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破冰”的行動指令,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守望者”內部激起了巨大的漣漪,並迅速轉化為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全球總動員。在接下來的七十二小時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精英們被以最高優先級召回、篩選、集結。一支規模精乾、但彙聚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作戰與超自然對抗領域頂尖力量的特遣隊,在絕密狀態下迅速成型。這支隊伍被嚴格控製在十八人以內,以確保極致的機動性、隱蔽性與後勤可持續性,其成員構成堪稱一幅微縮的人類精英對抗圖:
指揮與戰略決策層3人):
林澈:行動總指揮,負責宏觀戰略把控、與“昆侖墟”意誌及高階超自然威脅的直接對抗,是隊伍的靈魂與定海神針。
王磊:戰術指揮官,前中國“利刃”特種部隊指揮官,精通各種極端環境下的特種作戰指揮、小隊戰術協同與危機處置,是隊伍的鋼鐵骨架。
沈雨霏:現場領隊,負責極地環境下全隊的日常行動協調、資源管理、士氣維係,尤其是在未知能量環境中的路徑抉擇、風險預判與超自然威脅的早期預警,是隊伍敏銳的“眼睛”和“神經中樞”。
極地生存與戰術突擊組8人):
奧拉夫·約根森挪威):前海軍獵殺隊成員,綽號“冰原狼”,擁有超過二十年北極圈作戰與生存經驗,能通過冰層裂紋和風聲判斷安全路線。
伊莎貝爾·陳加拿大):皇家騎警北極巡邏隊戰術顧問,精通雪地載具駕駛、追蹤與反追蹤,以及極地醫療急救。
亞曆山大·“薩沙”·伊萬諾夫俄羅斯):前“格魯烏”特種部隊上尉,雪地破襲與爆破專家,性格沉默寡言但行動如雷霆。
其餘五人分彆來自美國、英國及“守望者”內部培養的精英,涵蓋狙擊、通訊、工程爆破、重火力支援等專業。
超自然現象應對組4人,含沈雨霏):
蘆屋青嵐日本):蘆屋家年輕一代佼佼者,擅長陰陽術法,尤其精於結界布置與對能量生命體如式神、邪傀)的辨識與對抗。
格西·丹增嘉措西藏):來自噶舉派隱秘傳承的喇嘛,精通藏密寧瑪法門,其誦經與觀想能形成強大的心靈屏障,有效抵禦精神侵蝕與負麵情緒放大。
瑪拉基巴西):來自亞馬遜雨林亞諾瑪米部落的薩滿,擁有與自然萬物包括異常能量流)溝通的獨特天賦,能感知到常規儀器無法探測的環境細微變化。
技術支援與後勤保障組5人):
負責電子對抗與通訊中繼確保與外界及小隊內部的脆弱聯係)。
負責所有高科技裝備包括“織夢者”、“諾亞”原型機)的現場維護與緊急維修。
配備一名精通極地醫學、高壓氧治療與凍傷處理的軍醫。
兩名後勤專家,負責管理有限的補給、規劃行軍路線上的隱蔽補給點。
沈雨霏的任命:信任、壓力與淬煉
當這份經過林澈、楊女士和王磊反複斟酌的名單在模擬極地環境的低溫測試艙內公布時,引起的震動遠超預期。儘管艙內溫度已降至零下三十度,但空氣中仿佛有無形的火花在劈啪作響。
最核心的焦點,毫無意外地落在了沈雨霏的任命上——“現場領隊”。
這個職位意味著,在戰略層麵由林澈把握方向,在戰術交火時由王磊下達具體指令之外,所有日常行軍的節奏、紮營地的選擇、物資的分配、隊員狀態的監控、尤其是在這片被未知能量籠罩的冰原上,每一次前進方向的微調、每一個看似尋常的冰裂縫或雪堆是否隱藏著超自然陷阱的判斷……這些決定隊伍生存效率與最終能否找到目標的關鍵職責,將主要由這位年僅二十餘歲、麵容尚帶一絲青澀的女孩來承擔。
命令宣讀完畢的瞬間,低溫艙內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奧拉夫·約根森,那位身材魁梧如北極熊的挪威人,粗重的眉毛幾不可察地挑動了一下;薩沙·伊萬諾夫則隻是用他那雙冰藍色的眼睛更深地看了沈雨霏一眼,沒有任何表情;其他隊員的眼神中,也混雜著驚訝、審視、以及一絲出於對林澈和王磊權威的尊重而暫時壓下的疑慮。他們承認沈雨霏在新加坡展現出的潛力和獨特的靈覺天賦,但將整支隊伍的“日常命運”交到她手中,在這片瞬息萬變、危機四伏的白色地獄,無疑是一場關乎所有人性命的豪賭。
壓力如同格陵蘭的冰蓋,沉甸甸地壓在了沈雨霏看似單薄的肩頭。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目光的重量——有關切來自林澈,平靜中帶著鼓勵;來自王磊,沉穩中透著支持),有懷疑來自幾位身經百戰的老兵),有好奇來自瑪拉基和格西喇嘛),也有蘆屋青嵐那種帶著東方含蓄的觀察。她甚至能“聽”到空氣中那細微的、屬於不同情緒的“能量低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沒有允許自己有任何退縮的跡象。深吸一口冰冷徹骨的空氣,那寒意直衝肺腑,反而讓她更加清醒。她向前邁出一步,動作穩定,目光清澈而堅定地迎向每一道視線,聲音透過麵罩內置的通訊器傳出,在低溫中帶著一絲白氣,卻異常清晰地響徹在每個人耳邊:
“我深知這份任命承載的重量,也清楚自己與在座各位在極地經驗上的差距。我無法,也不會承諾比各位更有資格站在這裡指揮。”她的開場白直接而坦誠,“但我承諾,我會竭儘我所能,運用我的感知能力作為大家的延伸,同時,我將會毫無保留地信任並依賴各位的專業判斷。我的職責,是確保我們這十八個人,在這片冰原上,能像一個擁有共同神經網絡的生命體一樣思考、決策和行動。我們的目標清晰而唯一——找到目標,摧毀它,然後,所有人,一個不少地回家。”
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空洞的保證,隻有務實的自我定位、對團隊力量的絕對倚重,以及一個所有戰士都能共鳴的、最樸素的終極目標——“帶兄弟們回家”。
這番話,像一股微妙而穩定的能量波,稍稍撫平了艙內躁動的疑慮。王磊第一個打破沉默,他上前一步,與沈雨霏並肩而立,沉聲道:“指揮官的命令高於一切。沈領隊,在行動協調與環境判斷上,我和突擊組全體成員,將無條件服從你的指令。”他的表態,如同為沈雨霏的權威加上了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奧拉夫緩緩點了點頭,用帶著濃重北歐口音的英語說道:“孩子,勇氣可嘉。在這鬼地方,有時候直覺比經驗更可靠。我會盯著你的後背。”這近乎是他能給出的最高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