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行國際業務部,蘇晴的辦公室內氣氛凝重。
桌上那篇關於林墨的“深度報道”像一塊寒冰,散發著冷意。她剛結束一場令人疲憊的跨部門會議,會上那位與王棟交好的董事看似關切、實則發難的言論猶在耳邊:“……濱城主要領導深陷輿論漩渦,內部改革阻力重重,這時候注入大量資本金,風險是否需要重新評估?我們是否要考慮一下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和……純潔性?”
“純潔性”三個字,如同一根淬毒的針,精準地刺向林墨的後背。
蘇晴很清楚,這不僅僅是針對林墨個人的攻擊,更是對濱城重組方向的質疑,甚至可能是總行內部不同派係借題發揮。資本金的暫緩批複,就是這一波攻擊初步得手的信號。
她不能直接拍案而起為林墨辯護,那隻會落入對方的陷阱,將事情演變成毫無意義的情感對峙。她需要更高級、更有效的武器。
沉思片刻,她拿起內部加密電話,接通了自己的副手:“幫我整理三件事:第一,國際三大評級機構近半年內所有關於中國城商行改革、風險隔離和公司治理的評論報告摘要;第二,收集市場上關於‘新濱城銀行’籌備進展的所有客觀、中立的第三方分析;第三,準備我們部門近期與主要國際交易對手方溝通中,對方對濱城項目風控體係建設的反饋意見,要正麵和負麵的都包含。”
“蘇總,您這是要……”副手有些疑惑。
“我們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來說話。”蘇晴目光銳利,“董事會關心的,是風險,更是價值和聲譽。”
幾天後,一次由董事長主持的、關於下半年戰略風險評估的高級會議上,當話題再次不可避免地繞到濱城項目時,蘇晴發言了。
她沒有拿出任何為林墨個人辯白的言辭,而是將一份精心準備的報告投影到大屏幕上。
“董事長,各位董事,這是我部門基於國際視角對濱城項目潛在影響的一項評估。”她的聲音冷靜而專業,“首先,這是評級機構穆迪最新一期報告中的觀點:‘能否在重組銀行中建立起獨立、有效的現代風控文化,是衡量其能否擺脫曆史包袱、獲得市場信心的關鍵指標。’”
她切換幻燈片,展示了收集到的部分市場分析:“其次,儘管存在負麵輿論,但多數嚴肅的市場分析員關注點在於‘新濱城銀行’能否堅持其宣稱的‘下沉服務、滴灌實體’戰略,並對林墨團隊試圖建立的全新風控模型表示出興趣,認為這可能是其區彆於舊濱城商行的核心價值。”
最後,她展示了來自幾家國際銀行的非正式溝通紀要:“我們的幾個主要交易對手私下表示,他們正在密切關注濱城重組。他們擔心的並非領導人個人的負麵新聞,而是改革是否會因內部阻力或外部壓力而倒退。他們明確表示,一個透明、基於規則的新銀行,才是他們未來願意開展合作的基礎。”
她環視全場,最終目光落在董事長身上,語氣沉穩而有力:“綜上所述,我認為,當前對濱城項目的猶豫,其本身正在成為最大的風險源。資本金的注入,不僅是業務發展的需要,更是向市場、向所有參與者傳遞一個明確無誤的信號——總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金融改革的決心,堅定不移。任何動搖,都可能被解讀為對舊有模式的妥協,這將嚴重損害我們整體的信用形象和國際聲譽。”
會場一片寂靜。蘇晴用國際規則、市場聲音和信用價值這些董事會無法忽視的硬核指標,構建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她成功地將林墨的個人危機,提升到了關乎全行戰略和核心利益的層麵。
會後,董事長單獨留下陳永清和蘇晴,進行了簡短溝通。雖然資本金批複的正式流程仍未重啟,但凍結的堅冰已經出現裂痕。
蘇晴回到辦公室,立刻給林墨發去了加密信息:
“總行壓力暫緩,但遠未消除。質疑者並未心服,隻是在更高層麵的考量下暫時沉默。董事會需要看到濱城方麵有決定性的、能徹底扭轉輿論和內部態勢的破局動作。留給你的時間窗口,可能隻有一周。”
她知道,自己為林墨爭取到了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但最終能否破局,真正的戰場,依然在濱城。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