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數月的全球危機應對,如同一條繃緊到極致的弓弦。東京據點的摧毀、歐洲學術橋梁的建立、新加坡局勢的初步穩定,以及“醫心”理論的突破性進展,這一係列來之不易的勝利,終於為這支疲憊卻堅韌的團隊,贏得了一個短暫喘息和凝聚人心的契機。在楊女士的親自授意和林澈的默許下,一場低調而溫馨的內部慶功儀式,在指揮部大樓底層一間經過特殊布置、確保絕對安全的休息區內悄然舉行。
這裡沒有媒體的長槍短炮,沒有冗長的官方致辭,更沒有奢華鋪張的排場。柔和的暖色燈光取代了指揮中心冰冷的白光,牆壁上臨時懸掛起“守望者”的徽記——那是一枚由盾牌、環繞的橄欖枝以及中央一隻洞察一切的眼睛構成的簡潔圖案。長條桌上鋪著素雅的亞麻桌布,上麵擺滿了由總部協調當地可信餐廳送來的、融合了東西方風味的自助餐點,從新加坡的海南雞飯、肉骨茶,到精致的西式點心、水果沙拉,應有儘有,旨在慰勞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成員的腸胃。飲料區則提供了從頂級咖啡、香茗到不含酒精的起泡果汁,確保所有人保持清醒。空氣中流淌著舒緩的古典樂與輕音樂的混合旋律,試圖洗去積壓在每個人心頭的硝煙與疲憊。
卸下甲胄,真情流露
最初,氣氛還帶著些許指揮中心裡延續下來的拘謹和慣性思考。許多研究人員仍下意識地聚在一起,低聲討論著某個數據模型;行動隊員們則依舊保持著挺直的坐姿,眼神習慣性地掃視著環境。
但很快,食物的香氣、輕鬆的音樂以及遠離巨大壓力源的環境開始發揮作用。
第一個打破堅冰的是王磊。這位平日裡不苟言笑的硬漢,端著一盤堆成小山的食物,走到正在角落與李明討論數學模型的沈雨霏麵前,鄭重其事地、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笨拙開口道:“沈指揮,之前……在東京,多虧了你遠程提供的能量節點分析,我們才避免了更大的傷亡。我……我敬你一杯!”他舉起手中的果汁杯。
沈雨霏微微一愣,隨即臉上綻放出溫暖的笑容,拿起自己的杯子與他輕輕一碰:“王隊長言重了,是你們在一線浴血奮戰,我們後方做的隻是分內之事。大家平安歸來就好。”
這一幕仿佛打開了某個開關。很快,不同小組的成員開始主動交流。歐洲組的理論物理學家好奇地向東京組的隊員打聽與式神交戰的具體感受,試圖為自己的模型尋找“現實參照”;醫療團隊的陳博士則拉著幾位行動隊員,詳細詢問他們在高強度壓力下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為完善針對一線人員的心理支持方案收集數據;甚至那位來自蘆屋家的年輕陰陽師蘆屋青嵐,也鼓起勇氣,用帶著口音的英語,向幾位對東方神秘學感興趣的技術人員解釋著“式神”與“偽念”結合的能量原理,引得眾人嘖嘖稱奇。
林澈和慧明大師坐在稍遠一些的相對安靜的座位上,看著眼前這幕融洽的景象。林澈手中端著一杯清茶,眼神溫和。
“阿彌陀佛,”慧明大師微笑道,“卸下重擔,方見本真。曆經生死考驗,此刻的坦誠相交,遠勝平日千百句口號。此乃團隊之幸。”
林澈點頭:“是啊,大師。之前大家雖目標一致,但各自為戰,難免隔閡。如今並肩作戰,彼此了解,信任方能紮根。”
這時,陳婉儀護士在一位同事的攙扶下也來到了會場。她的臉色仍有些蒼白,但精神明顯好了很多。她徑直走到林澈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聲音哽咽卻清晰:“林教授,謝謝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我不知道該怎麼報答……”
林澈連忙起身虛扶:“婉儀護士,快請起。你能康複,是你自身生命力的勝利,我們隻是儘了綿薄之力。看到你好轉,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他的話語中蘊含著“醫心”的平和力量,讓陳護士激動的心情漸漸平複下來,眼中充滿了感激與重生的光彩。她的出現,更像是一個活生生的證據,昭示著他們奮鬥的價值,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強烈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非正式的成果總結
氣氛熱烈起來後,不知是誰提議,進行一個非正式的階段成果總結。沒有ppt,沒有演講稿,大家就圍坐在一起,如同老朋友聊天般,分享著各自的感悟與收獲。
