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神氣醫學研究中心,國際報告廳。
時值初秋,天高雲淡,但報告廳內卻湧動著一股足以驅散任何寒意的熱流。可容納三百人的大廳座無虛席,甚至兩側和後方通道也站滿了人。空氣中混合著多種語言的低語,不同膚色的麵孔上,帶著或好奇、或質疑、或狂熱、或期待的複雜神情。
他們是從全球數千名申請者中,經過層層嚴格篩選,最終脫穎而出的首批五十名“神氣理論”高級研修班學員。他們之中,有來自哈佛、牛津等頂尖學府的醫學天才,有在非洲疫區奮戰多年的無國界醫生,有精通現代神經科學的實驗室主任,也有浸淫傳統醫學數十年的老專家,甚至還有幾位身份特殊、來自各國相關部門的觀察員。
講台上,沒有繁複的裝飾,隻有一塊巨大的全息顯示屏,以及一個簡單的演講台。
林澈站在台前,穿著一身深灰色的中式立領正裝,身姿挺拔。他沒有立刻說話,目光平靜地掃過台下那一張張代表著世界醫學界未來之一隅的麵孔。經曆了格陵蘭的生死洗禮,他的氣質愈發內斂深沉,如同經過淬火的精鋼,溫潤之下是無比的堅韌。眉宇間雖有一絲難以察覺的疲憊,那是應對暗處威脅與高強度研究留下的痕跡,但眼神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亮、堅定。
他不需要話筒,聲音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帶著一種奇異的安撫與信服力。
“諸位,歡迎來到國家神氣醫學研究中心。”
開場白簡單而直接。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你們或許從新聞報道、學術期刊,或者某些被封存的機密檔案中,聽說過‘神氣理論’,聽說過發生在這裡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非常規事件。”林澈的語氣平和,仿佛在陳述一件尋常小事,“你們帶著疑問、求證之心,甚至是顛覆自身認知的勇氣來到這裡。在此,我首先要告訴諸位的是——”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深邃:
“你們所認知的現代醫學,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它精準、客觀,拯救了無數生命。但它所描繪的,並非生命的全部圖景。就像我們通過望遠鏡觀察星空,看得越遠,發現的未知就越多。醫學,也是如此。”
全息屏亮起,展現出一幅複雜無比的人體三維經絡能量模型,其中閃爍著不同顏色的光點,代表著“氣”的彙聚與流轉。與此同時,旁邊同步顯示著對應的實時腦波、心率變異、細胞生物光子發射等現代儀器監測數據。兩者之間,存在著清晰而動態的關聯。
“現代醫學善於解析‘形’,而傳統醫學,尤其是中醫,更側重於把握‘神’與‘氣’。”林澈的聲音如同引導眾人探索新大陸的向導,“‘神氣理論’,並非要否定誰,取代誰。它的核心,是搭建一座橋梁,溝通‘形’與‘神’,融合古今智慧,去探索一個更為完整、更具能動性的生命奧秘。”
他並未過多闡述高深的理論,而是結合幾個已經脫敏的、治愈“偽念”感染或極端疑難雜症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神”意識、精神)、“氣”生命能量)與“形”肉體、物質)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關係。他展示了如何通過調節“氣機”來影響神經遞質分泌,如何通過穩定“心神”來增強免疫係統功能,又如何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去觀測和驗證這些曾經被視為“玄學”的現象。
沒有故作高深,隻有嚴謹的邏輯與確鑿的證據鏈。
台下,鴉雀無聲。無論是持懷疑態度的西方學者,還是倍感親切的東方醫者,都被這全新的視角和堅實的案例所吸引、所震撼。他們意識到,這並非一場嘩眾取寵的表演,而是一門正在成型的前沿科學。
“知識,不應被壟斷。智慧,需要傳承與碰撞。”林澈的聲音高昂了幾分,“開設這個研修班,就是希望彙聚各位的智慧,共同完善這座橋梁,讓這種整體性的、更具人文關懷的醫學理念,能夠惠及更多人。前路漫漫,或許充滿爭議與挑戰,但——”
他的目光再次掃過全場,帶著一種沉重的囑托與殷切的期望:
“探索生命真相,守護人類健康,這本就是醫者永恒的使命。我希望,在這裡播下的種子,將來能在世界各地,開出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
“現在,我將向大家介紹本研修班的首席助教,也是我們研究中心‘神氣理論與應用研究室’的負責人,沈雨霏博士。後續的基礎理論深化與部分實踐課程,將由她主要負責。”
話音落下,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沈雨霏從台側穩步走出。
二、青鸞初鳴
她穿著一身簡潔的白色研究服,身姿挺拔,步履從容。曾經眉宇間那份屬於研究員的青澀與內斂,如今已被一種沉澱下來的自信與沉穩所取代。格陵蘭的冰與火,暗處襲來的威脅,與林澈並肩作戰的經曆,讓她如同經過打磨的璞玉,光華內蘊,卻不容忽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站在演講台前,麵對台下眾多聲名顯赫的專家前輩,沒有絲毫怯場,眼神清澈而堅定。
“各位老師,同學,上午好。我是沈雨霏。”她的聲音清晰悅耳,帶著一種讓人平靜的力量,“林澈老師已經為大家勾勒了‘神氣理論’的宏偉藍圖。接下來,我將陪伴大家,一起深入這片迷人的未知領域,從最基礎的‘氣感’認知開始。”
她沒有急於展示高深的內容,而是從最根本、也最容易被現代科學背景學員質疑的概念入手——“氣”。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氣’是虛無縹緲的。那麼,我們能否讓它變得‘可見’、‘可感’?”沈雨霏操作全息屏,調出了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生物場動態成像係統”的演示畫麵。
隻見在特定的傳感器監測下,一個誌願者手掌上方,清晰地顯現出如同極光般流動的、色彩斑斕的能量場。當誌願者按照沈雨霏的引導,進行特定的呼吸和意念集中時,那能量場的顏色、亮度和流動模式,發生了顯著而規律的變化!同時,旁邊的生理監測數據實時同步變化。
“這並非魔術,而是我們身體內部能量活動在外部的投射。”沈雨霏解釋道,“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生物等離子體、人體電磁場、乃至更深層量子效應的綜合體現。‘氣’,就是這個能量係統的動態平衡狀態。”
為了進一步讓學員體驗,她並沒有使用複雜的儀器,而是設計了一個簡單卻極具說服力的互動環節。
“請大家放鬆,伸出你們的右手,掌心相對,相隔約二十公分。”沈雨霏引導著,“閉上眼睛,嘗試去忽略視覺的乾擾,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雙掌之間的空間。不要去‘想象’什麼,隻是去‘感受’。”
台下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不少學員,尤其是來自嚴謹實驗科學背景的,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但還是依言照做。
沈雨霏走下講台,穿梭在學員之間。她的靈覺如同最精密的雷達,敏銳地捕捉著每個人身上氣息的流動。當她走到一位眉頭緊鎖、明顯無法進入狀態的歐洲神經學家身邊時,她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