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與外界不絕於耳的喧囂中轉瞬即逝。國家神氣醫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神氣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在這種高度聚焦、甚至帶著幾分火藥味的氛圍中,正式拉開帷幕。
主會場設在研究中心新落成的國際報告廳,但它的影響力早已通過全球直播,輻射至世界每一個角落。台下,除了首批研修班學員和特邀嘉賓,更多的是來自全球各大醫學院、研究機構的學者、媒體記者,以及通過線上渠道報名的質疑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期待、審視與對抗的緊張感。
第一幕:壁壘分明
研討會的第一項議程,是林澈做主旨報告。他依舊是一身簡潔的深色正裝,步履沉穩地走上講台。麵對台下無數雙含義複雜的眼睛,他沒有絲毫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係統地闡述了“神氣理論”的核心框架、研究方法論,以及它在解釋某些複雜生命現象、特彆是在心身疾病和創傷修複領域的獨特價值。
他的報告邏輯清晰,引用的數據圖表詳實,尤其是關於“生物場成像”與生理指標同步變化的演示,以及“醒神湯”在嚴格倫理監督下的細胞與動物實驗數據,都展現出了相當的嚴謹性。
然而,當報告進入提問環節時,真正的風暴開始了。
第一位站起身的,是國內德高望重的神經科學泰鬥,陳景明院士。他年過七旬,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麵容嚴肅,代表著國內正統實驗醫學的權威聲音。
“林教授,感謝你的報告。”陳院士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我承認,你展示的數據很有趣,一些臨床案例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我們必須追問其背後的機製。你反複提到的‘氣’、‘神識’,這些概念過於模糊,無法被現有的物理學和生物學理論所容納。你如何證明,你觀察到的所謂‘能量場’,不是某種尚未被識彆的電磁乾擾或心理暗示的產物?你又如何確保,你的‘醒神湯’效果,不是來自於其中某些已知或未知化學成分的協同作用,而非你所說的‘能量信息’?”
他的問題尖銳而直接,代表了在場絕大多數傳統派學者的核心質疑——對不可測量、不可重複的“玄學”概念的天然排斥。
緊接著,一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哲學教授,凱瑟琳·萊特博士起身發言,她的攻擊更為犀利:“林教授,你的理論體係讓我聯想到曆史上許多最終被證偽的‘整體論’學說。它們往往通過構建一個複雜到無法被證偽的框架,來規避嚴格的檢驗。科學進步依賴於‘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在現有的神經科學和分子生物學框架能夠逐步解釋許多心身現象的前提下,引入一套全新的、充滿神秘主義色彩的‘神氣’體係,是否是必要的?這是否是一種學術上的倒退?”
台下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不少守舊派學者紛紛點頭,看向林澈的目光充滿了審視與懷疑。直播彈幕上,質疑和嘲諷的言論也開始刷屏。
麵對這預料之中的猛烈炮火,林澈的神色沒有絲毫變化。他等現場稍稍安靜,才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堅定的力量:
“感謝陳院士和萊特博士的提問。這些問題,直指核心。”他首先肯定了對方問題的價值,展現了風度。
“首先,關於‘氣’與‘神識’的概念問題。”林澈操作全息屏,調出了一組複雜的數學模型和物理公式,“我們從未否認現代科學的偉大成就。我們嘗試做的,並非推翻,而是拓展。我們提出的‘生物場’,是一個基於現有物理學邊界如量子生物學、複雜係統理論)的假設模型,它試圖描述生命體內超越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種整體性的信息與能量協調網絡。它可能涉及宏觀量子效應、相乾電磁場,甚至是更複雜的時空結構。它目前無法被完全解釋,但這不構成我們拒絕觀察和探索的理由。曆史上,電磁波、細菌、dna,在被發現和確認之前,都曾是‘不可觀測’的。”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科學的本質是探索未知,而不是畫地為牢,將現有認知奉為永恒真理。我們承認概念的初步性和模型的局限性,這正是我們開放數據、邀請全球同行共同驗證的原因。”
“其次,關於‘奧卡姆剃刀’原則。”林澈看向萊特博士,眼神銳利了幾分,“萊特博士,請問,當一個理論無法完美解釋所有觀察到的現象,尤其是當這些現象反複、穩定地出現時,我們是應該無視這些現象以維護理論的‘簡潔’,還是應該勇敢地修正甚至提出新的理論框架以適應新的發現?現代醫學對許多複雜疾病,尤其是心身疾病的無力感,難道不正是現有理論框架‘不夠用’的證明嗎?‘奧卡姆剃刀’剃掉的是不必要的假設,而非客觀存在的事實!”
