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的工作步入正軌,如同一條彙入江河的溪流,開始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除了繼續深度治療“蝕神散”的受害者,中心也開始接收其他類型的疑難雜症患者。林澈將薑離的傳承與現代醫學體係深度融合,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神氣形體”雙維度診療模式,在業內聲名鵲起。
慕名而來的,不僅有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還有許多渴望求知的年輕醫學生和醫生。他們被林澈在京城峰會上的驚世演示和後續力挽狂瀾的事跡所吸引,更被他所展現的那條迥異於主流、卻又直指生命本質的醫學路徑所折服。
麵對這些充滿朝氣和求知欲的年輕麵孔,林澈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開班授課。
並非傳授《靈樞·養氣篇》這等核心修煉法門,那是需要機緣和嚴格考核的。他開設的是關於“中醫神氣理論框架及其在現代疑難病中的應用”的高級研修班。旨在係統地闡述“神”、“氣”、“經絡”等核心概念在現代語境下的理解,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複雜的臨床實踐。
消息一出,報名者雲集。經過嚴格篩選,第一期研修班招收了二十名學員,大多是具有紮實中西醫基礎、思維活躍的青年骨乾。
開班第一課,林澈沒有直接講述高深的理論,而是將學員們帶到了研究中心附屬的康複病區。
“在翻開書本之前,我們需要先讀懂生命本身。”林澈站在病房走廊裡,聲音平和而有力,“理論知識是骨架,而臨床實踐,尤其是麵對這些經曆過極致痛苦的生命,才能賦予醫學血肉和溫度。”
他帶領學員們觀摩了周曉芸的針灸治療過程。當看到林澈以蘊含著微弱白光的金針,精準地刺入穴位,引導著周曉芸體內紊亂的氣機逐漸歸於平緩時,學員們眼中充滿了震撼與好奇。他們能感覺到,那不僅僅是機械的刺激,更是一種能量的交流和引導。
他們參與了“新芽”團體的互助活動,傾聽受害者們講述身心重建的點點滴滴,感受著信念和支持所帶來的巨大力量。
他們跟隨研究中心的醫生學習望聞問切,林澈則在一旁點撥,如何從患者的一個眼神、一聲歎息、一絲脈象的細微變化中,捕捉到“神”與“氣”的異常信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薑離的聲音帶著讚許,“汝此舉,方是傳承之正道。讓後來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醫道方能生生不息。”
夜晚,研修班的教室裡常常燈火通明。林澈係統地講解著“五神藏”神、魂、魄、意、誌)與現代神經精神係統的對應關係,“氣血津液”與能量代謝、內環境穩態的聯係,“經絡”與筋膜網絡、信息傳遞通道的假說……他引經據典,又結合大量的臨床案例和前沿科研進展,將古老的理論闡釋得清晰而富有生命力。
學員們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這些知識,課堂討論異常熱烈。他們帶來的不同學科背景,也為這套理論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位有計算機背景的學員,甚至開始嘗試用複雜係統模型來模擬“氣”在經絡中的運行;一位擅長生物物理的學員,則對林澈當初“水麵顯光”的演示充滿了興趣,設計著更加精密的實驗來探測生物能量場。
林澈樂於見到這種碰撞與融合。他知道,真正的傳承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堅守核心的基礎上,不斷吸收時代的養分,與時俱進。
在這批學員中,有一位名叫沈雨霏的年輕女醫生,表現尤為突出。她出身中醫世家,西醫博士畢業,思維縝密,動手能力極強,更難得的是對“神”的層麵有著異乎尋常的敏銳直覺。在一次針對一位頑固性失眠患者的診療中,她僅憑望診和簡單的交流,就準確判斷出患者是因早年受過巨大驚嚇,導致“魂不守舍”,並提出了一個以安神定魂為主的針灸配穴方案,與林澈和薑離的判斷不謀而合。
林澈開始有意識地給予沈雨霏更多的指導和機會,讓她參與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療方案製定。沈雨霏也不負所望,成長迅速。
“此女頗具慧根,心性純良,可堪造就。”薑離對沈雨霏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除了教學,林澈自身的修煉也未曾有片刻鬆懈。隨著救治行動的持續和教學相長的過程,他感覺自己的心神似乎與某種更宏大的“場”產生了連接。那是由無數康複者的感恩信念、學員們的求知熱情,以及他自身堅定的醫道之心所彙聚而成的一種無形力量。這種力量潛移默化地滋養著他的神魂,溫潤著他的元氣,使得《靈樞·養氣篇》的進境一日千裡。
他甚至開始嘗試,在不依賴安魂印的情況下,僅憑自身凝聚的“仁心”氣場,去安撫患者躁動不安的神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一晚,林澈結束了一天的忙碌,獨自在露台上靜坐。夜空澄澈,星河低垂。他能感覺到,體內元氣充盈鼓蕩,神識清明遼闊,仿佛能與這漫天星輝對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薑離醫生,我似乎……觸摸到了一個新的門檻。”林澈在心中默語。他感覺《靈樞·養氣篇》的運轉似乎達到了某個瓶頸,前方仿佛有一層無形的薄膜,阻礙著進一步的升華。
“由術入道,本非易事。”薑離的聲音帶著一絲悠遠,“汝近日進展神速,根基已固。然欲突破此關,需‘知行合一’,‘神氣交融’。非僅靜坐修煉可成,更需在濟世救人的實踐中,體悟生命之真諦,凝聚‘醫者仁心’之真念。時機一到,自可水到渠成。”
“知行合一……神氣交融……”林澈喃喃自語,若有所悟。
就在這時,他心中微微一動,神識感知到研究中心樓下,出現了一道熟悉而又帶著一絲焦急的氣息。
是沈雨霏?這麼晚了,她來做什麼?
林澈結束靜坐,走下露台。隻見沈雨霏站在研究中心門口,手裡拿著一個平板電腦,眉頭緊鎖。
“林老師,”看到林澈,沈雨霏立刻迎了上來,語氣急促,“您看看這個!這是我晚上整理海外醫學文獻時,偶然在一個非常偏僻的預印本服務器上發現的!”
林澈接過平板,屏幕上顯示著一篇標題為《一種新型精神活性化合物的初步篩選及其對神經可塑性影響的體外研究》的論文摘要。作者署名是幾個縮寫字母,單位標注模糊。但引起林澈注意的是論文中提到的化合物結構式核心骨架,以及其對實驗動物神經細胞產生的“異常興奮與後續不可逆損傷”的描述,與“蝕神散”的毒理特征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論文的發布日期,是在景淵堂覆滅之後!
林澈的瞳孔驟然收縮。
“蓬萊”……他們果然沒有停止!甚至,已經開始用更“科學”、更隱蔽的方式,繼續著他們的“研究”!
薪火相傳,是為了照亮前路,驅散黑暗。
而新的黑暗,已然在不遠處,露出了猙獰的一角。
喜歡醫魄請大家收藏:()醫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