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巔,"清神化念湯"帶來的曙光如同一劑強心針,讓研究團隊緊繃的神經得以稍弛。鄭先生病情的暫時穩定,為林澈等人爭取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可以更專注於"以念養念"方案的細化與準備。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與"昆侖墟"及其代理人"蓬萊"的戰爭是立體的、全方位的,醫療與研究領域的突破,需要其他戰線的配合與支持。
就在林澈和慧明大師潛心推演神識交鋒的細節,沈雨霏配合孫教授等人進一步優化藥方和給藥策略的同時,另一條隱蔽的戰線上,一場無聲的較量已然拉開序幕。這條戰線的核心,位於數百公裡外那座守衛森嚴的地下研究中心,主導者正是年輕的網絡安全與數據分析天才——趙晴。
異常的暗流
趙晴的團隊,自鄭先生事件伊始,就承擔著信息監控與數據分析的重任。他們的工作範圍早已不局限於醫學數據,更擴展到了全球範圍的異常事件報告、能量波動監測,以及——互聯網的深海區,那個被稱為"暗網"的陰影世界。
"蓬萊"組織行事詭秘,但在現代社會中,隻要活動,就難免在數字世界留下痕跡。尤其是在他們試圖散布"偽念"、招募人員或進行其他隱秘活動時,暗網往往是其首選平台。
連日來,趙晴團隊布設的多個網絡"釣魚"節點和異常流量監控係統,陸續捕捉到了一些不尋常的信號。這些信號如同深海中的幽靈,一閃即逝,加密方式極其先進,幾乎與背景噪音融為一體。但趙晴團隊開發的,基於量子計算原理雛形和深度學習算法的追蹤係統,還是從海量數據中,嗅到了一絲非同尋常的"氣味"。
"組長,又捕捉到一簇異常數據包。"一名團隊成員指著屏幕上快速滾動的代碼,"源頭經過十七層跳板偽裝,最終指向南太平洋某片公海區域的衛星鏈路,但那是虛擬地址。數據包本身采用了一種我們從未見過的非對稱加密算法,結構非常...優雅,但也非常危險。"
趙晴坐在指揮台前,麵前是環繞式的巨大屏幕牆,上麵分割顯示著全球網絡流量熱力圖、加密信號頻譜分析、以及她自己編寫的、不斷自我進化的追蹤程序的運行日誌。她揉了揉因長時間盯著屏幕而乾澀的眼睛,眼神卻銳利如鷹。
"不是普通的黑客組織,也不是任何一個已知國家支持的網絡部隊。"趙晴的聲音冷靜而肯定,"這種加密風格...帶著一種冰冷的、近乎完美的邏輯性,缺乏人性化的冗餘和變通。和我們之前分析的"偽念"能量結構中的那種"畸變有序性",在數學美感上,有某種令人不安的相似。"
她調出了之前"偽念"能量結構的頻譜分析圖,將其與剛剛捕獲的加密信號頻譜並置。雖然領域截然不同,但那種高度有序、卻又偏離自然和諧律動的"畸變"特征,在複雜的數學變換後,呈現出某種結構上的"家族相似性"。
"是"蓬萊"。"趙晴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在暗網中活躍,必然有所圖。加大監控力度,啟動"諦聽"協議,我要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在和誰聯係!"
"諦聽"啟動,節點浮現
"諦聽"協議是趙晴團隊研發的殺手鐧,它並非強行破解加密那幾乎不可能,尤其是麵對可能擁有超越現代科技的組織),而是通過分析加密通信的元數據——如通信頻率、數據包大小、發送接收節點的拓撲關係、時間規律等——來構建對方的行為模型和網絡圖譜。
隨著"諦聽"協議的全力運轉,隱藏在迷霧後的輪廓開始逐漸清晰。
團隊追蹤到了數個高度可疑的加密通信節點。這些節點分布在全球各地,從北歐的廢棄服務器農場,到東南亞的匿名網絡樞紐,甚至有幾個節點巧妙地隱藏在某些大型科技公司的雲服務背景流量中,如同寄生在巨獸身上的透明寄生蟲。
這些節點之間的通信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星型"與"網狀"混合結構。大部分時候,通信是單向的、指令性的,從一個或幾個核心節點向邊緣節點廣播加密信息。但偶爾,也會出現多點之間的短暫、高速數據交換,仿佛在進行協同計算或數據同步。
"他們似乎在...收集東西。"趙晴盯著構建出來的動態網絡圖譜,手指輕輕敲擊桌麵,"從通信流量模式看,邊緣節點在不斷上傳數據,而核心節點則在分發經過處理的"指令包"。上傳的數據類型...很雜,包括一些特定地區的環境監測數據、非公開的學術研究報告片段、甚至還有...一些精神病院的匿名病曆數據流?"
