割、剖析,鍛造成確鑿無疑的證據鏈。
對蘇黛而言,這份報告是她個人野心的階梯,也是解開“肯特·肖”謎團的關鍵。對她的上級、特高課課長中村大佐,這份報告是評估下屬能力、決定資源傾斜的依據。對遠在東京的軍部參謀,這些來自上海的經濟情報和數據,是調整“以戰養戰”策略的冰冷參考。而對可能存在的、內部嫉妒蘇黛晉升的其他派係人員,這份報告中的任何瑕疵都可能成為攻擊她的彈藥。甚至對汪偽76號那些合作者,他們也暗中關注著日本主子對局勢的判斷,以調整自己的效忠姿態。
自碼頭槍擊事件和股市異常波動後,蘇黛動用權限,對近期所有與麥克尤恩爵士、彙豐銀行及周邊人物相關的信息進行了係統性複核。她不相信巧合。報告的第一部分是對麥克尤恩爵士書房“失竊”案的重新評估——儘管爵士本人堅持隻丟失了一件無關緊要的中國玉器鎮紙。但蘇黛的注意力落在了時間點上:失竊案發生的時間窗口,與肖衍以“量窗簾”為由進入書房的時間高度吻合。
工作中的蘇黛展現出一種近乎偏執的縝密。她修長的手指緩緩劃過一行行文字,不時用紅筆圈出疑點,或在邊緣寫下蠅頭小字的批注。她的思維模式是發散與收斂的結合:既能從“窗簾”聯想到“竊聽器”,又能從“股市做空”聯想到“信號傳遞”,並試圖找到這些發散點之間的邏輯收斂處。她的動機混合了對帝國的忠誠、對智力遊戲的沉醉、以及一種要將一切不穩定因素置於掌控之下的強烈控製欲。此刻,她美麗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有全神貫注的冷光。
蘇黛在報告中引入了一個獨特的分析模塊:“偶然性疊加概率模型”。她將肖衍出現的關鍵節點金融沙龍偶遇爵士、雨夜量尺寸、股市操作時機、與伊麗莎白相識於俱樂部等)一一列出,並非簡單地斷言其可疑,而是試圖計算這些“偶然”事件在短時間內集中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概率。她用冰冷的數學語言寫道:“……當過多的‘偶然’圍繞同一軸心發生時,其本身即構成了一種‘必然’的痕跡。此人要麼是被命運眷顧的寵兒,要麼,就是命運的精心編織者。”
她的報告遵循嚴密的邏輯:提出核心假設:肖衍是高度可疑的情報人員。列舉支撐現象:時間點的巧合、行為模式的非常規性如雨夜拜訪)、其活動與某些情報泄露點的關聯。尋找實證證據:重新審查出入記錄、電話監聽摘要雖未發現直接證據)、金融市場操作記錄。分析動機與能力:分析其銀行家身份如何被用於掩護,其學識如何提供分析能力。評估風險與建議:指出其潛在危害性,建議升級監視級彆,並嘗試利用其社交關係如伊麗莎白)進行突破。整個報告便是一個龐大的、立論謹慎但指向明確的推理結構。
報告中並無傳統對話,但其行文本身就像一場冷靜的獨白:
“目標人物肖衍)與麥克尤恩爵士的接觸起始於xx沙龍,話題由經濟議題自然過渡至私人抱怨窗簾),顯示出極強的信息捕捉與關係推進能力…”
“其於雨夜可視性差、人員活動減少)前往爵士宅邸,理由雖具表麵合理性量尺寸),但時機選擇耐人尋味…”
在報告某一頁的空白處,她用紅筆寫下僅給自己看的批注:“疑點:丟失的為何是鎮紙?而非更貴重物品?鎮紙可否用於固定或隱藏什麼?”此處顯示了她對竊聽器安裝細節的敏銳直覺)。
報告揭示了1941年特高課在上海運作的係統性:他們不僅依靠暴力和恐嚇,也進行細致的情報收集與分析。檔案係統、監控記錄、金融數據、社交網絡分析……這些現代情報工作手段已被廣泛應用。這份報告本身就是一台精密暴力機器進行理性思考的產物,這種理性與它所服務的戰爭的瘋狂,形成一種可怕的對比。
保密室內的空氣仿佛停止了流動,每一份檔案都在無聲地訴說著秘密,等待著能拚湊出真相的閱讀者。蘇黛正試圖從無數碎片中,複原出一個隱藏至深的影子。
報告最終稿被整齊地放入文件夾中。蘇黛沒有立刻提交。她起身走到百葉窗前,撥開一條縫隙,凝視著窗外依舊車水馬龍的上海。報告上的文字是冰冷的推論,但她的直覺告訴她,真相或許比推論更加驚人。她按下呼叫鈴,對進來的助手平靜地吩咐:“副本送交中村課長。原件歸檔。另外,從今天起,增加對目標人物社會關係網絡中那位申報館實習生的背景深挖。要徹底,但要絕對隱蔽。”狩獵的命令已經下達,隻是這一次,獵犬的嗅覺指向了更邊緣、也更意想不到的方向。林曼芝,這個無意中飛入蛛網的“小山雀”,第一次真正進入了獵人的視野。
撰寫報告時,蘇黛的情緒始終保持在一個冷靜、近乎無情的專業層麵。但隨著推理的深入,證據鏈儘管是間接的)逐漸清晰,一種獵人接近獵物時的、冰冷的興奮感開始在她心底彌漫。然而,在最終決定將林曼芝納入調查範圍時,一絲極其細微的疑慮或許曾掠過心頭——這是否會打草驚蛇?但這絲疑慮迅速被更強大的掌控欲和探究欲所覆蓋。
這份調查報告是理性與懷疑的具象化,是試圖將混沌現實納入秩序框架的嘗試。紅筆批注象征著超越常規程序的個人洞察力與危險的好奇心。緊閉的百葉窗則象征著情報工作的隔絕性與選擇性——他們隻看到自己想看和能看到的,同時也將自己隱藏在陰影之中。
《淮南子·說山訓》中言:“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蘇黛所做的,正是從“肖衍”這片異常飄落的葉子,試圖推斷出整個重慶方麵地下情報網絡這座“秋天森林”的全貌。她的報告,便是這種“一葉知秋”式的推理在間諜領域的極致應用,既展現了其敏銳,也暗示了其可能存在的誤判風險因為一片葉子落地,也可能隻因風大)。
喜歡滬上奕請大家收藏:()滬上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