李明推了推眼鏡,首先開口:“這次歐洲之行,我最大的感觸是,科學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鐵板一塊。當麵對無法用現有理論解釋的‘異常’時,真正的科學家會展現出驚人的開放性和探索欲。我們不是在與科學為敵,而是在與固步自封的教條作戰。麥考利教授的那句‘理性真正的勇氣在於承認自身的局限’,讓我印象深刻。”
王磊接著說道,語氣沉穩:“我以前認為,戰鬥就是消滅看得見的敵人。但東京這一戰讓我明白,我們麵對的不是簡單的恐怖組織。他們玩弄人心,扭曲認知,甚至試圖創造數字幽靈。未來的戰鬥,可能更多發生在意識層麵、網絡空間。我們必須升級我們的武器庫,不僅是裝備,更是思維方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晴通過視頻連線接入,她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全球數據流的交叉分析顯示,在我們成功打擊了東京節點和挫敗北美‘極樂羽衣’計劃後,‘蓬萊’的全球活動頻率有顯著下降,其通訊加密模式也出現了微小但持續的紊亂。這說明我們的打擊是有效的,他們並非無懈可擊。而且,不同區域數據的對比,正在幫助我們構建更精確的‘偽念’行為模型。”
沈雨霏看了一眼林澈,得到鼓勵的眼神後,輕聲說道:“我最大的收獲是……成長。從最初隻能依賴儀器,到後來能模糊感知能量,再到林老師昏迷時被迫挑起擔子……我明白了‘守護’二字的重量。而‘醫心’理論的驗證,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不是冰冷的對抗,而是溫暖的引導和喚醒。這或許才是我們最終戰勝‘偽念’的關鍵。”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澈。
林澈放下茶杯,目光緩緩掃過全場每一張充滿期待的臉。他的聲音平和而充滿力量,仿佛在闡述一個自然而然的真理:
“諸位,我們第一階段的任務,可以概括為‘生存’、‘認知’與‘凝聚’。”
“生存,我們頂住了‘偽念’在全球多點爆發的壓力,尤其是在新加坡,我們守住了一座城市,證明了大規模感染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認知,我們從最初對‘偽念’一無所知,到初步揭示了其能量特性、傳播模式、乃至其利用人性弱點的策略。我們提出了‘神氣理論’,驗證了‘醫心’療法,並與現代科學開始了有益的對話。我們不再盲目。”
“凝聚,我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擁有不同技能,但如今,我們坐在這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成為了一個可以彼此托付生命的整體。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深邃:“然而,這一切,都還隻是開始。我們斬斷了‘蓬萊’的一些觸手,但它的本體‘昆侖墟’依舊隱藏在深海之下,散發著冰冷的惡意。我們開發了新的治療方法,但距離根除所有患者、防範未來威脅,還有漫漫長路。我們建立了合作,但要讓全世界真正理解和團結起來,依然任重道遠。”
“但是,”他話鋒一轉,聲音中注入了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們已經不再是黑暗中摸索的孤舟。我們有了方向,有了武器,有了彼此。今天的慶功,不是為了宣告勝利,而是為了積蓄力量,為了下一段更加艱巨、也更有希望的征程——那就是,從防禦轉向探索,從應對轉向溯源,直至直麵無垠深海下的最終陰影。”
林澈的話語,為這場慶功宴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它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加油站。團隊成員們相互對視,眼中沒有了最初的迷茫與疲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沉穩、更加堅定的光芒。他們舉起手中的杯盞,以水代酒,為了逝去的緊張,為了來之不易的勝利,更為了即將到來的、通向深淵的挑戰,無聲地碰杯。
宴會的氛圍在此時達到了高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徹底消融,一種曆經生死與共後形成的、堅不可摧的信任與情誼,在空氣中靜靜流淌,凝聚成一股更加磅礴的力量。這支團隊,在經曆了血與火的洗禮、知識與智慧的碰撞後,於此刻,真正地熔鑄為一體。
喜歡醫魄請大家收藏:()醫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