這個發現讓團隊不寒而栗。"蓬萊"收集這些數據的目的何在?環境數據是否與"昆侖墟"的位置或狀態有關?學術報告是否在尋找可能威脅到他們的研究?精神病院病曆...難道是在篩選容易被"偽念"影響或附著的目標?
"必須搞清楚他們在核心節點進行什麼操作!"趙晴下定決心,"嘗試進行被動式滲透,利用他們通信協議中可能存在的、基於硬件或傳輸介質的微小漏洞,植入我們的監聽代碼。動作一定要輕,像灰塵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次交鋒,無聲硝煙
這是一場在比特洪流中進行的微觀戰爭。趙晴團隊的精英黑客們,如同最頂尖的特工,小心翼翼地利用著已知的、尚未被公開的oday漏洞,以及針對特定硬件驅動程序的底層攻擊手段,試圖在"蓬萊"的通信鏈路上打開一個微小的、不被察覺的"後門"。
然而,"蓬萊"的防禦遠超想象。他們的係統似乎具備某種"免疫"能力,能夠識彆並清除任何非授權的代碼注入嘗試,反應速度快得驚人。更令人震驚的是,對方似乎能感知到探測行為本身!
在一次嘗試利用某個衛星調製解調器固件漏洞時,趙晴團隊的一名成員剛剛發出探測信號,對方的核心節點立刻做出了反應——並非簡單的攔截或清除,而是反向送來了一股極其詭異的數據流!
這股數據流並非攻擊性病毒,其本身甚至不包含惡意代碼。但它以一種極其扭曲、違反常規信息論的方式編碼,充滿了自指、悖論和無限遞歸的結構。當監測係統試圖解析這股數據流時,竟然出現了邏輯混亂、內存溢出的跡象,幾名盯著屏幕的操作員甚至瞬間產生了強烈的眩暈和惡心感,仿佛大腦被強行塞入了無法理解的信息!
"是精神攻擊的數字模擬!"趙晴立刻切斷了受影響設備的網絡連接,厲聲命令,"所有人立刻進行認知自檢!啟動心理防護預案!"
她意識到,"蓬萊"掌握的,不僅僅是先進的加密和網絡技術,他們似乎能將"偽念"那種扭曲心智的特性,以某種方式融入到數字攻擊中!這已經不是傳統的網絡戰,而是涉及意識層麵的降維打擊!
首次交鋒,趙晴團隊吃了個暗虧,未能成功滲透,反而暴露了己方的存在和部分技術實力。但也並非全無收獲,他們確認了對手的身份和其技術的詭異程度,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那股詭異數據流的樣本,這為後續研究"偽念"在數字領域的表現形式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素材。
"他們知道我們在了。"趙晴看著屏幕上逐漸恢複正常的係統日誌,臉色凝重,"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改變策略,行動會更加隱蔽,或者...更加激進。"
她立刻將此次交鋒的所有細節、數據樣本以及分析報告,加密傳送給了鳳凰山基地的林澈和總部的楊女士。
"林教授,楊女士,"蓬萊"在暗網的活動比我們想象的更活躍,技術也更詭異。他們似乎在利用網絡收集特定數據,並可能具備某種形式的數字精神汙染能力。請求指示下一步行動方向,並提醒各方,加強網絡與信息層麵的防護。"
地下研究中心內,燈火通明,鍵盤敲擊聲與係統提示音此起彼伏。趙晴和她的團隊,如同守在數字長城上的哨兵,緊緊盯著屏幕上每一個細微的波動。他們知道,與"蓬萊"的暗網較量,才剛剛開始。這條無形的戰線,其凶險程度,絲毫不亞於鳳凰山巔那場即將到來的神識之戰。
喜歡醫魄請大家收藏:()醫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