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帶林墨去的,是離分行兩條街外的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店麵不大,煙火氣卻十足,沸騰的鍋底和嘈雜的人聲,與銀行裡那種冰冷的秩序感形成鮮明對比。
幾盤鮮切的牛肉下肚,一瓶冰鎮啤酒下喉,王鵬的話匣子徹底打開了。
“感覺怎麼樣,林碩士?是不是覺得一身屠龍技,無處施展?”王鵬涮著一片五花趾,語氣帶著調侃。
林墨苦笑一下:“有點落差。沒想到壓力這麼大,而且……業務好像很瑣碎。”
“瑣碎?弟弟,這才是真實。”王鵬呷了一口啤酒,“你以為銀行精英天天談的都是幾個億的並購?那是總行投行部那幫天之驕子的事兒。我們基層,就是泥地裡打滾,一分一厘地把存款、貸款、中間業務收入摳出來。”
他放下筷子,掰著手指頭給林墨數:“考核指標一大堆,存款時點、存款日均、貸款新增、貸款質量、網銀活躍度、代發工資、信用卡、保險、基金、黃金……哪一樣完不成,月底看排名,臉上無光,錢包更癟。”
“那……怎麼完成呢?”林墨虛心求教。
“各顯神通唄。”王鵬壓低聲音,“像存款‘衝時點’,這是最常見的操作。比如月底那天,想辦法讓關係好的企業轉一筆錢進來,哪怕隻待一天,第二天就轉走,這數字就算你的了。這裡頭門道多了,怎麼跟企業溝通,怎麼規避監管,都是學問。”
林墨想起晨會上陳永清盯著存款數據的眼神,恍然大悟。
“那貸款呢?風險怎麼控製?”
“風險?”王鵬笑了笑,笑容有些複雜,“理論上,風控是第一位的。但實際上,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或者維護重要客戶,一些‘可放可不放’的貸款,也就放了。這就看客戶經理的‘擔當’和行領導的‘魄力’了。”
他湊得更近,聲音幾乎微不可聞:“記住哥一句話,在銀行,有時候‘會做事’不如‘會做人’。你把報表分析出花來,不如把關鍵人物維護好。陳行是實乾派,看重能力,這沒錯。但上麵呢?其他部門呢?關係處不好,寸步難行。”
林墨默默聽著,心裡有些不是滋味。這與他在學校裡建立的價值觀有所衝突。
“你看那個趙偉,”王鵬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斜後方卡座裡一個同樣穿著白襯衫的男人,那人正滿麵紅光地陪著幾個看起來像老板的人喝酒,“人家那才叫混得開。拉存款、放貸款,路子野,膽子大,雖然不少人看不上他,但人家業績好,領導也得用他。”
林墨順著目光看去,那個叫趙偉的客戶經理,舉止活絡,敬酒勸酒十分熟練,確實是一副長袖善舞的樣子。
“那他……風險把控怎麼樣?”
“嗬嗬,”王鵬乾笑兩聲,“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隻要不出事,就是英雄。出了事……那就自求多福吧。所以啊,老弟,哥勸你,跟陳行學本事,沒錯,但也要懂得變通,給自己留條後路。”
這頓火鍋,吃得林墨心潮起伏。王鵬的話像一把鑰匙,為他打開了銀行職場另一扇隱秘的門,門後是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生存智慧。
第二天,林墨更加投入地分析永鑫精密的資料。他不僅研究了報表,還上網查詢了行業新聞,甚至利用午休時間,跑到分行附近幾家汽車修理店,旁敲側擊地了解零配件供應商的情況。
下午,他把自己關在會議室裡,對著筆記本電腦,開始撰寫生平第一份信貸調查報告。他寫得極其認真,引用了大量數據和分析模型,對企業的優勢、劣勢、風險點做了詳儘的剖析。寫完時,已是華燈初上。
他仔細檢查了兩遍,確認無誤後,才將報告發到了陳永清的郵箱,心裡帶著一絲初戰告捷的期待。
第三天一早,林墨在工位上有些坐立不安,時不時瞥向陳永清辦公室的方向。終於,內線電話響了,是陳行叫他。
林墨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襯衫,快步走了進去。
陳永清正坐在辦公桌後看他的報告,臉上沒什麼表情。見林墨進來,他指了指麵前的椅子。
“報告我看了。”陳永清放下打印出來的報告,抬頭看著林墨,“寫得非常詳細,數據翔實,邏輯清晰,看得出你花了很大功夫,理論基礎也很紮實。”
林墨心中一喜。
“但是,”陳永清話鋒一轉,拿起紅筆在報告上畫了幾個圈,“你犯了一個典型的學生氣錯誤——紙上談兵。”
林墨的心沉了下去。
