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食市場的風雲突變,雖然凶險,但並未讓林墨自亂陣腳。他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對手的觸角伸向何方,其運作離不開兩樣東西:信息與資金。而資金流動的樞紐,永遠是銀行體係。他的戰場,他的武器,依然牢牢紮根於金融。
“金盾”指揮中心,林墨的目光銳利如鷹,聚焦在由趙工團隊剛剛繪製出的資金流向圖譜上。圖譜清晰地顯示,那幾家在國際糧食期貨市場興風作浪的離岸基金,其保證金和交易資金,主要通過三家國際性商業銀行進行劃轉,其中一家,恰好在濱城設有分行,並且是“新濱城銀行”在國際結算業務上的重要合作對手行。
“找到蛇的七寸了。”林墨指著那家銀行的標誌,“他們利用全球銀行的通道進行操作,自以為隱蔽。但現在,這條通道的一端,握在我們手裡。”
他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而精準的部署:
第一,風險隔離。他以“風控中心”主任和“新濱城銀行”行長的雙重身份,下令立即提升對該合作對手行的交易監控等級。所有通過該行渠道進行的、與大宗農產品貿易相關的跨境支付和融資業務,必須經過“金盾”係統的增強型審查,重點核查其最終受益人和交易背景的真實性。這相當於在病毒的傳播路徑上設置了第一道過濾網。
第二,精準斷流。他親自約談了該對手行濱城分行的行長,沒有提及任何具體案件,而是以“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防範輸入性金融風險”為由,出示了“金盾”係統監測到的、與某些高風險離岸基金關聯的交易模式分析報告。
“我們相信貴行的專業和合規,”林墨語氣平和,但話鋒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但為了我們雙方共同的利益和聲譽,希望貴行能加強對特定類型客戶和交易的儘職調查。如果發現任何可疑資金試圖通過貴行渠道影響我國內市場穩定,‘新濱城銀行’將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權利,包括暫停相關清算服務。”
這番敲山震虎,既符合國際銀行間的合規慣例,又傳遞了明確的警告。該分行行長心領神會,深知一旦失去“新濱城銀行”這個重要的本地合作夥伴和清算通道,其業務將遭受重創。壓力被巧妙地傳遞到了對手的資金通道上。
第三,信貸狙擊。林墨指示“新濱城銀行”的公司金融部,對境內那些被發現參與糧食期貨投機、且融資杠杆過高的貿易企業,進行一輪緊急的風險排查。“鑰匙基金”的支持對象名單成了重要參考——凡是與名單上重點保障的農業龍頭企業有穩定合作、專注實體貿易的企業,繼續支持;而對於那些純粹以炒作為主、擾亂市場秩序的企業,則果斷收緊信貸,甚至提前收回貸款。這是在抽走境內跟風盤的“薪柴”。
這一套立足於銀行主業的組合拳,效果立竿見影。
那幾家離岸基金很快發現,通過原有銀行渠道向國際市場注入資金變得滯澀,成本也有所上升。更讓他們恐慌的是,境內那些原本活躍的、為他們提供“彈藥”和製造市場氛圍的關聯貿易商,紛紛因資金鏈緊張而開始收縮戰線。
國際糧價在瘋狂衝高後,失去了持續的資金推動力和來自需求端中國跟風盤)的“共鳴”,上漲勢頭戛然而止,甚至開始出現獲利回吐的跡象。
與此同時,由國家層麵推動的供應鏈多元化措施開始顯現效果。從b國、c國緊急采購的糧食陸續到港,有效補充了供應,穩定了市場情緒。國內飼料價格在經曆了短期劇烈波動後,逐漸回落企穩。
“智庫a”精心策劃的糧食金融攻擊,在林墨立足於銀行體係的精準反製下,再次無功而返,反而暴露了其依賴國際銀行體係運作的脆弱性。
蘇晴從境外傳來消息,由於資金渠道受阻和操作受挫,“智庫a”內部對於繼續在糧食領域與中國正麵硬碰硬產生了分歧,部分資本開始尋求撤離。
濱城,“新濱城銀行”總部會議室。
林墨正在主持召開一場關於“完善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風控體係”的內部總結會。
“這次事件再次證明,銀行不僅是經濟的血脈,更是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也是主動出擊的重要支點。”林墨總結道,“我們必須將這次的經驗固化下來,升級我們的大宗商品融資風控模型,將全球政治、氣候、物流等非金融變量更深入地納入評估體係。我們的‘金盾’,要能提前感知到那些試圖借助金融杠杆衝擊實體經濟的暗流。”
會議結束後,陳永清打來了電話,語氣中帶著讚許:“林墨,這一仗打得漂亮!總行已經決定,將你們應對輸入性金融風險的經驗,向全係統推廣。你證明了,一個成熟的銀行家,必須擁有全局視野和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
“謝謝陳行,這是團隊的努力。”林墨謙遜回應,隨即話鋒一轉,“不過,我判斷‘智庫a’不會就此罷休。他們在金融和科技領域連續受挫,下一個目標,可能會更加刁鑽,甚至可能利用全球性的金融規則本身來做文章。”
“比如?”陳永清問。
“比如……s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係統,或者國際信用評級體係。”林墨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那將是更高維度、也更難防範的挑戰。”
掛斷電話,林墨走到辦公室的落地窗前。夕陽的餘暉為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他知道,守護這家銀行、這片金融疆域的戰鬥,永無止境。但他已經準備好,運用銀行家的智慧和力量,去迎接任何來自暗處的挑戰。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