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事件帶來的內部肅清餘波未平,“金盾”係統指揮中心還彌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緊張感。林墨深知,斬斷一隻觸手,並不會讓隱藏的巨獸退縮,反而會激起它更瘋狂的報複。他督促團隊在加固內部防線的同時,將更多精力投向了生態鏈安全審計——那些與銀行係統緊密相連的第三方服務商,如今成了最可能被突破的軟肋。
然而,敵人的狡猾和行動速度,再次超出了預期。
攻擊並非來自預想中的數字人民幣支付接口,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隱蔽、影響也更為深遠的路徑——銀行間市場的基礎數據服務。
為“新濱城銀行”及國內多家中小銀行提供同業拆借利率計算基準數據和部分風控模型支持的“信達環球金融數據公司”以下簡稱“信達數據”),其位於境外某數據中心的核心服務器,在周五晚間國內周六淩晨)遭遇了精準入侵。
入侵者沒有破壞係統,也沒有竊取海量數據,其手段之精妙,目的之惡毒,讓人脊背發涼。他們隻是悄無聲息地修改了“信達數據”提供給下遊銀行的那個看似不起眼的“銀行間同業資產風險權重校準係數”的曆史數據流。篡改幅度極其微小,僅在萬分之幾的範圍內波動,且完全符合曆史數據的統計分布規律,常規校驗極難發現。
但這微小的改動,如同在精密儀器中混入了一粒微塵。
周一,金融市場開市。
“林總!不對勁!”負責監控市場風險的分析師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我們的自動交易係統顯示,幾家合作農商行的同業資產包風險估值出現係統性偏移!雖然每個單獨來看都在誤差範圍內,但整體趨勢異常一致!”
林墨衝到屏幕前,看著風險儀表盤上那片不正常的、緩慢擴散的“淡紅色”。這讓他瞬間想起了幾年前震驚全國的“某商銀行同業理財連環違約案”的早期征兆——當時正是由於底層資產的風險評估數據被人為操縱,導致多家機構基於錯誤數據進行了大規模的同業投資和質押,最終當底層資產主要是包裝過度的不良房地產項目)爆雷時,引發了波及數十家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和信任危機,險些釀成區域性金融風暴。
“是數據投毒!目標不是直接盜取資金,而是扭曲我們的風險定價引擎!”林墨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種攻擊如同給整個金融體係的“視力”動了手腳,讓銀行無法準確判斷交易對手的風險,最終可能導致兩種極端後果:要麼因過度恐懼而惜貸,引發流動性枯竭;要麼因風險低估而盲目擴張,積累巨大的潛在損失。
“立刻啟動應急預案!”林墨的聲音斬釘截鐵,“第一,強製暫停所有基於‘信達數據’風險係數的自動交易和授信審批,切換至備用風控模型!第二,向央行、銀保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發出最高級彆風險預警,通報‘信達數據’可能已被汙染!第三,聯合所有受影響機構,對過去72小時內所有涉及同業資產的風險評估和交易進行人工複核!”
命令下達,指揮中心瞬間進入戰時狀態。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急促的指令聲交織在一起。
但這僅僅是開始。
幾乎在同一時間,一條看似無關的社會新聞,開始在網絡上悄然發酵。某自媒體大v發布了一份所謂的“內部爆料”,稱“新濱城銀行因其激進的數字人民幣業務擴張,導致傳統業務風控失控,可能掩蓋了巨額的同業投資損失”,並隱晦地提及了幾年前那場“同業理財連環違約案”,暗示曆史可能重演。
精心編織的謠言,配以被篡改數據所“印證”的零星市場異常,迅速在投資圈和部分儲戶中引發了疑慮。銀行客服熱線的接入量開始顯著增加,詢問的都是關於銀行資金安全和同業業務狀況的問題。
“他們在製造‘預期’!”陳永清麵色凝重地對林墨說,“用被汙染的數據作為‘證據’,用謠言來引導市場情緒!這是組合拳!”
