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預案的啟動,如同在深水區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其衝擊波在無形的戰場上擴散,暫時遏製了“智庫a”及其爪牙的物理威脅行動。蘇晴在境外得到了更強力的隱蔽保護,林墨安全屋周圍的電子滲透嘗試也驟然減少。
然而,“智庫a”與“金先生”的組合,其真正的殺招,從來都隱藏在金融規則的陰影之下。物理威脅隻是佯攻和施壓,真正的致命一擊,依舊瞄準著“新濱城銀行”最核心的命門——流動性。
“金先生”利用其殘存的、盤根錯節的地下資金網絡,結合“智庫a”對全球資本流動的精確洞察,策劃了一場極其隱蔽的“拆台”行動。
第一波攻擊,來自銀行間市場。
幾家與“金先生”有過隱秘合作、或受其影響的境外中小型金融機構,突然開始在日常的同業拆借中,對“新濱城銀行”提高質押品折扣率要求,或者以各種非技術性理由拖延、縮減拆借額度。這些動作單筆規模不大,分散在不同交易對手和不同時間點,如同細小的沙粒,悄然堆積。
同時,市場上開始流傳關於“新濱城銀行”因行長接受調查、可能麵臨監管處罰、甚至其“鑰匙基金”存在潛在巨額虧損的“小道消息”。這些消息經由多個匿名財經社交賬號發布,內容真假摻半,極具迷惑性。
第二波攻擊,更狠辣,直擊儲戶信心。
數家與“新濱城銀行”有業務往來的企業財務人員,幾乎在同一時間接到了自稱是“銀行客服”的電話或郵件,以“係統升級”、“賬戶安全驗證”等為由,誘導他們進行大額資金轉出操作。雖然大部分企業因警惕性高而未上當,但仍有兩三家財務管理不夠規範的中小企業,險些將巨額流動資金轉入了詐騙賬戶。
幾乎同時,一批經過aigc技術偽造的、“新濱城銀行”各網點出現“儲戶排隊取款”的短視頻和圖片,開始在部分本地社交平台和聊天群組中悄然傳播。畫麵逼真,氣氛渲染到位,儘管很快被網信部門和技術手段識彆刪除,但其造成的心理影響已然播下。
這兩波攻擊的組合,目的明確:悄無聲息地抽乾“新濱城銀行”的短期流動性,並製造恐慌,引發潛在的擠兌風險。
“林行長,銀行間市場拆借成本在隱性上升,雖然我們的流動性覆蓋率cr)和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遠高於監管要求,但這種持續的、細微的抽水,如果配合市場恐慌……”負責資金運營的副總在安全屋內通過加密視頻向林墨彙報,臉上難掩憂色。
林墨盯著屏幕上“金盾”係統實時更新的資金流動數據和輿情監測圖,眼神冰冷。他太熟悉這種手法了,這是“金先生”的典型風格——利用規則和市場的細微變化,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引發係統性崩潰。
“他們想用流動性這根絞索,慢慢勒死我們。”林墨沉聲道,“那就讓他們看看,什麼是國家背書下的流動性‘深潭’!”
他立刻做出部署:
第一,亮出底牌,震懾市場。在陳永清的協調和央行支持下,“新濱城銀行”罕見地在非報表期,主動對外披露了其最新的、遠超監管標準的核心流動性指標,並明確表示已與央行常備借貸便利sf)等流動性支持工具通道保持暢通。這是一種強大的信心宣示。
第二,精準滴灌,穩定核心。林墨指令客戶經理團隊,主動聯係所有存款規模超過一定量級的核心對公和零售客戶,進行一對一溝通,解釋情況,傳遞信心,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短期存款產品以穩定資金。同時,對那幾家險些被騙的企業,立刻啟動賠付和安撫流程,將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第三,同業反擊,切斷黑手。他通過“金盾”係統,將那些異常提高拆借條件的金融機構名單及其交易行為模式,共享給央行和銀保監會。由監管層麵出麵,對名單上的機構進行“窗口指導”,施加壓力。同時,“新濱城銀行”宣布,暫停與名單上部分行為最惡劣機構的同業業務往來。
第四,技術反製,溯源滅謠。趙工團隊與網安部門合作,全力追蹤散布謠言和偽造視頻的源頭,鎖定ip和背後操作人員,固定證據,為後續的法律行動做準備。
最關鍵的一步,林動用了“鑰匙基金”的隱藏戰略作用。
他授意“鑰匙基金”管委會,宣布對基金已投的、現金流充沛的幾家優質科創企業如“磐基基材”、“啟明量子”等),進行一輪“特彆股息”分配,並要求這些企業將部分資金存入“新濱城銀行”。同時,基金本身也將其部分閒置資金以同業存款形式存入。
這不僅僅是幾十億資金的注入,更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新濱城銀行”支持的創新生態,反過來正在成為其流動性的穩定器!
這一套組合拳打出,效果立竿見影。市場看到的是“新濱城銀行”背後強大的國家信用支撐、穩固的客戶基礎、以及健康的創新生態反哺。那些試圖抽水的暗流,在巨大的體量和信心麵前,顯得徒勞而可笑。銀行間市場的異常要求迅速消失,恐慌情緒被有效遏製。
安全屋內,林墨看著資金流動數據恢複正常,輿情熱度快速消退,緩緩鬆了口氣。這一回合,他守住了銀行的命脈。
但他知道,“金先生”和“智庫a”絕不會就此罷休。流動性攻擊隻是常規武器,他們一定還準備了更非常規的“金融核彈”。那個神秘的“鏡像”計劃,以及“金先生”電話裡透露的“我很期待”,都預示著下一輪攻擊,將更加詭異難防。
他的加密電話再次響起,是蘇晴。
“林墨,我這邊追蹤到,‘金先生’的幾個核心離岸賬戶有異動,資金在向幾個……很奇怪的金融產品聚集。不像是傳統的做空工具。”
“是什麼?”
“看起來……像是某種高度定製化的、與‘銀行聲譽風險’掛鉤的信用衍生品。”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對手,已經開始為下一階段的攻擊,準備更專業的金融武器了。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