“你指出永鑫精密負債率高,盈利能力下滑,行業競爭激烈,這些都是事實。”陳永清語氣平和卻犀利,“但你忽略了幾個關鍵點。第一,這家企業是幾家主流整車廠的二級供應商,訂單穩定,雖然利潤薄,但現金流相對健康。第二,老板吳總我接觸過,人很實在,是技術出身,在當地行業口碑不錯,沒有不良嗜好和複雜的社會關係。第三,你注意到他這次貸款抵押物了嗎?是他廠區那塊地,評估價遠高於貸款金額。更重要的是,他願意接受我們上浮20的貸款利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永清看著林墨:“銀行不是學術機構,我們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做平衡。這筆貸款,有足值抵押,老板可靠,用途真實,還能帶來不錯的利息收入和存款沉澱貸款部分會轉為存款),為什麼不做?如果我們隻做報表完美的企業,那大部分中小微企業都得不到金融支持,我們也彆開展業務了。”
林墨臉有些發燙,他發現自己確實陷入了完美的數字陷阱,缺乏對現實商業世界的理解。
“當然,你的風險意識是好的。”陳永清語氣緩和了些,“這份報告裡提到的幾點風險,比如對單一客戶依賴度過高,原材料價格波動,都需要在貸後密切關注。你可以把報告修改一下,重點突出這些風險點和監控措施,結論改為‘建議在加強貸後管理的前提下予以支持’。”
“是,陳行,我明白了,我馬上修改。”林墨心悅誠服。
“嗯。另外,光看資料不夠,下午跟我一起去企業實地看看。記住我跟你說的,感受比數字更重要。”
下午,林墨跟著陳永清來到了位於市郊工業園的永鑫精密。廠區不算大,但整潔有序,機器轟鳴,工人們都在忙碌。老板吳總是個皮膚黝黑、手掌粗糙的中年人,穿著工裝,親自在門口迎接,態度謙和甚至有些拘謹。
在參觀車間和交談的過程中,林墨仔細觀察。他發現吳總對每一台設備、每一道工序都如數家珍,談到技術和產品質量時,眼睛裡會有光。財務總監是個略顯刻板的老會計,提供的資料和王鵬之前給的差不多。但在林墨假裝隨意地問起一筆其他應付款的構成時,老會計眼神閃爍了一下,才含糊地說是暫時的往來款。
這個小細節,被林墨記在了心裡。
回程的車上,陳永清問林墨:“感覺怎麼樣?”
“吳總人很實在,是做事的人。工廠管理看起來也不錯。就是……”林墨猶豫了一下,“就是那個財務總監,提到一筆往來款時,好像有點不自然。”
陳永清讚許地點點頭:“觀察力不錯。那筆款子,王鵬之前側麵了解過,是吳總臨時從他小舅子那裡拆借來發工資的,他可能覺得不太光彩,所以不想明說。但這恰恰說明吳總在困難時期首先想到的是保障員工,而不是拖欠,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林墨再次感到震撼。原來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可能蘊含著截然不同的解讀。銀行的信貸藝術,遠非冰冷的模型可以概括。
幾天後,永鑫精密五百萬的貸款順利批了下來。吳總專門打電話給陳永清和林墨道謝,語氣裡充滿了感激。這筆貸款也為營業部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日均存款。
林墨修改後的報告,得到了陳永清的肯定。但他心裡清楚,這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他見識了王鵬的“江湖智慧”,也領略了陳永清的“平衡藝術”,更瞥見了趙偉那種激進的展業方式。
這天快下班時,王鵬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哎,林墨,聽說鼎峰集團那邊,最近有大動作。”
“鼎峰集團?”林墨想起資料裡那家本地知名的民營企業,涉及地產、貿易等多個領域,是分行的重要客戶。
“是啊,他們那個新上的財務總監,路子很野,正在各家銀行間詢價,據說要搞一筆大額的綜合授信。”王鵬眼裡閃著光,“這可是塊肥肉,誰要是能拿下,年底獎金就不用愁了。趙偉那小子,最近往那邊跑得可勤了。”
林墨看向趙偉空著的工位,心裡隱隱感覺到,一場圍繞優質客戶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即將打響。而他這個新人,即將被卷入更深、更急的“金水”旋渦之中。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