他的反駁有理有據,不卑不亢,讓萊特博士一時語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幕:鐵證如山
然而,林澈深知,純粹的理念之爭難分高下。真正的破局,需要無可辯駁的事實。他話鋒一轉:
“理念的爭論可以持續千年,但患者的痛苦,卻需要當下解決。理論或許存在爭議,但治愈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
全息屏上,開始播放一係列經過嚴格脫敏處理、但保留了核心醫療記錄的病例視頻。
第一個病例,是一位患有極其罕見的、被現代醫學診斷為“特發性全身性纖維肌痛症”的年輕女性。她曾輾轉全球頂尖醫院,嘗試了所有常規療法乃至實驗性藥物,收效甚微,長期被劇痛和嚴重疲勞折磨,生活無法自理。視頻記錄了她接受“神氣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治療包括特定頻率的聲波經絡疏導、個性化調配的“扶正湯劑”以及神識引導)的過程。短短三個月,她的疼痛指數從巔峰的9分滿分10分)降至2分,體力顯著恢複,甚至能夠進行短途旅行。她的主治醫生,一位來自梅奧診所的資深風濕病專家,出現在視頻連線中,證實了病例的真實性和治療前後的驚人對比,儘管他坦言無法用現有理論完全解釋其機理。
第二個病例,更令人震撼。是一位在海外遭遇嚴重事故,大腦皮層多處受損,被多位權威神經外科醫生判定為“永久性植物狀態”的青年。他的家人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將他送回國內。視頻展示了林澈和沈雨霏聯手,運用強大的神識之力和“醒神湯”為基礎,小心翼翼地引導其破碎的意識碎片重新連接、整合的過程當然,具體手法以能量場模擬動畫示意)。曆時半年,這位青年竟然奇跡般地恢複了部分意識和簡單的肢體活動能力!其腦部影像學檢查顯示,受損區域的神經網絡出現了難以置信的重新塑形跡象。青年在父母的攙扶下,對著鏡頭艱難卻清晰地說出“謝謝”兩個字時,會場內外,一片寂靜,許多人的眼眶濕潤了。
一個接一個的病例,涉及頑固性失眠、創傷後應激障礙、某些類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每一個病例都有詳實的醫療記錄、客觀的指標變化和患者或家屬)的真情訴說作為支撐。這些病例並非個個成功,但成功的案例其效果之顯著,遠超現代醫學常規手段的預期。
林澈沒有炫耀,隻是平靜地陳述:“我們展示這些,並非宣稱我們無所不能,也並非否定現代醫學在其他領域的巨大價值。我們隻是想證明,‘神氣理論’所提供的視角和方法,在現有醫學體係遇到瓶頸的某些特定領域,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療效,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標準之一。”
鐵一般的病例,像一記記重錘,敲打在那些質疑者的心頭。純粹的理論攻擊,在這些鮮活的生命奇跡麵前,開始顯得蒼白無力。
第三幕:民心所向
當病例展示環節結束,進入自由辯論時,會場內的風向開始悄然轉變。
一位來自非洲的年輕流行病學家站了起來,他聲音激動:“我在瘧疾和埃博拉肆虐的地區工作多年,我親眼看到,許多當地的傳統醫師,使用草藥和類似‘能量’的方法,確實緩解了部分患者的症狀,甚至輔助了一些危重病人的康複!過去,我們習慣於用‘安慰劑效應’來粗暴地解釋這一切。但今天,林教授的理論和案例讓我意識到,也許存在另一種解釋!為什麼我們不能以開放的心態,去研究、去整合這些古老的智慧,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一位來自印度的生物物理學家接著發言:“我研究生物光子多年,一直困惑於生物體發出的這種微弱光子的信息意義。今天看到的‘生物場成像’技術,給了我巨大的啟發!這完全可能是一個全新的研究疆域!我們不能因為現有理論的局限,就拒絕承認新的現象!”
越來越多年輕的麵孔,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開始踴躍發言。他們不一定完全理解“神氣理論”的全部,但他們被那種打破常規、勇於探索的精神所吸引,被那些實實在在的療效所震撼,被林澈開放、包容、自信的態度所折服。他們代表著科學界的新生力量,對僵化的學術壁壘和固有的認知範式,早已心存不滿。
線上直播的彈幕和評論區,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的質疑與嘲諷滿天飛,逐漸出現了大量理性討論和支持的聲音:
“雖然聽不懂深奧的理論,但那些被治好的病人總不是假的吧?”
“科學本來就是不斷發展的,為什麼不能給新理論一個機會?”
“支持林教授!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守舊派學者們,如陳院士,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麵對潮水般湧來的支持聲音和那些無法輕易否定的病例,他們發現,單純依靠權威和固有理念進行壓製,已經行不通了。這場“破立之爭”,他們並未能如願將“神氣理論”扼殺在搖籃中,反而親眼見證了它在年輕一代學者和公眾心中,播下了種子,贏得了寶貴的支持與同情。
研討會結束時,雖然沒有達成任何官方共識,但一種微妙的變化已經發生。林澈和他的“神氣理論”,成功地頂住了最猛烈的學術攻擊,用事實和開放的態度,在堅固的傳統學術壁壘上,撬開了一道縫隙。
光明,已然透入。
喜歡醫魄請大家收藏:()醫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