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湯”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石子。然而,預期的漣漪尚未擴散開來,一股潛藏已久的暗流,卻率先洶湧而至。國家神氣醫學研究中心,這個剛剛在廢墟上建立起嶄新聲譽的學術殿堂,驟然陷入了內外交困的漩渦。
一、風暴前兆
最先傳來壞消息的,是遠在倫敦的施耐德上校。在一場小範圍的高級彆安全會議上,他遭到了幾位資深顧問的聯合質詢。
“上校,我們對您和您的團隊在阿爾卑斯山行動以及後續合作中的貢獻表示讚賞。”一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代表著某老牌情報機構利益的顧問,用帶著貴族腔調的英語慢條斯理地說道,“但是,關於您提交的,關於‘神氣理論’及其在應對超自然威脅中應用價值的報告……請原諒我們的直率,其中缺乏符合我們認知體係的、可重複驗證的物理證據。”
他推過一份文件,上麵羅列著所謂的“疑點”:“能量場的存在無法用現有物理模型完美解釋;所謂‘神識’治療缺乏雙盲對照實驗數據;甚至你們提到的‘蓬萊’組織,其核心成員的離奇死亡或昏迷,也充滿了……嗯,神秘主義色彩。”
另一位顧問補充道,語氣更加尖銳:“我們注意到,貴方與華夏那個研究中心的合作日益密切。我們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但必須警惕技術依賴和……潛在的知識產權風險,乃至意識形態的滲透。畢竟,將醫學與某種古老的、帶有哲學色彩的‘氣’的概念捆綁,這本身就可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敘事。”
施耐德上校臉色鐵青,他試圖用實戰案例和部分可公開的數據進行反駁,但他發現,根深蒂固的學科壁壘和某些超越科學範疇的政治考量,讓溝通變得異常艱難。他感受到了一堵無形的牆,牆的那邊,是懷疑、警惕,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對未知力量的恐懼。
幾乎同時,在國內,一場針對“神氣理論”的輿論風暴,開始在特定的學術圈子和網絡平台上悄然醞釀。
二、惡意洶湧
風暴的中心,是一篇突然出現在國際某知名但頗具爭議性)的醫學預印本網站上的長篇檄文,標題極具煽動性——《是醫學革命,還是精心包裝的偽科學?——析‘神氣理論’的十大邏輯謬誤與潛在危害》。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求真客”,行文老辣,引經據典,看似客觀理性,實則處處埋針。它首先“承認”“神氣理論”治愈了一些疑難雜症,但隨即話鋒一轉,將其歸因於“強大的心理暗示效應”、“未知的現代藥物成分混入”或“統計上的偶然性”。
文章重點攻擊了幾個要害:
1.不可證偽性:指責“神氣理論”體係龐雜,概念模糊如“氣”、“神”),遇到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歸咎於“個體差異”或“境界不足”,缺乏科學理論應有的可證偽性。
2.數據黑箱:質疑研究中心公布的案例數據和能量場圖像的真實性,暗示其可能存在數據篩選甚至造假,並要求公開所有原始數據以供全球學者獨立驗證。
3.安全性質疑:抓住“醒神湯”中含有朱砂等具有已知毒性的成分大做文章,危言聳聽地宣稱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罔顧研究中心關於嚴格炮製去除毒性和微量使用的說明。
4.倫理風險:將“神氣理論”與某些極端教派或精神控製手段隱晦關聯,暗示其可能被用於“洗腦”或培養“個人崇拜”。
這篇文章像一顆投入糞坑的石子,瞬間激起了無數蒼蠅的共鳴。很快,國內幾個以“扞衛科學純潔性”自居的知名學者、科普大v開始轉載、評論,用更加情緒化、更具煽動性的語言,對林澈和研究中心進行口誅筆伐。社交媒體上,神氣理論偽科學、林澈學術造假等話題被惡意刷上熱搜,大量水軍賬號湧入相關討論區,散布謠言,攻擊支持者。
更卑劣的是,一些匿名的“內部爆料”開始在網絡流傳,聲稱研究中心“用患者做危險的人體實驗”、“經費使用存在巨大黑洞”、“林澈與某些境外勢力關係曖昧”等等。這些指控毫無證據,卻因其聳人聽聞的內容而迅速傳播,嚴重損害了研究中心的公眾形象。
三、壓力下的抉擇
研究中心的內部氣氛,瞬間變得壓抑起來。
行政主管拿著厚厚一疊投訴信和媒體質詢函,憂心忡忡地找到林澈。“林主任,輿論對我們很不利!幾家原本談好的合作機構表示要暫緩,還有幾個重要的學術會議收回了邀請。您看,我們是否要召開一個緊急新聞發布會,強烈譴責這些不實言論?或者,暫時放緩‘神氣理論’的推廣,避一避風頭?”
王磊更是怒火中燒,一拳砸在桌子上:“查!一定要把幕後黑手揪出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學術爭論,這是有組織、有預謀的汙蔑和攻擊!很可能是蓬萊的那些殘渣餘孽在搞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博盯著網絡上那些充滿惡意的評論,臉色陰沉:“他們攻擊的點很刁鑽,利用了大眾對未知事物的天然恐懼和科學界的保守性。單純的技術澄清,效果恐怕有限。而且,我擔心這會影響我們後續的科研項目審批和經費申請。”
沈雨霏看著林澈,眼中充滿了擔憂。她深知林澈為了這一切付出了多少,如今卻要麵對如此洶湧的惡意和誤解。
然而,處於風暴眼的林澈,卻顯得異常平靜。他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樓下依舊在認真進行感知訓練的研修班學員,目光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