林墨點頭,他回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某國際炒家衝擊香港金融市場時,就曾一邊在外彙和股票市場發動攻擊,一邊通過媒體大肆散布謠言,放大市場恐慌。如今,對手不過是把戰場搬到了數字和網絡空間,手段更加隱蔽,傳播更加迅捷。
“必須立刻澄清!”林墨說道,“但我們的澄清必須有力量,必須能戳穿他們偽造的‘證據’。”
就在這時,趙工那邊取得了關鍵突破。通過對被篡改數據流的反向追蹤和特征分析,他們發現,入侵“信達數據”所使用的一種高級漏洞利用工具,其代碼特征與三年前一起震驚全球的“某油期貨穿倉事件”中,某個神秘交易團隊使用的黑客工具存在高度相似性。在那起事件中,該團隊被懷疑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獲取交易信息並操縱市場,導致多家大型企業和投資機構巨虧,甚至間接引發了連鎖性的供應鏈金融地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同一夥人,或者至少是繼承了相同技術衣缽的人!”趙工肯定地說。
這個發現,將眼前的攻擊與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造成過巨大破壞的金融大案聯係了起來,極大地提升了威脅的可信度和嚴重性。
林墨立刻將這一發現寫入呈報給指揮部的緊急報告中。他不僅彙報了技術細節,更著重強調了這種“數據投毒+輿論操控”複合攻擊模式的巨大危害——它旨在從根本上摧毀金融市場賴以運行的“信用”和“定價”基石。
而遠在海外的蘇晴,她的冒險也取得了進展。通過一係列驚心動魄的周旋,她終於從那個“信使”的替代者原信使在遭遇襲擊後失蹤)口中,撬出了一條關鍵信息:“星圖資本”近期除了繼續策劃針對金融基礎設施的攻擊外,似乎正在與一個活躍於東南亞的地下錢莊集團“龍騰彙”接觸,謀劃一次大規模的“跨境資金鏡像轉移”。
所謂“鏡像轉移”,是洗錢手法的升級版,通過在境內外設立結構複雜的鏡像公司,同時進行方向相反、金額相近的貿易,偽造出合法的資金流,將境內的非法資金“對敲”出境,或將境外資金合法化入境。這種手法在多年前某涉腐明星企業案中曾被用到極致,該企業通過上百家關聯公司虛構跨境貿易,轉移了天文數字的資金。
蘇晴判斷,“星圖資本”此舉,一方麵可能是為自身儲備“彈藥”,另一方麵,更可能是為某些境內亟待轉移的非法資金或許就包括之前“富民寶”等騙局收割的資金)提供通道,並從中牟取暴利。這預示著他們的行動可能進入了新的階段:從純粹的破壞,轉向破壞與非法牟利相結合。
她將“龍騰彙”及其可能與“星圖資本”勾結的情報火速傳回。
內外線的信息在林墨這裡交彙。數據投毒、輿論操縱、地下錢莊、鏡像轉移……敵人構築了一張立體而惡毒的進攻網絡,金融攻擊、輿論戰、非法資金流動交織在一起,虛實相間,令人窒息。
林墨站在巨大的態勢圖前,上麵標注著數據攻擊的流向、輿論發酵的節點、以及蘇晴傳來的地下資金通道的疑似端點。敵人的狡猾與破壞力,確實不容絲毫低估。他們不僅技術高超,更深諳金融體係的運行漏洞和人性的弱點。
他拿起紅色保密電話,接通了指揮部最高負責人,語氣沉靜而堅定:
“首長,情況已基本明朗。敵人發動的是旨在係統性扭曲金融定價基礎、製造市場恐慌、並趁機非法轉移資金的複合型金融攻擊。請求啟動最高級彆響應,協調金融、網信、公安、外交等多部門力量,成立聯合專案組,從技術反製、輿論引導、資金鏈追蹤等多個維度,進行全域反擊!”
聽筒那邊傳來沉穩有力的聲音:“同意。聯合專案組即刻成立,林墨同誌,你負責金融技術反製與風險研判組的指揮協調。這一次,我們要打一場金融領域的‘立體殲滅戰’!”
“是!”林墨放下電話,眼中閃爍著決然的光芒。戰鬥,進入了更複雜、也更殘酷的維度。但他知道,在他的身後,是整個國家的力量。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