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傳來的預警,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深水炸彈,在聯合專案組和金融決策高層內部引發了劇烈震動。攻擊目標直指存款保險基金——這已不再是針對單一機構的犯罪,而是企圖動搖國本的金融戰爭。
專案組立刻升級為更高級彆的“金融穩定保衛指揮部”,央行、銀保監會、存款保險基金公司、公安部經偵局及國安部門的核心領導悉數到位。林墨作為一線風控專家和對“星圖資本”戰術最為了解的人,被要求全程參與決策。
指揮部第一次聯席會議的氣氛凝重如鐵。
“敵人的意圖很明確,”存款保險基金公司的負責人麵色嚴峻地開場,“他們想通過製造一係列‘可控’或‘疑似’的銀行風險事件,甚至可能是偽造證據,營造出存款保險基金即將‘不夠賠’、‘賠付難’的恐慌氛圍。一旦公眾對這張安全網失去信心,引發的將是係統性的擠兌狂潮,任何銀行都無法獨善其身。”
一位央行領導補充道:“這比攻擊一家銀行要毒辣十倍。他們攻擊的是製度的信譽,是四十多萬億居民儲蓄的信心基石。”
林墨調出了他連夜整理的分析報告,投放在大屏幕上:“根據蘇晴同誌的情報和我們對‘星圖資本’行為模式的分析,他們最可能采取的攻擊路徑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數據偽造,製造‘爆雷’假象。他們可能通過入侵區域性農商行、村鎮銀行的係統,偽造其資本充足率急劇下降、不良貸款率飆升的假數據,並選擇在特定時間點如季末、年末)‘意外’泄露給市場,製造這些機構即將‘技術性破產’的恐慌,迫使存款保險基金麵臨是否啟動‘早期糾正’或甚至準備‘償付’的巨大輿論壓力。
“第二,輿論操控,誇大個案風險。他們會精心挑選一兩家確實存在某些經營困難的小銀行,通過其控製的媒體和網絡水軍,無限放大其風險,將其包裝成‘第二個包商銀行’,並散布‘存款保險基金池子見底’、‘賠付需要漫長等待’等謠言,引發區域性擠兌,測試體係的應急反應速度,並消耗基金的流動性儲備。
“第三,連鎖觸發,攻擊關聯節點。他們可能同時針對多家有關聯業務往來的小銀行發動流動性攻擊如我們剛經曆的擠兌風波的升級版),利用銀行間市場的傳染效應,形成連鎖反應,企圖在短時間內製造多起‘風險事件’,使存款保險基金和監管部門應接不暇,從而暴露出體係的脆弱環節。”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複雜性。敵人隱藏在暗處,攻擊方式虛實結合,防不勝防。
“林墨同誌,你的判斷很精準。”總指揮沉聲道,“針對這些可能,我們必須立刻構築多道防線:
“一是強化數據防火牆。由央行科技司牽頭,聯合所有接入金融城域網的銀行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立即開展一輪數據真實性校驗和係統安全加固專項行動,嚴防數據被篡改。
二是建立謠言打擊快速反應機製。網信、公安和金融監管部門建立724小時聯動,對任何涉及存款保險製度和具體銀行風險的謠言,必須在黃金一小時內溯源、辟謠、處置。
三是壓力測試與應急演練升級。存款保險基金公司要會同央行,立即組織一次覆蓋多種極端情景包括多機構同時出險)的壓力測試和應急演練,檢驗流程,補足短板,並向社會適度公開我們的準備情況和強大能力,以正視聽。
四是資金保障。財政部和央行已做好預案,確保存款保險基金在麵臨任何極端情況時,都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和後盾。”
會議結束後,一道道指令從指揮部發出,國家金融穩定的機器高速運轉起來。
林墨回到自己的崗位,心情並未放鬆。防禦體係在加強,但蘇晴提到的“公眾認知漏洞”讓他格外在意。再堅固的體係,如果老百姓不了解、不相信,也容易被謠言鑽空子。
他拿起電話,打給了陳永清:“陳行,我們需要立刻製作一係列關於存款保險的科普材料,不要官樣文章,要用最通俗的語言,最接地氣的例子,告訴老百姓——錢存在受保障的銀行裡,就是絕對安全的。這件事,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也關係到整個國家的金融穩定。”
就在林墨致力於加固國內防線的同時,他加密通訊器上代表蘇晴的指示燈,再次急促地閃爍起來。這一次,傳來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段極其短暫、背景嘈雜、夾雜著電流乾擾音的語音:
“……確認……‘暗影主教’……與‘龍騰彙’殘餘……資金已到位……目標……三家……農商行……‘白騎士’……是關鍵……我被……發……”
語音到此戛然而止,信號中斷。
林墨的心瞬間揪緊!蘇晴顯然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傳遞出了最關鍵的情報!
“三家農商行”、“白騎士”、“資金已到位”!
敵人,已經鎖定了具體目標,並且行動在即!而蘇晴,她到底遭遇了什麼?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